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在当代中国,儒家伦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答:儒家伦理在当代中国的影响力,我感觉是“港台比大陆强,东南沿海比内地强;乡村比城市强”。港台比大陆强,是因为它们受五四影响较小,没有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意识形态也大不相同。东南沿海比内地强,是因为江浙地区和闽南、客家民系传统文化的根基较为深厚,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社会生机恢复,儒家等传统文化的意义价值自然浮现凸显。因为这个系统不只是伦理,也和信仰、情感以及组织机制等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一种社会有机力量或“文化资本”。乡村比城市强,则是另一个视角,乡村发展相对滞后,与儒家伦理相关的社会基础相对改变较小,例如宗族什么的就相对具有较大影响。某种意义上,乡村是我们的昨天,港台则是我们的明天。简单说,我对儒家伦理一是谨慎乐观,二是期待我们的社会能够稳定有序的走向明天。 儒家伦理对我们的影响程度?这不是一个很好的设问方式,因为我们也很难说清基督教伦理、伊斯兰教伦理、自由主义伦理、马克思主义伦理等对自己的影响程度。实际上我们的生活从来就不只是受哪一家影响,各家伦理也不是泾渭分明水火不容。它后面的道德感与理性精神是一致相通的。儒家伦理是什么?三纲五常还是仁者爱人?这些东西很难一概而论,也很难量化。伦理和行为是互相选择、互相塑造,并且因人而异――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是这样。 问:儒家伦理在当代中国的缺失其历史原因是什么?您如何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反孔思潮及建国后的批孔浪潮? 答:你已经预设了儒家伦理的缺失? 我认为相对过去儒家伦理对人们影响力的下降本质上说是因为现代化引起的社会变迁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各种古老的文化传统无不面对这一挑战。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对基督教的改革其实就是为了适应这一社会生态的改变。儒教也不例外,只是由于时代的原因,这一改革一直没有得到正视没有得到有序展开。遗憾的是,现在的人们似乎仍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原教旨主义者主张复古,激进主义者主张全盘西化。这都是没有前途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是这种文化意识的迸发,但“方案”有问题。原因是把文化看得太重了,认为是文化导致落后挨打,所以希望引进新文化实现富强。实际恺撒和上帝所做的和能做的有关系但基本不同。现在,经济发展了,国力也增加了,这点可以看得比较清楚了。 至于批林批孔,那是政治运动,我没法评价。 问:有人认为相对中国大陆来说,东亚文化圈的韩国、日本、新加坡较好地继承了儒家伦理,您是否赞同这种观点?您认为相形之下,中国应如何解决当下的“无礼”问题? 答:儒学在中国与在韩国、日本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首先,地位不同,在他们那里只是一种外来元素,而在我们这里则是主体性结构。其次意义不同,在他们那里只是一种特定功能的补充,在我们这里则可以在文化认同、政治建构和身心安顿等各个方面发挥作用。打个比喻,在它们那里只是枝枝叶叶,在我们这里则是根、是干,虽然目前花果飘零,但却还有生长和更新的可能。 “无礼”问题所指的恐怕不只是伦理吧?我觉得主要是制度问题。道德伦理是“软约束”,必须与相关制度配合才能比较好的发挥作用。道德感只是人性的一个方面,只是影响行为的一种力量,并且非常脆弱。对它的培养是重要的,但如果因此就幻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而解散警察关闭法院显然是愚蠢的。腐败问题也是这样,“以德治国”固然要提倡,但如果因此就不去尝试改革制度、限制舆论监督,最终只能是亡党亡国。 问:您看韩剧吗?有人认为中韩电视剧鲜明地表现了两国民众人际交往礼仪的差距。您可否结合中韩电视剧各一部,谈谈上面的第三个问题? 答:没法回答,因为不看――节奏太慢。 作者惠赐儒家中国网站(www.rujiazg.com)发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