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治学心语 >

95后视频博主王莘阁手工“复原”三星堆黄金面具、金杖

http://www.newdu.com 2022-11-09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跨越千年的文化共振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中国的故事,也是世界的故事。文艺工作者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创新演绎;短视频创作者借助网络平台,让中国风在全世界收获关注;新媒体科普人通过多种方式普及地理知识、呈现祖国壮丽山河……今起,本版走近文化产业各领域的从业者,推出“讲好中国故事”系列报道,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
    ——编  者  
    金光熠熠的黄金面具,一米多长的黄金权杖——在王莘阁的工作间正中央处,摆着他的“网红”作品。
    今年25岁的王莘阁,是哔哩哔哩视频网站的手工博主,网名叫“才疏学浅的才浅”。今年以来,他先后发布了两条视频,分别记录了自己用500克纯金手工“复原”三星堆黄金面具、用600克黄金复刻三星堆金杖的全过程,海内外的播放量过千万次。网友称赞他:“哪里是才疏学浅,明明是才华横溢。”
    王莘阁的视频在海外的新媒体平台也得到许多关注,外国网友们纷纷留言:“视频里的手艺太好了”“还想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
    上万次捶打,15天复刻三星堆文物
    王莘阁萌发制作黄金面具的念头,一开始是出于好奇。
    今年3月,四川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成果公布,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中出土了500余件重要文物,其中一件黄金面具残片备受瞩目。经过漫长时光,这件残片依旧流光溢彩。
    “出土的是张方脸大鼻阔耳面具残片,十分惊艳。我看到后心潮澎湃,脑海里立刻出现了尝试‘复原’的想法。”王莘阁回忆。
    面具残片重约280克,专家推测面具完整重量在500克左右。“不做到极致,就还原不出文物内在的感觉。”王莘阁咬咬牙到银行买来500克纯金金块。在他看来,只有坚持在制作过程中保持信念感,追求极致的美感,观众才能感受到文物带来的震撼。
    没有模具,王莘阁就将金块一锤锤敲成金板,同时不断查阅资料补全残缺部分,根据轮廓敲打塑形。首先敲出突起的鼻子,而后将眼部镂空,再剪出云雷状的耳朵……1.8公斤的锤子,上万次的捶打,复刻过程既是力气活也是技术活,还考验着手艺人的审美。
    15天后,一张栩栩如生的复刻版三星堆黄金面具制作完成。王莘阁将全过程剪辑成12分钟的短视频,发布仅两天就收获超过100万次的点赞。
    受到网友关注的鼓舞,王莘阁又耗费600克黄金、耗时4个月,把出土于三星堆遗址的金杖也“复原”出来。
    极致还原,每个细节都展现手艺的魅力
    王莘阁自小热爱手工,大学期间就读电子信息专业,毕业后选择用爱好谋生,签约成为全职视频博主。一开始,在青海老家的父母并不相信他能靠短视频养活自己,如今王莘阁的粉丝超过300万,父母也渐渐放心让他去尝试。
    日常发布的视频中,王莘阁擅长复刻各类动漫刀剑,曾经两个月做一把木剑,40天做一把带机关的蝴蝶折扇……他的创作“低产”,近年来才发布40余条视频作品。这是因为,他的手工作品往往工序复杂,要花费很长时间去琢磨每个细节。
    此次复刻三星堆金杖也是如此。金杖由木杖和外层包卷的金皮组成,金皮的一端雕刻了箭、鸟、鱼等形象组成的纹饰图案,这些图案的轮廓在不到1毫米的区域錾刻了两条平行且流畅的纹路。
    此前,王莘阁已在薄铜板上练习了1个月的錾刻手艺,然而怎么都没法精细刻出两条平行线,制作一度停滞。直到两个月后的一天,他灵机一动——纯金是有软度的,直接在金皮上压划出纹路,再在反面加深,也能形成同样的效果。他用自制的牛骨刀,终于刻出了两条平行纹路。
    金杖内里使用的木杖,是王莘阁在三星堆附近的山头处挑拣的枝条,再从四川寄回上海。黏合用的胶是他熬的鱼鳔胶,这也是古蜀人使用的原生态胶水。“我希望尽可能还原器物的本色。”在他看来,器物的外形可以替代,但内在的技艺无可取代。
    虽然跟专业的文物修复相比,他的手艺还不够精湛,但在业余爱好者中已是极高水平。王莘阁在视频中也会说明:“补全的地方很多都是根据现有文物推测而来,手法笨拙,还请见谅。”
    一个又一个作品、一期又一期视频,技艺于他而言,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我只是一个手工爱好者。”王莘阁说。
    感悟巧思,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理解
    成功复刻出面具与金杖,让王莘阁收获了更多关注,“好像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感觉自己上了一个台阶。”更重要的是,他发现技艺是与古人对话的一种方式。
    制作时,每一次落锤都要保证不能锤歪,稍有不慎就会锤破,“也许3000年前的那位工匠,也同样小心翼翼。”看到成品那一刻,王莘阁又想象,“那位工匠也一定曾被这种美丽耀眼震撼”。
    “感觉真的非常奇妙。用纯手工的方式,仿佛真的能感觉到3000年前的工匠在制作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这些感悟或许真的可以穿越时空。”王莘阁说,这是工匠精神的传承,也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共振。
    在制作过程中,王莘阁常常突然领会到古时工匠的巧思与智慧,由此对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有了更深理解。
    制作金杖时,曾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王莘阁:明明刻一次纹路就已经十分明显,为什么要刻两条线?复刻后他似乎理解了古人的用意。这些繁复纹路看起来只是装饰,但对古人来说,看似简单图案的背后,蕴含的是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如今,视频网站上不少博主都在努力创作,王莘阁也收获了很多年龄相仿、兴趣相投的伙伴。“网友们的评论鼓励着我。”他说:“我希望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分享对文化的理解,不仅可以体验手工的快乐,还可以把制作过程中的所思所想传递给大家,找到共鸣。”
    王莘阁说,自己只是一个爱好优秀传统文化并乐意尝试新鲜事物的普通人,“年轻人有着自己的个性,大家正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本报记者曹玲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