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从启蒙到传承——文博类童书出版新思考

http://www.newdu.com 2018-11-13 国学网 李茜 参加讨论

    即使世界上优秀的童书已经那么多,文博类童书这个市场目前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空白。随着国家层面和社会公众对文博领域的高度关注,很多家长与儿童对文博知识的求知欲也日渐旺盛,如何将兴趣的启蒙真正转变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需我们文博出版人进一步的思考与尝试。
    悠久的历史累积出丰富的造型和纹饰,它们既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今人认识古代文化的凭借,所以文物藏品是博物馆的基础与灵魂。而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则是博物馆社会价值的体现,博物馆的馆藏在展陈中通过不同的组合传递出不同的信息。所以文博类童书的策划,在内容上也应以藏品为立足点,除了介绍文物本身,同时讲述文物背后的背景知识,将文物藏品所承载的灿烂文明和历史智慧展示出来,成为名副其实的“文物小档案”,同时注重将重器如“大克鼎”“曾侯乙编钟”等与普通藏品相结合,避免过于“抓大放小”,只是一味“寻宝”。
    儿童的脑袋里拥有各种奇思妙想,同时他们也拥有自己的审美。策划一本优秀的文博类童书,既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又要在一定程度上把他们当作成年人。故事、揭秘、游戏、学习,我们觉得这样的设置很有趣,儿童或许领情,或许并不买账。所以我们既是儿童,儿童也是我们。“跟着文物藏品去旅行”“揭秘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等等,鼓励孩子们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用真实的体验代替枯燥的说教。例如在看到首都博物馆的“伯矩鬲”时,可以引导儿童自主提问:为什么叫“伯矩鬲”?鬲做什么用的?如果这件文物放在现代,你会用它来做什么?甚至可以让儿童举一反三,自主命名身边的事物,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童书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除了绘本、翻翻书、立体书等,还应该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纸面上。例如我们可以博物馆为单位,策划一套《博物馆巡游记》,其中对文物、展览、遗址的讲解与展示,可以图片为主,同时配备相关的文字音频和音像视频。例如读到“曾侯乙编钟”时,通过书中配套的扫码我们不仅可以听到曾侯乙编钟的相关解读,同时还可以听到曾侯乙编钟演奏的音乐,甚至是看到演奏的场景,如果再融入AR技术(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现场景观),更能拥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十分有助于提升儿童的阅读体验。
    文博领域的相对专业性,决定了此类童书的创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与专业基础,目前国内尚缺乏一支强大的文博类童书创作队伍,文博类专家学者也很少介入科普类写作,童书就更谈不上。为了避免文博类童书在内容的严谨性与细节的真实性上出现欠缺,我们可以利用多年来积累的文博资源优势,利用与全国各大文博单位的紧密联系与亲密关系,在现有的文博机构包括博物馆、考古所、文博院系中,发现与培养优秀的文博类童书作者。创造合适的机会,将有潜力、有能力、有创作意愿的作者聚拢到一起。
    将代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博类童书推向世界,需要从策划、组稿开始,就有一个比较好的定位与品质,只有两者兼具,才能让世界的小读者逐渐接受我们的内容。
    同时,在文博类童书“走出去”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翻译的精准。因为文博类童书虽然相对文博类专业书籍会较为浅显易懂,但不可避免会涉及一些比较专业的词汇,如果在翻译的过程中,能够既语言地道又优美传神、富有童趣,那必能更好地呈现和表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做一本优秀的童书,是我们成年人向孩子传达爱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我们实践自身出版理想的一条通道。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图书出版,出版社还可与文博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举办文博讲座,联合策划研-学-游,培养“小小讲解员”,甚至为孩子量身打造专属文博童书等等。作为一名文博人,真心希望能成立一个面向儿童的文博书院,他们可以通过书来探索古代世界,甚至成为连接世界儿童的桥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