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外交思想植根的文化沃土和重要源泉,并赋予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关系对于我们深入研究习近平外交思想理论、历史渊源、精神实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世界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外交思想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追求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世界人民追求和平发展的共同愿望,是具有鲜明世界属性的理论体系。 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世界性,集中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上,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观”一脉相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看法主要体现在“天下观”和大同世界的理想之中,它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崇高目标,有“天下一家”“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国与国相处之道,有“礼之用,和为贵”“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道德准则,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大胸怀,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担当。 习近平外交思想站在全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发,提出了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总体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精髓,建立在深刻洞察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和把握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将中国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致力于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这一全人类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以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基本路径,“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丰富内涵。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胸怀和担当。 “一带一路”倡议是是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世界性在实践层面的集中体现。习近平外交思想继承发扬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提出了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一带一路”倡议,赋予古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使数千年来中西方文明交流、互鉴、融合的重要通道再次焕发勃勃生机,将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天下观”和大同世界的理念付诸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之中,将中国的发展同沿线国家的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 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实践性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是习近平外交思想鲜明的理论特色。习近平外交思想继承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思想,赋予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以新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诸如“知行合一”等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重要启示。“知”,需要各国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深化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和价值诉求的认识;“行”,则需各国争做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积极行动者,将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落到实处。习主席多次在国际场合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意义,呼吁国际组织和国家间要加强务实合作,将思想和承诺付诸行动。2014年3月25日他发表在《费加罗报》的署名文章指出,中国人讲“知行合一”,法国人讲“打铁方能成铁匠”,都强调要把思想转化成为行动。2016年9月,习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谈到二十国集团的未来发展方向时,呼吁各国要“知行合一,采取务实行动。承诺一千,不如落实一件”。2017年9月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习主席谈到务实合作时,强调“金砖国家不是碌碌无为的清谈馆,而是知行合一的行动队”。 中国始终坚持正确义利观,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奉行亲诚惠容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正确对待和处理“义”与“利”的关系,“义利相兼,以义为先”等外交政策和主张中皆浸润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之根,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提高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让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的大背景下站稳脚跟,与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的征程中,赋予其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