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浅析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

http://www.newdu.com 2019-05-27 论文联盟 佚名 参加讨论
马克思市场经济理论抓住商品和货币这两个核心问题,对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的市场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科学划分出其萌芽、发展、完善和衰落的四个历史阶段,总结概括了其运行的特点和规律,预言了资本制度的最终发展方向。马克思市场经济理论科学的理论体系和内容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完善和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市场经济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理论基础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充分激发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是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社会主义根本指导理论地位的体现,也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市场经济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要坚持劳动价值、剩余价值等基本理论。   
    第一,劳动价值论。劳动生产使用价值也创造价值。马克思认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马克思市场经济理论明确指出商品价值的本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抽象劳动。这一理论观点为货币、资本、利润、利息、红利、地租等财富形式提供了正确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明确提出劳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必须高度重视。这同样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改革攻坚阶段重要的理论指导,必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   
    第二,货币理论。货币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是一种特殊商品,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货币流通量由待交换商品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决定,进入资本主义后,纸币成为货币的主要形式,其流通量流通中所需的贵金属货币的价值决定。这些理论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   
    第三,剩余劳动理论。马克思认为,剩余劳动为任何社会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劳动力作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特殊商品,其超出自身价格的劳动成为剩余劳动,创造出剩余价值。剩余价值通过利润、利息、红利、地租等形式体现和存在。劳动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商品,而是为社会发展创造物质财富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依然会有剩余劳动存在,形成以利润、利息、红利、地租、税收等形式存在的剩余价值。剩余劳动及其产生的剩余价值不再是资本家的个人利益所得,而是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公共利益,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点之一。   
    第四,再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基础。物质资料再生产的目的在于按照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阶段,理论上可以通过货币在市场竞争中的中介作用实现比例的平衡;但实践上,由于市场的自发性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比例周期性失衡的矛盾是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也由此产生。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具有对经济的宏观管理的制度保证,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经济自身存在的自发和盲目性,通过增加国内消费的比例,来形成与生产资料的平衡发展,有效解决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无法克服的矛盾。   
    第五,世界市场理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伴随着国际贸易及拓展,以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的历史。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商品和资本的输出,在为本国经济发展积累财富和扩大市场规模的同时,还有效的缓解了国内的阶级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首先接受和肯定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世界性。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不断开放,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参入国际竞争,最终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凭借社会主义自身的制度优势,对内扩大内需,对外谋求合作共赢,使我国的经济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我国规避市场经济弊端具有实践价值   
    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建设和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务必要高度重视马克思市场经济理论指出的市场经济弊端。做好市场经济顶层的制度设计,抓好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在经济政策制定过程中,将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优越性与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相结合,弱化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更快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健康有序的發展。当前,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群众路线,以群众利益作为经济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执行的落脚点,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消除损害经济发展的行为,努力建设公平、公正的经济发展环境。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创新,促进协调发展,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结合供给侧改革,通过科学划分分配比例,不断提高劳动者的购买力,强化社会救助帮困机制的建设,增强国内的消费需求,使社会生产与消费的基本比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三、马克思市场经济理论与西方经济学理论共同服务于我国的市场经济   
    从理论层面来看,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开放的理论。马克思市场经济理论同样包含着开放的成分。任何开放的理论从来都不排斥其他理论,而是坚持辩证主义,积极吸取其他理论的先进、科学的部分,批判其落后、糟粕的部分。相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理论同样是人类知识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理论,其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具体理论问题以及对某些经济现象的认识存在合理和科学的成分。西方经济学理论能够作为指导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共性理论。比如,西方经济学理论科学概括了货币发行数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西方经济学指出可以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对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调控能够减轻和延缓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等内容。这些内容总结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并对规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风险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从实践层面来看,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发言权依然掌握在欧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手中。他们制定经济政策的基本依据都来源于西方经济学理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西方经济学理论成为了现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核心的经济体系制定政策的基础。市场的开放性,决定了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不能闭关自守搞建设,必须而且只有汇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中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由此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在坚持马克思市场经济理论的同时,必须熟悉基于西方经济学的经济政策概念,同时要善于使用这些经济政策语言,综合运用两个理论体系来分析和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作者:徐雪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