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治学心语 >

奇才王浩

http://www.newdu.com 2019-04-01 国学网 郭继民 参加讨论

    对王浩先生感兴趣源自于牟宗三先生。
    牟先生乃哲学界的狂人,晚年的一次演讲几乎将近现代的学界诸如陈寅恪、马一浮、梁漱溟、胡适、冯友兰等“大咖”一一点评,甚至连乃师熊十力先也未放过。然而,提到王浩,牟先生则未免有英雄相惜之意。在谈及民国北大、清华的哲学传统时,牟先生言,“当时北大方面还有胡世华,清华方面有王浩。后者大家都知道他是逻辑学家,前者也是,都很不错的。”能入牟先生法眼的人绝非等闲之辈。于是王浩这个名字就藏在鄙人的“阿赖耶识”中了。
    后来又从汪曾祺、何兆武先生的著作中获悉更多王浩先生的相关讯息,更觉此人乃当今学术界一流的奇才,若不推介于众,简直是“暴殄天物”,予心何忍!
    王浩先生祖籍山东齐河县,出生书香门第,且此书香非一般书香所能比!先生之父王祝晨老先生乃山东教育界的元老(是清朝最后一个进士),人称“山东教育界的胡适”,曾任济南府一所重点中学的校长,不但人品学问好,且教子有方。在书香门第的熏陶下,王浩的哥哥就读于当时的名校南京中央大学,而王浩中学时代的表现就已够出类拔萃!
    王浩高二(1938年)即以同等学力身份、第一名的成绩考取西南联大的第一名。据何兆武先生言,当时的数学考卷有道题目特别难,中学生没有学过,但只有王浩一人答出。可能是王浩对经济系不感兴趣,第二年(1939年)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西南联大的数学系。两次高考,皆是第一名,尚未入学,王浩的名字已如雷贯耳,成为大家公认的大才子。入学后,就开始研读诸如《世界的逻辑结构》《数理原理》等高深学问,把其他同学远远抛在后面!
    王浩虽然在数学系,但一直对哲学感兴趣。有一则关于王浩酷爱哲学的轶事:读大学时,王浩的高等代数老师是杨振宁先生的爸爸杨武之,杨先生欣赏王浩的数学天分,劝他读数学系。王的回答是:“你咋不让你儿子读数学呢?”由此可见,王浩喜欢哲学到骨子里。大三时(1942年),王浩一面师从沈有鼎先生学习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一面阅读卡尔纳普的《语音逻辑与句法》,一年后就写出谈归纳法的论文,并交清华大学的金岳霖先生审阅。金先生问他是不是抄来的,王浩曰,不是。金曰,应该拿去发表。
    王浩喜欢哲学,甚至半生时间都在做哲学。这一则乃其性情、志趣使然;二则乃是因缘际会促成。因为在西南联大,他碰到了金岳霖、沈有鼎、王宪钧诸先生,三位先生皆受过高人指点,尤其金先生更是中国引进逻辑的第一人,且极富哲学头脑,王浩的心力皆在于此,故王浩碰到金先生,确有“如鱼得水”之感。据汪曾祺先生回忆,当时金先生曾开一门逻辑导论课程,选的人不多。每当金先生上哲学课,谈到感兴趣的问题,便开始发问:“王浩同学,你说说看?”于是几乎整节课便在金先生与王浩的对话中展开……。
    王浩对哲学确有洞见,在西南联大当学生时,他同何兆武先生谈到哲学家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即Intellectuaskepticism(智识上的怀疑主义),否则无以成其深;spiritualaffirmation(精神追求上的肯定),否则无以成其高;要有某一句格言,即信条。”(何兆武,《上学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第226页)谈及对哲学的学习的路径,青年王浩认为学哲学有两条路,“一条是从自然科学入手,特别是从数理科学入手,不然就只能伦理说教”;“另一条路,就是得一点哲学的熏陶,然后改行搞文学”。青年王浩对哲学之见解,即便今天看来,仍不失圭臬,值得深思。事实上,西方近现代哲学家大抵有深厚的自然科学功底,笛卡尔、莱布尼兹、怀特海、罗素、弗雷格、马赫、彭家勒皆是一流的大科学家,至于胡塞尔、维特根斯坦等一流哲学家亦有深厚的数学功底,故近现代西方哲学一直很强势。中国传统哲学固然与西方哲学的路数不同,但多了解些自然科学的知识,总是大有裨益的!
    1943年,王浩以数学考生的身份拟考清华大学哲学部。最终,王浩如愿以偿,正式师从金岳霖先生读研究生。当时,有同学劝他考哈佛,王浩看重清华的研究生,在他眼里,哈佛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其时适逢金先生赴美,于是便又师从王宪钧先生,不到两年时间拿下硕士学位。后来(1946年),王浩先生又被清华推荐进入哈佛,师从国际名家奎因(一作蒯因),八个月时间,即学完全部课程。后,又用一年时间做论文,总计一年八个月就攻下博士学位。王浩的好友何兆武先生曾言,“他(王浩)搞那些东西一点都不费劲,完全就像闹着玩一样就弄出来了。”按王大才子的“现身说法”则是,“到哈佛念的东西在国内都念过了,很容易。”(何兆武,《上学记》)此足见王浩先生之天赋,亦想见其用功之深;同时,亦足见当时的清华大学不但真正与国际名校接轨,且真正跻身国际一流大学行列了。
    使其名扬国际的仍是数学,不过这个学科似乎更像“哲学化了的数学”或“数学化的哲学”,其真正名称乃谓数理逻辑。据文献记载,1959年,王浩在“IBM704计算机”上用9分钟时间,证明了罗素、怀特海所著《数学原理》中的百余条数理逻辑定理。凭借数理逻辑中的卓越贡献(主要是计算器理论与机器证明的研究),1970年当选为英国科学院通讯院士。须知,该院历史上,仅有四名华人获此荣誉,分别是陈寅恪(1945),夏鼐(1974),赵元任(1975)。有意思的是,其他三位华人皆是以人文学科获此荣誉,而王浩则以数学领域的成绩获此殊荣!1983年,王浩凭其数学定理计算机的证明论获得全世界第一个人工智能的大奖——“数学定理自动化证明里程碑奖”。按何兆武老先生的说法,此奖不亚于“诺贝尔奖”。
    同数学一样,哲学界同样没有诺贝尔奖金,但确有两个最高的荣誉,堪与诺贝尔奖相媲美。一个是哈佛的威廉·詹姆士讲座,一个是牛津的约翰·洛克讲座。据说,詹姆士讲座中的名人有罗素、奥本海默等大家,而洛克讲座中的名人则有乔姆斯基、普特南等国际一流大家。王浩是第二届的洛克讲座人,第一届原定请的是维特根斯坦,但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只能小班讨论最终拒绝之。据说,王浩仍是至今参与该讲座的唯一的中国人。
    王浩先生的主要业绩和荣誉虽然得之于美国,但在国外他是“左派”,始终是爱国的,生前曾多次回国,受到周总理、邓小平的接见,在大陆期间,曾在北京大学讲演六次,以极大的心力来普及逻辑学的知识……。先生晚年致力于哥德尔的研究,并任哥德尔研究会会长,著有《哥德尔》《从数学到哲学》等著作。他计划系统研究哥德尔的相关思想,但天不假年,先生的学术计划尚未完工,于1993年因淋巴癌去世。
    惜乎先生之学,冷门且深奥,故其学术思想至今未能在国内流通,甚至其名亦不被世人所知!鉴于此,故记其轶事以弘扬之。又国人治哲学者多偏重文科,甚至从事科技哲学者自然科学的底子亦不扎实,王浩先生之异军突起之学术经历可纠其正也(此经历与维特根斯坦有类似处),至少给治哲学者以某种参照或启迪。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