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说“瘟”

http://www.newdu.com 2020-02-10 国学网 徐时仪(上海师范 参加讨论

      摘 要:瘟,指流行性急性传染病,其本字或为“殟”(疫,也指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瘟、疫同义组成并列复合词始见于晋。
    

      关键词: 瘟;殟;疫;瘟疫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673-6281 (2006)03-0047-02
    

     瘟,指流行性急性传染病,《说文》未收“瘟”字,其本字或为“殟”。大徐本《说文》释“殟”云:“胎败也。”释“殰”亦云:“胎败也。”考《玄应音义》卷七释《正法华经》第二卷“乌殟”之“殟”云:“乌没反。《说文》:“暴无知也。’《声类》:‘乌殟,欲死也。’”又卷十二释《生经》第二卷中“殟殙”、卷十三释《比丘听施经》中“殟殟”,《说文》皆作暴无知也”。[1]段玉裁注《说文》“殟”应释为“暴无知也”,认为各本作‘胎败也’,误同‘殰’解”[2]。玄应所引《说文》不误,存许慎所释原貌。
     据王筠《说文解字句读》云:“殟,盖为中痰、中恶,卒然昏不知人也。”“殟”有“卒然昏绝”义,如王逸《九思逢尤》:“悒殟约兮咶复苏。”原注:“愤忿䁆绝,徐乃苏也。”又如东汉安世高译生经》:“初始死时,出在冢间。父母兄弟妻子皆共逐之,亲厚知识,亦复如是。啼哭愁忧,悲哀呼嗟,椎胸殟悯。”文中“殟悯”形容伤痛悲悯欲绝之状。检玄应所释《正法华经》为西晋竺法护译,原文:呒量群萌,乌殟灰芦。”文中“乌殟”亦意谓“卒然昏不知人”。乌殟,双声,义与“殟”同。章炳麟《新方言释言》说:今通谓暴厥无知为殟死,音如晕。《声类》:乌殟,欲死也。’今人犹云头晕矣。”《汉语大词典》释此词为晕厥”义,然无书证,可据玄应所释补以《正法华经》例。 殟,从歹,昷声。考《说文》:“昷,仁也。从皿以食囚也。官溥说。”许慎释“昷”采官溥之说,据黄侃手批《说文解字》说:“囚皿者,使其气不渫。”意谓器皿覆盖的严密,使内中热气不消散。据黄侃所说,“殟”亦可视为形声兼会意字,其“暴无知”义即“突然窒息昏迷”义,与“气不渫”义相应。考《广韵》:“殟,病也,心闷。”《魂韵》:“瘟,疫也。”魂、没为阳入对转,可见“瘟”亦有“心闷”和“疫病”二义,故“殟”的“疫病”义后为“瘟”所替代。
     疫,也指流行性急性传染病。先秦已见。如《素问刺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说文》云:“疫,民皆疾也。”民间相传则有“五瘟神”之说,据《三教搜神大全》卷四载:“昔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六月内,有五力士现于凌空三五丈,於身披五色袍,各执一物。一人执杓子并罐子,一人执皮袋并剑,一人执扇,一人执锤,一人执火壶。帝问太史居仁日:‘此何神?主何灾福也?’张居仁奏曰:此是五方力士,在天为五鬼,在地为五瘟,名曰五瘟。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士贵,总管中瘟史文业。’”又称作“五厉”。《管子轻重甲》:“群请立五厉之祭。”厉,同疠,亦即“疫”。《玉篇》:“疠,疫气也。”据《难经五十八难》载:“有温病。”文中“温”为“瘟”的记音字,唐杨玄操注云:“温病则是疫疠之病。”“疫疠者,谓一年之中,或一州一县,或大或小,俱病者是也。”
    瘟、疫同义可组成并列复合词,始见于晋。如《抱朴子·内篇》卷二:“故行炁或可以治百病,或可以入瘟疫。”晋以后文献记载渐多。如《齐东野语》卷十四《食牛报》:“先妣及余皆禀赋素弱,自少至老多病,然瘟疫一证非惟不染,虽奴婢辈亦复无之。”我国古代医家早就对瘟疫已有所认识,并积累了防治瘟疫的丰富经验,如宋人刘温舒撰《素问入式运气论奥》说:“其温疫时气,或一州一县无问大小皆病者。”明人吴有性曾著《瘟疫论》指出:“疫者,感天地之厉气。”“邪之所著,有天受,有传染,所感虽殊,其病则一。”清代《医宗金鉴》卷五十三《瘟疫》论述瘟疫的性质和治法说:“天行厉气瘟疫病,为病挨门合境同,皆由邪自口鼻入,故此传染迅如风。当分表里阴阳毒,因时取治审轻重。古法皆以攻为急,荆防普济救苦攻。”其注文又解释说:“瘟疫一证,乃天地之厉气流行,沿门阖户,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盖邪气自口鼻而入,故传染之速,迅如风火,但毒有在表、在里、在阴、在阳之分。其或发或攻或清,当因春风夏热秋凉冬寒之四时各异,随人虚实量乎轻重以施治也。古法皆以攻毒为急者,以邪自口鼻而入,在里之病多故也。发以荆防败毒散,清以普济消毒饮,攻以二圣救苦丹,则酌量合宜,审度医治,庶几临证时有得心应手之妙矣。”
      参考文献:
    [1]《慧琳音义》卷五十五和卷五十七转录此二条亦同。
    [2]段玉裁注:“玄应书卷八、卷十三、十四皆引《说文》殟,暴无知也’。《声类》:‘乌殟,欲死也’。今据正。《广韵》云:‘病也’,又云‘心闷’,其意正合。盖上下文皆说死之类,此亦谓暴死者。乌殟,双声。玄应‘殟,於门切。”’段注所引《玄应音义》似为二十六卷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