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你能不假思索的答出爸妈的生日吗?

http://www.newdu.com 2019-08-20 腾讯儒学 木光 参加讨论

    文/木光
    前段时间在某中学讲了一次《论语》,听课的大都是初三的学生。他们都很聪明,回答问题很积极,有时甚至会故意提出一些刁钻的问题来为难老师。但当我问他们:“在座的同学,都记得自己爸爸妈妈生日吗?记得的请举手。”
    让我颇为尴尬的是,全班三十几个人,举手者却寥寥无几。
    
    父母对孩子的爱如春日暖阳(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之所以提这样一个“不合时宜”的问题,是因为讲到《论语·里仁篇》中孔子的一句话。孔子说: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本来,孔子所说的“父母之年”,是指父母的年龄,并未具体到父母的生日。但要知道父母的年龄,必定要知道父母的生日。因此,通常来说知道父母的年龄,就应该是知道父母生日的。
    中国人向来重视孝道,故而对于古人来说,恐怕鲜有不知道自己父母生日的人吧。但当我向这群初中学生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时,所得到的回应,却让我感到震惊。
    
    父母的年龄不可不知(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般来说,初三的学生年龄大致在十五岁左右。按照孔子的说法,十五岁,已是“志于学”的年龄了。儒家所谓的“学”,首先就是学做人,而孝道又是其中首选的必修课程,故有所谓百善孝为先的说法。由此而论,初三学生还不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的生日,很难说是他们不成熟。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本身就已经过了十几个生日了。而这十几个生日,父母虽未必每个生日都会大肆庆祝,但至少都会记得。难道在这十几次的生日中,孩子们就没有好奇过爸爸妈妈什么时候生日吗?
    天下没有父母不记得孩子生日的,但孩子却未必都记得父母的生日。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此亦可怜处之一吧。我把我的想法直言不讳的告诉了我的学生,很多人惭愧的低下了头。
    我知道,这一堂课之后,孩子们可能记不住多少《论语》,但一定会记得他们爸爸妈妈的生日。而在我看来,只要能够达到这个目标,那我这堂课就是成功了。
    
    也为父母过一次生日吧(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子女为何一定要记住父母的年龄?孔子说“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那么为何喜,又为何惧呢?康有为说:“常知父母之年,见其寿考则喜,见其衰老则惧。”也就是说,子女一方面知道父母健康高寿,感到开心。
    另一方面,知道父母上了年纪,则会担心父母身体衰老,故而忧惧。父母好,则子女喜;父母老,则子女担忧。这说明子女心中有父母,时时刻刻牵挂着父母。这,即是中国人常说的孝道。
    《论语》中孔子还说过这样一句话:“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说:“现在的人认为孝就是养活父母便行了,但即使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对父母如果不恭敬顺从,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奉养父母、尊敬父母(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今日的情况,其实与孔子所说的“今”没有太大的区别。很多人认为让父母好吃好喝就是尽了孝道,但他们不也好吃好喝的供着宠物狗、宠物猫吗?因此,孔子认为养父母与养犬马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敬”。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父母的生日都不记得,又何谈“敬”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