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浅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思想

http://www.newdu.com 2018-10-11 论文联盟 佚名 参加讨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论和改造费尔巴哈的唯物论、论证马克思自身经济学哲学观点的同时,涉及并阐述了关于美和美感等问题,包含着丰富深刻的美学思想。《手稿》是马克思第一次将人的实践作为美学的哲学基础,将人的自由自觉活动与美结为一体的重要著作。这种把实践作为美学的哲学基础,并揭示美的更深层次的价值,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美学观。 
    一、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表现是美的本质 
    在《手稿》中,马克思认为社会实践劳动创造了美,不仅如此,因为社会实践劳动的社会性,美具有个性的同时,还具有社会性。可以说创造性的社会实践劳动是美的来源 
    社会实践劳动是连接人与自然、人与对象,人与人的中介。通过劳动这个中介,人被对象化了,对象化被人化了,自然和人,对象和人都各自有了对方的烙印。人在劳动过程中,物化了个性和个性的特点,因此,人通过产品直观地享受到个人的乐趣,感受到个人的生命表现。不仅如此,人还通过劳动使自己二重化,对象化中看到对象化的物体中的自己,人的真正的本质得以实现。所以说人通过劳动改造了世界,同时也享受、创造了美,创造性的社会实践劳动是美的根源,这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创造美” 。 
    此外,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美”的观点还是建立在人的社会性的基础上的。人是类存在物,那么人能把自身和其他一切存在区别开来,而劳动就是区别的根本所在。但是,“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征” 。这就是说只有当人从事劳动并且是自由的有意识的劳动时,才能真正和動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才能真正享受到劳动所创造的美。当劳动是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时,这种创造性是一种外部直接现实性的创造。人在自由的创造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了一个属于人的外部现实世界,同时也创造了人自身。劳动作为人本质的显现超出了自身的需要特别是肉体上的的需要,而能够以自由的尺度和美的规律进行生产,因此,只有在劳动中,人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自觉的存在着。人不仅在类的意义上具有自由自觉的特征,在个体的意义上更是以自由全面发展为理想。自由不仅是对人而言,也对整个世界而言的。因此,“美的规律”的劳动实质上代表着作为人性理想的全面发展。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分清马克思“劳动创造美”观点中的“劳动”,只有在公有制的社会下的劳动,才是“自由自觉的创造活动”,那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下的劳动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二、对异化劳动的扬弃从而走向自由王国 
    马克思说:“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它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宫殿,但它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但它使工人变成了畸形。”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商品关系、资本开始支配人的行为,人和自然对象的关系开始出现不协调,甚至是敌对的,人化的自然不再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它使得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反转过来和人对立,人的劳动是异化状态下的劳动,不再是一般生产劳动。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人的异化和异化的人的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变成了纯粹的货币关系,金钱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真正的上帝。这种本末倒置的社会及社会关系,迫切说明了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从而为扬弃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共产主义,从必然王国迈进自由王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异化劳动中创造出的美,会导致人的自由自觉的本质力量受到极大的限制,也不能充分地展现人自由自觉的创造美的活动。因此,只有在异化劳动扬弃的情况下,人才能更好地展开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人才能成为完全的人,才具有真正的人的个性和自由,人类才能由必然王国迈进自由王国,即美的世界。正如马克思所言,“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个体的全面发展受到资本主义异化关系的疏离和制约,人不能以自己的力量确证自己的本质,人无法以自身的丰富性来体验自己, 而是依靠外在于自己的那个“物”, 并把自己的生活也投射到这个“物”身上。人自己和自己的本质发生了严重的分离, 并为外化于自己的本质力量所控制和奴役。那么,要想使个体获得全面发展,就得彻底扬弃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异化制度,从压迫的物的关系和精神关系中解脱出来,逐步克服人的本质的异化过程, 使人的本质回归到人自身, 最终实现人的终极解放。 
    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能实现人的彻底解放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建构和发展的基石和逻辑归宿。马克思在《手稿》中把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感觉的丰富和解放相关联起来的。“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人同世界的任何一种人的关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思维、直观、愿望、活动、爱,总之,他的个体的一切器官,正像在形式上直接是社会的器官的那些器官一样,通过自己的对象性关系,即通过自己同对象的关系而占有对象。对人的现实性的实现,是人的能动和人的受动,因为按人的含义来理解的受动,是人的一种自我享受。” 由此可见,马克思是从实践和精神两方面来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当人作为“完整的人”时,他成为自身全面关系的占有者,成为自身全面需要和全面创造力的主体,美就是人在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中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感觉,从而占有对象,于是美的实现就是人的感觉的彻底解放、人的全面发展。 
    《手稿》中,马克思还指出了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归宿——共产主义。因为“共产主义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地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落脚点是人,它是为了人,这是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但共产主义的实现不能依靠人之外的其他力量, 它的实现依然靠的是人, 人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最终地解放自己。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已经发展到十分完善、十分成熟的全面和谐社会,并且马克思找到了实现这样的社会的现实依据、方法和力量, 那就是彻底改变旧有的社会制度, 取消私有制关系, 消除阶级对立, 使每个人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全面的发展。作者:饶小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