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孔子的叮咛|人不知“时”,则不如禽鸟

http://www.newdu.com 2022-11-11 《孔子的叮咛》 杨朝明 参加讨论
孔子的叮咛之六十一 人不知“时”,则不如禽鸟  
    孔子及儒家所讲的“大学之道”特别强调“格物穷理”,是说世间万物都有它内在的道理与法则,人要在具体的事物或实践中感悟人生,感悟天地之理。例如,孔子看到禽鸟知“时”知“止”,由此想到人应当做得更好。
    《论语•乡党》末章记载的野鸡见人飞走的那个场景,很耐人寻味。《乡党》篇记述了孔子日常生活的一些侧面。也正是在日常的言谈举止中,孔子的人生境界得到了具体展现。在那些野鸡的反应中,孔子特别看到了一个“时”,令人回味不尽。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难道不都处在不同的“时”中吗?那么,我们知道自己的“时”吗?如果我们真的知道了这些,恐怕走在人生的路上步伐会更加坚实一些。比如,我们常听到有大学生因为将来找工作压力大而不能静心学习的事,其实,这恰恰是本末倒置。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学生当下的“时”是学习,最根本的是要“进德修业”,充实和丰富自己。学生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自己能干好什么。或者应该自问:如果有机会,自己能把握得住吗?
    《大学》中恰恰也记载了类似的议论:《诗经》中说:“邦畿千里,惟民所止。”都城及其附近方圆千里的地方,老百姓都愿在那里居住。《诗经》中又说:“缗蛮黄鸟,止于丘隅。”绵绵蛮蛮鸣叫的黄鸟,栖息在山冈上的一角。孔子感慨地说:“连黄鸟都知道该栖息在什么地方,人怎么可以连鸟儿都不如呢?”孔子在想,既然人们在社会上扮演着不同角色,就应该首先按自己的角色定位,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这正如我们常说的,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人的修养何尝不正如此?
    孔子在鸟儿那里得到的启示真的不少。还有一次,孔子与弟子们看到一位捕鸟人在捕鸟。孔子看到捕鸟人捉到的全都是黄嘴小鸟,感到奇怪,便上前询问道:“你捉到的都是小雀,偏偏捉不到大雀,为什么?”捕鸟人说:“大雀警觉所以难以捕到,小鸟贪食所以容易捉到。小雀跟着大雀时就捉不到,大雀跟着小雀时也捉不到。”
    捕鸟人的话令孔子很感慨,他对弟子说:“警觉可以远离祸害,贪食就忘记隐患,都是源于内心,由所跟从的对象决定祸福,所以境界高的人在选择跟随对象时要谨慎。按照长者的想法去做事情是保全自身的途径,而依从年幼无知的人的愚直之举,就可能招致灭亡的灾祸。”孔子强调人要“择贤以托其身”,就是说要选准学习的榜样。
    人生的道理何尝不是如此!在现实中,有人就像黄口小鸟,他们心里没有自始至终谨慎行事的规诫,口中说不出可奉为法度的言语,不选择贤人为榜样努力学习,不知道向哪里努力,不懂得置身何处,不明白执守什么,而是随波逐流。这是非常可怕的!
    典籍中所载孔子言论有时看起来并不多么难懂,初次接触时,甚至让人觉不出其中有什么深奥的道理,所以连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也说孔子“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可细细品味,恐怕并非如此,实际正如一位英国作家所说,孔子言语中“蕴含着比人们第一眼所看到的更多的智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