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辛鸣:人间大道 因何而成

http://www.newdu.com 2022-11-11 北京日报 辛鸣 参加讨论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国奇迹”,取得了“中国之治”,贡献了“中国方案”,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让有球籍之危的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让人类社会摆脱贫困走向现代化有了全新选择。这一切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别人赐予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干出来的。光明的中国道路、科学的中国道理、精彩的中国故事背后,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顺应并践履大道之行的中国创造。
    光明的中国道路
    历经革命、建设、改革的艰辛探索与不懈奋斗,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自中国历史文化又超越了历史文化母版,来自经典马克思主义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自觉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开辟的人间大道。
    中国道路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之正。现在一些人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是戴着有色眼镜的误解与偏见,是打着小九九的歪曲与诋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中国道路是一条坚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发展道路。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理论逻辑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科学研判,对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科学阐述,也是对未来美好社会状态的科学构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一个必然的历史趋势。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起新型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让最广大劳动者成为主人的社会。通过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新的社会所有制形式,突破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通过实行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运行方式,跳出资本主义生产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是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最终走向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路走来,对于这些基本原则坚定不移,也从来“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创新、勇于发展,不断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从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揽“四个伟大”时代实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勾勒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路线图;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更为重要的是,明确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风物长宜放眼量”。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苏东剧变只是个别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道路则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更是社会主义的胜利,使得世界上正视和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多了起来,使得世界范围内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
    中国道路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在历史长河中永葆生机、勇立潮头,一定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走向现代化就是20世纪以来的时代召唤,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时代体现。但如何真正走向现代化是需要各个国家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现代化不是“西方化”,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东施效颦。昔日西方强国通过殖民与掠夺走向现代化的模式已经成为明日黄花,不可能复制也不会重现。有一些国家照抄照搬西方模式结果搞得国家大乱、元气大伤,沦为西方强国的附庸。中国社会如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背景下通过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定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
    把“美丽”作为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就充分体现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大创新。近四百年来以西方工业文明为主导的现代化实现了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是这种把人与自然截然对立,对自然无限征服的掠夺性行为已经日暮途穷,愈演愈烈的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生态退化就是对西方式现代化敲响的警钟。现代化与青山绿水,与记挂在人心中淡淡的“乡愁”不应该顾此失彼,也不能顾此失彼。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让不堪重负的地球“休养生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为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现代化新路。
    因此,中国道路名为“特色”,但眼光是世界的,情怀是人类的。“特色”面对的是普遍的问题,即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平发展;“特色”回应的是共同的期待,如何让一个社会中更多的人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特色”体现的是一般性的规律,在既定的生产力框架下如何让制度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并推动生产力向更高水平发展。这些问题、期待、规律不仅中国在思考,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绝大多数的民众都在孜孜以求。
    中国道路守人类文明进步道义之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身处人类社会发展关键十字路口,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世界是各个国家共谋发展的大舞台,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不能为一己之私把世界引向混乱之源。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摒弃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思维,摒弃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大道。
    中国道路就是这样一条人间大道。中国道路之正不仅在于巨大的实践绩效,让中国社会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更在于文明的实现路径,是以和平共赢的方式实现国家发展并且为世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中国道路把世界作为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来构建。在这一发展图景中,不再是弱肉强食,也不再是赢者通吃,没有中心与边缘之分,没有宗主国与殖民地之别,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可以在“各美其美”的同时“美美与共”,可以在共商共建中实现共赢共享。在这一发展图景中,世界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由各国共同分享,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正义的方向不断优化。
    科学的中国道理
    毛泽东曾经讲过一句话:“实践当中是要出道理的。”走中国道路,当然离不开中国道理。中国不仅为世界贡献出中国道路,还为世界贡献出中国道理。这道理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是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就不能说,而是在把握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基础上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前提下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指出:“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也是一部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一部群星璀璨产生中国共产党理论家的历史。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中国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把党建设成为用科学理论和革命精神武装起来的、同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创造性地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正确的战略策略,及时解决了中国革命进程中一道道极为复杂的难题,引导中国革命航船不断乘风破浪前进。在这一系列伟大的理论创造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新的实践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形成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随后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系统深刻回答,在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最终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更加丰富。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以宏大的战略眼光勾勒出21世纪中国和21世纪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以其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揭示,对现实问题的深入分析,对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不断开辟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确立起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是为了装点门面,不能变成只是拿在手上的箭,连说“好箭”就是不发射。而是要拿“马克思主义”这个“矢”来射中国这个“的”,为开辟中国道路,解决中国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支撑与思想保障。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历史告诉我们,离开中国的实际、离开中国的实践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包括与历史实际、时代实际、实践的实际相结合,也包括与历史文化实际、思想传承实际相结合。没有中华文明的哺育、中华优秀文化沃土的滋养,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的发扬光大、生机勃勃。从毛泽东写出的《矛盾论》到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社会”再到习近平总书记以天下情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历史逻辑告诉我们,正是绵绵五千年的文明文化渗润,让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更加喜闻乐见、更加自然无间、更加润物细无声,真正成为了中国社会自己的思想,成为了中国人民自己的思想。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立足中国大地的“道理”反映着我们的初心,彰显着我们的理想,宣示着我们的宗旨,贯穿着我们的价值,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有了道理还要讲好道理,让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走向大众、走向世界。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这就是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如果不能把这些道理讲清楚,不仅让中国人民感到骄傲自豪,还能让外国朋友也理解尊重,那我们的道理就没有讲好。讲中国道理不仅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也是向全社会乃至全世界传递极为明确的信号,表达极为坚定的意志。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过,“你了解我,我懂得你,道理就会越讲越明白,事情就会越来越好办。”讲好中国道理,充分彰显中国与世界的相助、相通、相合、相融大有可为。曾有哲人说:“很多时候改变了世界观也就改变了世界”。把这样的理念、这样的价值、这样的思维告诉世界,让世界接受、认同、秉持,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精彩的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过,中国社会“挨打”“挨饿”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何不被“挨骂”?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立足中国道路的伟大实践,运用中国道理的话语体系,把中国逻辑、中国立场、中国主张,中国的必然、必须与可能,中国的愿望、意志与决心等等向世界讲清楚、说明白,不仅可以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也能更加坚定我们走中国道路的自信与自觉。
    中国故事是中国道路的具象化,是要让中国道路更加可感可触;中国故事是中国道理的形象化,是要让中国道理更有温度有情怀。中国故事不能也不可能离开中国道路与中国道理而讲出别的什么东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不要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要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道”,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不论是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中国梦的故事,讲中国人的故事,讲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还是讲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都要把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贯通起来,用事实说服人,用形象打动人,用情感感染人,用道理影响人。
    世界因为有不同而需要合作,世界因为有共识才可能合作。当今时代世界需要与中国合作,中国同样需要与世界合作。但如果中国与世界互视为异端、势如水火、动如参商,何来合作?中国的道路与制度从内容到形式与西方社会当然是不同的,但其背后立足本国实际、发挥比较优势、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考量与西方社会、与世界是共同的。讲好中国故事就是把这些不同中的共同讲出来、传播出去、让世界知晓,通过存异求同、通过汇聚共识、通过寻找共同兴奋点、通过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来夯实合作的基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如此。着眼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归根结底当然是中国人民自己的梦,但中国梦绝不是独善其身,更不是以邻为壑。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梦是“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的”。中国人民通过追求中国梦,用自己的道路与制度、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实现安居乐业幸福成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社会巨大的市场,中国人民辛勤的劳动,中国经济强劲的拉动,中国制度溢出效应等等,可以为世界繁荣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提供宝贵机遇和广阔空间。
    “一带一路”倡议亦是如此。作为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新形态,作为在新起点上的对外开放,中国的“一带一路”不附加意识形态的条件,充分尊重不同国家的制度选择,完全在经济层面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一带一路”是中国倡导发起的,但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让“一带一路”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独奏,而是沿线国家合唱;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不是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至于说“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等等都是同样如此。
    发展观背后矗立的是文明观。这些年来西方社会总担心中国强大了会对世界构成威胁,这样的疑虑之所以挥之不去源于他们是在西方文明范式下认识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当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插上帝国的旗帜并以女王的名义宣布占领,英国蒸汽机革命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拓展海外殖民地。其实,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是以和处天下,恩泽传四海。与哥伦布大体同期稍早的中国郑和七下西洋,比哥伦布还多三次,所到之处播撒的是和平的种子,传播的是文化的光辉。一个以和平和谐为基本价值理念的文明,在历史上是和平善良的,在今天、在未来同样也是和平善良的。讲求“天下一家”“和而不同”,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这样的价值理念经过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已经充分体现在中国道路、中国道理、中国方案中。
    好故事是带着感情讲出来的,有感情就有温度、有色彩,就不会干巴巴,不会冷冰冰。中国故事是中国自己做出的事情,积淀着我们的付出,承载着我们的希望,自然也寄托着我们的感情。热情洋溢讲自己的故事光明正大,标榜什么“中立”与“超然”倒真是“虚伪”了。更何况讲好中国故事,只要把一个真实的中国真真实实讲清楚说明白就够了,既不用刻意拔高,也不必专门雕饰。一个真实的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充满奇迹的中国,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