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游学三孔|大成殿

http://www.newdu.com 2022-11-11 《游学三孔》 陈晓霞 参加讨论
编者按:本文选自孔子研究院副院长陈晓霞研究员的新著《游学三孔》,通过虚构的首都大学程传茹、文昌昊教授带领孙女文广闻和外孙懂天一在圣城曲阜的亲身游历,以话题问对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精神特质融入游学中。  
    
    程教授一行四人观览过杏坛之后,来到了孔庙中最重要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前。
    
    “奶奶,大成殿这个名字中大成的寓意是什么?”文闻问道。
    程教授说:“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徽宗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意,诏改文宣王殿为大成殿,意在赞颂孔子思想空前绝后,完美无缺,集古圣贤之大成。”
    文闻问道:“爷爷,孔庙在修建之初就有大成殿吗?”
    文教授说:“我们今天看到的大成殿是历经多个朝代的多次毁坏与修建而成的。在孔庙的修建与发展历史中,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当然是孔庙的正殿。当初,周代是在孔子的故宅建孔庙的,宅大一顷。也就是说孔子生前所居之堂被立为孔庙,庙屋三间,这就是孔庙的正殿,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建筑。在唐代,孔庙的规模扩大了,正殿五间,两庑二十余间,正殿前面有庙门三间,甚为壮丽,在正殿后面有寝庙。宋代,孔庙的规模继续扩大,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北宋天禧五年大修孔庙,将之前的正殿拆除,遗址建为杏坛,移殿于现在之处,并将唐代时的五间正殿扩建为七间,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颁御书‘大成殿’匾额,北宋末年殿毁于战乱。在金代的皇统九年(1149年)重修,贞祐二年(1214年)又毁于兵火。元代的大德四年(1300年)重建,七间,复檐重基,高一丈有奇,内外皆石柱。明代的成化十九年(1483年)扩建为九间,弘治十二年(1499年)又毁于雷火,弘治十三年至十七年重建。清代的雍正二年(1724年)再次毁于火,又重建,至雍正八年完工,雍正皇帝重颁御书‘大成殿’匾额,并赐御制对联悬于庙堂。我们现在看到的大成殿就是清雍正时期重建的。”
    
    天一问道:“姥爷,为什么说大成殿是孔庙中最重要的主体建筑呢?”
    文教授说:“大成殿为全庙最高的建筑,阔九间,深五间,主殿高24.8米、阔45.8米、深24.9米,重檐九脊,黄瓦歇山顶,绘‘金龙和玺’彩画。大殿四周廊下环立着二十八根雕龙石柱,均以整石刻成,柱高近6米、直径约1米。大成殿用龙柱始于金代,明弘治庙火后征调徽州工匠重刻,清雍正火后又重建。在大成殿的两山及后檐,有十八根八棱磨浅雕石柱,以云龙为饰,每面浅刻九条团龙,每柱七十二条,共一千二百九十六条。前檐的十根柱上为深雕浮刻,每柱有两条龙对迎而翔,盘绕升腾,中间刻有宝珠为伴,云烟缭绕,柱脚缀以山石、衬以波涛。这十根龙柱两两相对,上所刻之龙各具其形,变化多端,无一雷同,造型优美生动,雕刻玲珑剔透,刀法刚劲有力,龙皆栩栩如生。从底到上全部雕刻深邃,云龙腾起如飞,神态各异,远而望之,祥云之中蛟龙盘旋飞舞,让人感到惊讶万分。雕龙石柱实为罕见的石刻艺术瑰宝。殿下有双层台基,前有高2.1米高的月台,东西宽约45米,南北宽约35米。前有两层大型浮雕龙陛,四周围以双层石栏,上层为火焰宝珠柱顶,下层为重层覆莲瓣柱顶,石栏下东西南三面共突出二十四个石雕螭首,雕刻古拙,连同踏道云龙山水御道,均为明代遗物。月台是祭祀孔子时起舞奏乐的地方。整座大成殿气势雄伟,结构整齐,规模宏大,突兀凌空,金箔贴裹,群龙竞飞,具有明显的东方建筑特色,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