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治学心语 >

鲁迅与螃蟹

http://www.newdu.com 2020-06-03 国学网 周惠斌 参加讨论

    李白、苏轼、袁枚、李渔、张岱等许多文人墨客都钟情于蟹,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文赋和精彩美妙的逸闻趣事。鲁迅亦不例外,他品蟹写蟹,信手拈来,涉笔成趣。
    每当秋高气爽、菊黄蟹肥时节,鲁迅总会选购肉质鲜嫩的螃蟹,邀约亲友一起细细品尝。《鲁迅日记》中不乏吃蟹的记录,以1932年10月为例,就曾3次出现买蟹、吃蟹、送蟹的记述。其中,10月15日“晚邀三弟全家来寓食蟹并夜饭”,10月23日“三弟及蕴如携婴儿来,留之晚餐并食蟹”,10月27日“上午广平买阳澄湖蟹分赠镰田(镰田诚一)、内山(内山完造)各四枚,自食四枚于夜饭时”。可见鲁迅寓居上海后,时常与家人或友人饮酒食蟹,甘之如饴,分享兄弟之情、朋友之谊,其乐融融。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鲁迅以笔名“神飞”,在8月21日《国民公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螃蟹》的寓言:
    老螃蟹觉得不安了,觉得全身太硬了。自己知道要蜕壳了。他跑来跑去的寻。他想寻一个窟穴,躲了身子,将石子堵了穴口,隐隐的蜕壳。他知道外面蜕壳是危险的。身子还软,要被别的螃蟹吃去的。这并非空害怕,他实在亲眼见过。他慌慌张张的走。旁边的螃蟹问他说,“老兄,你何以这般慌?”他说,“我要蜕壳了。”“就在这里蜕不很好么?我还要帮你呢。”“那可太怕人了。”“你不怕窟穴里的别的东西,却怕我们同种么?”“我不是怕同种。”“那还怕什么呢?”“就怕你要吃掉我。”
    整篇寓言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提醒人们:新生事物往往有被旧势力消灭于萌芽状态的危险。
    1924年11月17日,鲁迅在北京《语丝》周刊上发表了著名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文章从杭州雷峰塔倒掉的消息写起,引出白娘子被法海和尚装入钵盂,镇压在雷峰塔底下,玉皇大帝知道后,责怪法海荼毒生灵,下令捉拿他,法海“逃来逃去,终于逃在蟹壳里避祸”的传说。随后写道:“秋高稻熟时节,吴越间所多的是螃蟹,煮到通红之后,无论取那(哪)一只,揭开背壳来,里面就有黄,有膏;倘是雌的,就有石榴子一般鲜红的子。先将这些吃完,即一定露出一个圆锥形的薄膜,再用小刀小心沿着锥底切下,取出,翻转,使里面向外,只要不破,便变成一个罗汉模样的东西,有头脸,身子,是坐着的,我们那里的小孩子都称他‘蟹和尚’,就是躲在里面避难的法海。”在记述这则民间传说时,鲁迅将蟹的内部结构、煮食方法,描写的细致入微,情趣盎然,特别是“揭”、“露”、“切”、“取”、“翻转”等一连串动词,反映出鲁迅吃蟹技术的娴熟和准确。篇末以“活该”二字作结,表达了鲁迅嫉恶如仇的感情。
    自然界中,螃蟹走路呈横爬状,现实生活中,亦有不少人像蟹一样“横着走”,令人愤慨。1926年11月25日,鲁迅在《莽原》半月刊上发表《琐记》一文,回忆自己早年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有些高年级学生“上讲堂时挟着一堆厚而且大的洋书,气昂昂地走着”,“便是空着手,也一定将肘弯撑开,像一只螃蟹,低一班的在后面总不能走出他之前。”鲁迅以揶揄的笔法,尖锐地抨击了身边同学中的这种丑恶嘴脸和霸道行径。进而笔锋一转,直指位居显赫者:“这一种螃蟹式的名公巨卿,现在都阔别得很久了,前四五年,竟在教育部的破脚躺椅上,发现了这姿势,然而这位老爷却并非雷电学堂出身的,可见螃蟹态度,在中国也颇普遍。”由此及彼,将社会上某些人恣肆横行的行为,类比为螃蟹的形态和走姿,予以无情的嘲讽和批判。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这句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出自1932年11月22日鲁迅在北平辅仁大学的演讲《今春的两种感想》(后经作者修订发表于11月30日《世界日报》)。鲁迅指出“许多历史的教训,都是用极大的牺牲换来的”,他举例论证道:“譬如吃东西罢,某种是毒物不能吃……这一定是以前有多少人吃死了,才知道的。所以我想,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赞誉了人类历史上那些不怕牺牲、大胆探索的先驱者的无畏精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