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资源 >

传统文化蕴涵大能量:看古代创业大咖如何逆袭

http://www.newdu.com 2022-11-11 广州日报 吴波 参加讨论

    千载风霜千载荣耀,传统文化蕴含着巨大能量,今天我们来谈谈那些古代创业大咖,比如,孔子、白圭、巴清等,他们有着怎样的人生价值目标?或许先贤大咖们的创业故事,可以给正在创业的读者一点点的思索与启示。
    私立大学鼻祖孔子: 
    从流离失所到桃李天下 
    孔子的创业故事在历史上是石破天惊的,因为在孔子之前,学校是由官府办的,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入学学习。孔子创业初期起点并不高,收点学费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学生往往随便带几条干肉就可以充当学费了,完全不能跟当今的私立学校可比。
     
    孔子像 
    其实在孔子时代,开办私学的并不只是孔子一家,还有其他人也在同时期开办私学,但成功的很少。而孔子的私学是很成功的,孔子才是私学之祖。
    邓析就是当时自办私学没有成功的典型。邓析是郑国人,也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开办的私学是培养一种专业人才——教人打官司。但是邓析开办私学,不讲仁义,以非为是,颠倒黑白。而孔门私学的成功之处在于,办学的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引导学生做仁人君子,使民风更为醇厚。
    孔子的经历,不可谓不坎坷,恋人的早逝,亲友的嘲弄,弟子的猝死,背井离乡,流离失所……但孔子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舍弃梦想,苦苦坚守着自己的传奇。遥想千年前风雨飘摇的春秋时代,任何一个人,都是渺小的。但在绝境之中,只要活下去,就会有办法!
    孔子有句话说得好:“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由此,所有复杂的人与事,所有难缠的烦与忧,一下子就简单化了,这也是孔子的生存本领。
    孔子创业办学校的案例,体现了传统文化的豁达,容量大,无所畏惧,成败得失看得通。有这样信念的人,创业才会开心,遇挫折不易趴下,紧张关头吃得睡得,明天无钱今天仍气定神闲。当然,还必须有孔子的学问和根基,让学生们信服。
    孔子一生奔波劳累,虽说创业成功,但生活并不富足。办学成功,也辛苦一生。
    下海创业者白圭:从公务员到商人祖师爷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乱,涌现出了诸多创业成功者,可以说是战国时期的个体崛起。比如子贡、范蠡、吕不韦等人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成为商人祖师爷的这个人的名字叫白圭。
     
    白圭 
    司马迁曾说:“天下言治生祖白圭。”(《史记·货殖列传》)意思是说,全天下经营产业的人,都学习白圭、效仿白圭,都把白圭奉为祖师爷。
    白圭在魏惠王初期担任魏国的相,后来他毅然辞职,离开魏国下海创业了。白圭集商业实践家、理论家、教育家于一身,他被奉为一代宗师,完全是当之无愧的。据说白圭的师傅为鬼谷子,相传鬼谷子得一“金书”,鬼谷子将里面的致富之计(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世无可抵则深隐以待时”)传于白圭。
    白圭经商善于把握时机,善于根据形势的变化采取一些随机应变的举措。比如,秋收季节谷物大量上市,价格一定很低廉,他就用丝帛交换农民手中的谷物。到了灾年,他就用谷物交换丝帛。他把这个经营策略称之为“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他的这种贱买贵卖的操作策略,其利润比正常经营自然要大得多。
    事业的成功使得白圭非常富有,但他的日常生活却是非常俭朴,他的吃穿和他家的仆人几乎没有差别。需要说明的是,白圭绝不是一个守财奴,他搞起慈善事业来还是相当慷慨的。
    弱女子个体户巴清: 
    从寡妇到秦国大商人 
    巴清,秦代巴郡人,就是现在重庆云阳一代,当地其实有很多传说,一种说法是消失的女儿国国王就是巴清,当然这只是传说。
     
    巴清注重打造品牌效应。 
    那么巴清究竟是谁?看过《寻秦记》的人,都对其中才华横溢的女主琴清印象深刻,琴清在历史上的原型就是巴清。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有记载:“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作为一个女人,还是一个寡妇,巴清的创业在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靠开采丹砂发家,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最早的女企业家”。她曾捐资助秦始皇修筑长城,为秦帝国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她死后,秦始皇下旨修筑“怀清台”。
    这样一个秦代女富豪、中国第一个女企业家,在司马迁的评述中被称为“清穷乡寡妇”,那么,她又是如何做到“礼抗万乘,名显天下”的呢?巴清在秦帝国时期,就已经运用国学思想在管理上了,她注重丹砂质量,打造品牌效应,使巴地丹砂在各地广负盛名;在内部管理上,奖罚分明,刚柔并济;在人事任用上,知人善任,唯才是举。
    在后世的传说中,巴清的形象也是“仁”字当头的。据说,有一年巴清家乡遭特大冰雹袭击,附近百姓不少人无家可归。巴清拿出巨额银两,安置灾民生活,帮助他们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私营纺纱厂厂长张謇: 
    从科举状元到实业救国先锋 
    在中国历史上,状元出身的宰相为数不少,可状元出身的创业者则只有一位,那就是清朝末年提倡和奉行“实业救国”的先驱张謇。
     
    张謇 
    张謇是清末的传奇人物,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
    张謇出生在一个富裕农民家庭,祖父是文盲,父亲识字也不多,但聪明的张謇自小读书就很勤奋,据说5岁时便能一字不漏地背诵《千字文》。但是张謇参加科举考试并不顺利,他16岁考中秀才,直到33岁才考中举人;此后连续4次参加进士考试,都名落孙山。1894年春天,因为庆祝慈禧太后60大寿,清政府破例多开一次科举考试,张謇再次应考,没想到这一次中了头名状元,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
    他前半生勤奋读书求取功名,之后却对仕途深感无聊,最终辞官,踏上了创业救国之路。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如果说有一个人最集中、最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精神性格和行为特征:保守折中而不忘进取,忧国忧民而不尚空谈,谨慎求稳而不惧风险,学习西洋而不丢传统,工于心计而不丢“仁义”,则非张骞莫属。
    *原标题:看古代创业大咖如何逆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