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博物馆藏 明版彩绘孔子圣迹图·职司乘田 孔子担任季氏委吏(仓库管理员)一年后,又转任乘田吏。乘田是管理牛羊的小吏。《孟子·万章》称孔子“尝为乘田吏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孔子担任乘田吏,管理苑囿,孔子都能尽心做好工作,所牧养的牛羊牲畜繁殖增多。孔子博物馆藏《明版彩绘孔子圣迹图》中有一幅《职司乘田》,就是描绘的这个历史故事。 孔子十五岁“志于学”,在担任小吏的这段时间不放弃学习的机会。孔子说自己少年时社会地位低,会很多“鄙事”,就是一些谋生技艺,其中应该包括“乘田”饲养牛羊之类。孔子与社会基层接触,所以了解很多民间的疾苦。这也是儒家思想民本主义深厚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孔子并不是只为糊口,他作为一个士人,有士人的学习要求。当时士人的基本学业就是所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是周代的礼仪制度,乐是自上古以来的乐舞、乐章,射是射箭技术,御是驾车技术,书是行文书写技术,数是计算技术。孔子不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论语》说他“入太庙,每事问”。孔子到鲁国祭祀周公旦的太庙里,遇到不懂的就问。有人说:“谁说陬邑大夫叔梁纥的儿子懂得礼呢,进入太庙,什么事都问”。孔子听说后回答“这才合乎礼”。孔子秉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遇事积累自己的知识,成为一个博学的人。郯国是鲁国东南邻的小国,前525年,郯国国君郯子前来鲁国访问,鲁国叔孙氏的宗主叔孙婼问起少昊时以鸟名作为官名的情况,郯子说他是少昊的后裔,对这一典故做出了详细的回答。孔子得知,马上拜见郯子,进行学习。孔子叹道“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不放弃向任何人物请教学习。 比六艺更高层面一些思想性的学习,是孔子向当时的一些贤人智者的请教。《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孔子之所严事:於周则老子;於卫,蘧伯玉;於齐,晏平仲;於楚,老莱子;於郑,子产;於鲁,孟公绰”。孔子以老子、蘧伯玉、晏平仲、老莱子、子产、孟公绰等人为师,晏平仲即齐国大夫晏婴,他与老子和孔子的关系随后详述。蘧伯玉是卫国的贤德大夫,在公元前544年季札第一次访问中原诸侯的时候,就是卫国的名臣,此时孔子只有八岁。而孔子五十五岁周游列国抵达卫国时,就住在蘧伯玉家。蘧伯玉作为一位长寿政治人物,有着“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的精神,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孔子称赞他“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老莱子是楚国的隐士,很多文献暗示他与老子或为一人。孔子曾经到楚国去拜访他,询问治国之道。孔子称他“德恭而行信,国无道,处贱不闷,贫而乐也”(《大戴礼记》)。子产出自“七穆”家族,是郑国的公族,郑穆公的孙子。自前543年到前522年长期担任郑国的执政,他以正直的品德团结了郑国公卿大夫,结束了郑国长期的内乱;他以高超的外交智慧周旋于诸侯之间,使以往在晋国、楚国之间墙头草似的郑国赢得了列国的尊重;他不毁乡校,保障国人的言论自由。孔子对子产非常推重,说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前522年,孔子听闻子产去世,流泪说道:“古之遗爱也。”称赞他继承和发扬了古人为政仁爱的遗风。孟公绰是鲁国三桓孟氏族人,为人克制,也被孔子所赞赏。春秋后期的变革时代,列国贤达之士的思想,深深影响了孔子。使孔子的思想呈现出既恪守周礼又不拘泥于古制的特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