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治学心语 >

傅抱石的屈原情结

http://www.newdu.com 2022-11-09 国学网 胡春涛 参加讨论

    中国画重在写意,中国诗讲求意境,于是诗画天然联姻。我国很早就出现了诗意画,并形成了悠久的传统。尤其唐宋以后,诗画创作更盛,名家联翩而出,名作屡见不鲜。近代以降,傅抱石就是中国诗意画的杰出代表人物。
    提到傅抱石,人们会自然想起他水墨淋漓、苍郁浑厚、气势如虹的山水画。其实他的山水画与人物画双峰并立。近代艺术史家常任侠认为,画山水的高手,不太能画人物,既精山水又擅人物者,傅君抱石也。
    张大千称赞抱石诗意画的清冷意境,曰“八百年来无此奇笔也”。傅抱石的人物画基本是先贤大哲的故实画。郭沫若说他“前喜陶渊明,后转而倾拜屈左徒”。傅抱石曾把自己的画作分为四大类,其中人物画是他创作最多的一类。1948年冬许士骐在傅抱石《人物山水册页》跋中云:“吾国人物画法,式微已久。傅兄抱石以雄浑之笔纵横挥洒,振起颓风,求神韵于迹象之外,似无法而有法。”在他的人物画中,有我国浪漫主义诗歌鼻祖屈原、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豪放派词先驱苏轼、词中之龙辛弃疾,等等。这些人物的形象和诗作,不啻是他泼墨挥笔的对象,更是他对崇拜先贤效法大哲的精神寄托。
    他尤其对屈原情有独钟。
    近代学人在研读傅氏古人故实画时,眼光往往专注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7幅屈原画作上,其实他的屈原情结是贯穿一生的。他景仰屈原的精神与人格,慨叹屈原的遭遇与命运,追慕屈原的情思与境界。傅抱石对屈原造像之多是前无古人的。
    傅抱石先生1904年10月5日生于江西省南昌市赐福巷,父亲是个补伞匠,家境贫寒,但他心志孤傲,酷爱文史诗词绘画,自学治印。在初露头角的青少年时代,他就能刻章挣钱贴补家用。在中学时代,读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看到屈原“抱石自投汨罗”,被屈原的家国情怀深深感动,肃然敬仰,见贤思齐,遂易名“抱石”。从此,爱国的种子在他青春的心灵中萌发。
    1926年冬,曾在南昌师范附小任教的青年傅抱石,聆听了郭沫若的演讲。而立之年的郭沫若风华正茂,深邃的思想和深厚的学养,给他深刻的印象。联想到郭沫若的《女神·凤凰涅槃》,爱国情怀又一次在傅抱石心中升华。
    傅抱石赴日留学,在郭沫若的鼓励、帮助下,第一次举办了个人画展。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篆刻作品,在印章旁边有一架高倍放大镜,供观赏他的微刻作品,一枚小小的石印,刻有屈原《离骚》全文和序跋共2765字,一时轰动东京,日本观众为之倾倒,惊叹傅抱石的艺术造诣,惊呼这是“中国艺术奇迹”。此枚《离骚》之印,旋即被日本画家横山大观购得。不久,这枚篆刻又夺得全日本篆刻大赛冠军,屈原的《离骚》凭借这枚篆刻在日本又火了一把。
    1937年,郭沫若返回祖国参加抗日救国斗争,在国共合作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任职。翌年春郭沫若得悉傅抱石留学回国赋闲在家,随即发了一份电报,邀他来武汉,给他厅长秘书室“同中校秘书”的职务,负责文件起草,拟写讲稿,参与抗日宣传工作。
    1940年9月,国府机关迁渝,傅抱石带着妻子和三个还未上学的孩子辗转重庆,一家5口住在破旧的巴县三圣宫三塘院子,一边兢兢业业履行他的工作职责,一边挤出休息时间不辍创作。1942年,郭沫若带有明显政治倾向的历史大剧《屈原》问世公演,盛况空前,反响强烈,激发了整个社会的抗日情绪。时年38岁的傅抱石本来就景仰屈原,看到公演,倍感激动,屈原抗争强暴入侵之勇,以死维护尊严之决,热爱祖国人民之深,中华民族正气之烈,个人命运坎坷之惨,忍受颠沛流离之苦,一一汇聚于胸,激发了作画灵感,于是泼墨挥毫创作了《屈原》。这是他创作的第一幅屈原画。这幅画的诞生,乍看始于观看历史剧的冲动,其实是久蓄于心的情感爆发。他看到《楚辞·渔父》中描述屈原既放,行吟泽畔窘迫穷困的情景,想到自己的生存状态与之何其相似乃尔,家国之情触发于心,喷涌笔端,试看画面,屈原面容枯槁,身穿素褐,蓬头垢面,木然立于汨罗江畔。身后芦苇杂生,风中倒伏;眼前江水漾动,茫茫无边。屈原赴死前憔悴神态、悲壮氛围,跃然纸上,行吟泽畔的悲凉意境令人黯然,整个画面洒满了画家对诗人远逝的悲悼之情。
    从《屈原》问世之后,傅抱石陆续推出了以《涉江》《渔父》诗意入画的《屈子行吟图》、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诗境入画宁静淡雅的《湘夫人》、手执香草亭亭玉立惆怅远望的《湘君》,还有《九歌图》《少司命》《国殇》等画作。虽然都是屈原题材,但各有特色,都能感受到屈子的吟咏,体会到屈子的家国情怀。郭沫若为之题写了长诗:“屈子是吾师,惜哉憔悴死。三户可亡秦,奈何不奋起?……”郭沫若的书,傅抱石的画,相互交融,情景动人,成为一时美谈。
    1953年,郭沫若接续过去译过的《离骚》,又新译了《九歌》《天问》《九章》等。傅抱石读了这些新译欣喜万分,费尽心血,精心构思,先后创作了《九歌图》10幅作品。后人称颂傅公是“三百年来绘制《九歌》诗意最得神韵、最有创意的艺术大师”。
    傅抱石的屈原画作,不仅是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珍宝,也成为后人描绘屈原形象绕不过去的高峰之作。
    (作者:胡春涛,系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