4.参与意识日趋淡化 人依据自身的价值需要创造了整个 社会 文化结构。“人的主体性体现在他从社会群体生活和文化结构中获得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从社会文化结构上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从中获得的自由和自主性。”从这个层面所讲的大学生文化主体性,主要侧重于大学生在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包括对文化需要的创造、选择的能动性、价值体验的主动性等方面。 大学生缺乏文化选择的主动性以及文化参与的积极性。“制造者和传播者常常是例行公事,他们不是按照观众的欲望、动机、需要,而是常常根据需要这条信息的雇主和社会集团所提供的广告费用的多少或者集团的大小来决定信息量,如播放时间的长短,报纸版面的大小等等。”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作为信息的被动接收者,在大众文化传播中缺乏主体参与性和主动创造性。 四、大学生文化自觉的构建和强化 在 经济 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之际,文化自觉作为当代中华民族应有的、正在增强的新型文化观念,对于当代 中国 先进文化建设,是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大学生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捍卫者,是外来文化的借鉴者和批评者。只有培养其文化自觉意识,才能对中国文化的 历史 和现状具有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对于当今世界文明 发展 的潮流以及中国应当如何应对这种潮流,就有 科学 的思考,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培养对于保持中国先进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立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强化主流意识 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按照 时代 的要求对多元文化进行审视、鉴别和筛选,强化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总的来说,我们要在多元文化交融中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因为主流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意志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集中反映,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对大学生来说,在多元文化交融中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其强大的凝聚力和亲和力,统领和整合多元化的社会思想、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促进社会形成普遍共识。加强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培养,必须引导大学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和基本 理论 去 分析 和解决 问题 ,坚持主流意识的正确导向。 2.弘扬传统文化 获得“文化自觉”能力的途径离不开对中华全部历史及其世界背景的认识。可以说,自觉地维护一种文化的历史和传统,使之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这是文化自觉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是思想 政治 教育 的巨大财富。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产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关注。既要让他们知道中华民族的光荣史,也要让他们清楚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对那种蔑视传统文化、企图割断中国文化命脉,使中国文化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错误行为要自觉进行抵制。 邓小平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一个没有理想信念的民族是不可能团结起来的。文化自觉的培养最终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认同,实现民族的大团结。 3.重建文化自信 在当前全球化语境的多元文化冲突中,思想文化上的差异性、开放性和兼容性的特点十分明显。对于西方文化思潮,我们要合理地批判与吸收,而不是简单的拒斥或崇拜。这就需要有分析地、有选择地博采异质思想文化之长,在思想文化整合中进行“综合创新”,并且,在多元的文化冲突中,善于利用文化资源,整合传统文化,为我国优秀灿烂的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建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是在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前提下对各种思想文化的扬弃与批判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和思想观念层面上的心理自信。而这正是当前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觉的培养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维度。 4.注重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基。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都面临文化之间的碰撞、冲突和矛盾,从文化资本到文化产品、从文化形态到文化意识、从语言教育到宗教信仰、从影视传媒到日常节日,无不对当代的大学生产生深刻的 影响 。一位学者曾说过:“弱小的犹太民族能历经多年的世界大离散重新聚集到一起,靠的就是不灭的犹太文化。所以,文化决定民族精神,文化乃国本。”继承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使中国文化后继有人,乃是维护国家、民族文化安全的国策。大学生是文化的实践者和创新者,培养他们的文化安全意识事关中国的崛起,任重而道远。 5.优化文化氛围 新时期的高等学校不再是一个封闭的象牙塔,必然会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这就要求各高校要主动吸收和借鉴各种文化成果,包括不同领域、不同国家、不同层次的文化。在传统文化与 现代 文化、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双向互动中,保持开放态势,不断强化自身的包容性、开放性、创新性和多元性,从而使大学生保持客观、辩证的态度对待多元文化,增强抵御和辨别的能力。 作者:曾汉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