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为什么要黑偶像孔子 作者:周绍纲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二月十七日丙午 耶稣2016年3月25日 一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公元前100年左右的某一天,在西汉的国都长安,一位50来岁的老粉丝在手机上敲下——不,在竹简上写下了这行字。 “终于编完了偶像的传记了。”放下手中的刀笔,他抬起了头,削瘦的脸上清洁无须——没有胡须不是因为练了啥,而是得罪了汉武帝,从而惨遭宫刑。 没有谁敢就此而嘲笑他。他的名字,叫做司马迁,江湖人称“太史公”,是后世文史作者、历史学者、历史学家的共同偶像。 司马迁的偶像是孔子。 司马迁小时候,也就是他还在老家韩城和小伙伴们搓泥巴的时候,京城学界流行的是黄老之术。 那时,微博上的大V是安丘生、淮南王、王生、黄生这些人,朋友圈里的高逼格的文章是讨论老子的——写《道德经》的那个老子,如“《老子》注疏集·第一章(1)第一句句读及释义”。 讨论的主题是“无为而治”,换个词说,就是“不折腾”。 当然,小司马不懂这些,但他老爸司马谈懂。身怀黄老绝技的司马谈,却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让儿子去学黄老的死对头——儒家的东西,并勉励他做第二个孔子。 这是亲爹。 我们想象一下,清末民初的遗老们自己还在摇头晃脑作古文,却把儿女送入新式学堂说白话文。儿女放学回来后,可能还得遭受他们的嘲笑—— “老爸,你Out了!” 这种苦涩,只有做父母的才能坦然受之。 所幸,司马迁很理解老爸的良苦用心。 在汉景帝晚年,儒家已有暴走的迹象了,取代黄老指日可待。只有弃黄老习儒术,他才有可能接任太史令,从而完成老爸的未竞之业——为海内一统的强汉修一部包举古今的伟大史书。 司马迁学的很认真。十岁开始跟着当时的儒家大V孔安国学古文《尚书》,后来又接着学儒家的其他经典,学六艺。 天性飞扬的司马迁接受古典精神的浸润后,慢慢地对儒家——尤其孔子,开始了解,继而欣赏,终于膜拜。 二 在司马迁26岁的时候,他老爸被汉武帝气死了。 汉武帝要去泰山封禅,没有带上太史令兼星相专家司马谈。对于傲娇的司马谈来说,这种奇耻大辱只有用老命去洗刷。 在对父亲的怀念与哀思中,司马迁接承了作一个大历史家的使命。 此后,父亲的遗命时常在他脑海里回旋着: “自周公死后五百年而有孔子。孔子死后到现在五百年,有能继承清明之世,正定《易传》,接续《春秋》,意本《诗》、《书》、《礼》、《乐》的人吗?” 用时下的话来说,五百年必有牛人出,儿子你骨骼精奇,是难得一见的练武奇才,以后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等等,著史与维护世界和平有一毛钱关系吗? 有。 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历史的裁决可以规范世人的揖让进退。 司马迁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比之于《春秋》,他将自己心气注入《史记》一书。这是一部有温度的史书。 书中对自己的偶像孔子,司马迁各种膜。 说田叔,就用“居是国,必闻其政”,说万石、张叔,就用“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是文艺膜。 有时自己不作判断,直接引用孔子的话,如“殷有三仁”,“吴太伯可谓至德”。这是暴力膜。 褒贬吕不韦的时候,只用了一个“闻”字——孔子之所谓“闻”者,其吕子乎。简直膜得猝不及防。 检阅《史记》,司马迁引用、化用孔子的话,难以计数。他膜过《春秋纬》里的梗,膜过《礼记》里的梗,更多的是膜《论语》里的梗,有些甚至不知道他膜的是哪个梗。 一句话,他把孔子当成唯一可以印证的权威。 我孔威武! 请收下我司马小子这个脑残粉的膝盖。 三 司马迁完成《孔子世家》的那一刻,仿佛完成了一个久远的心愿。 在西汉这个用树叶擦屁股的年代,以偶像的是为是,非为非,写了一部被后世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伟大史书,顺便编好偶像的百度百科,把偶像的地位拉高一个档次(其他诸子都是列传,唯独孔子是世家),让他垂范后世,堪称顶级膜了。 这一辈子,值了。 读到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脑残粉如何膜拜偶像。 但高潮才刚刚开始。 时节如流,一千两百年忽焉而逝。到了金代,有一个叫王若虚的猛男,严重怀疑司马迁给孔子编的百科有问题,“孔子世家,不足观也!”这篇文章啊,压根儿不值得看。 又过了几百年了。清代乾嘉年间,一个考据猛男辈出的时代。到底有多猛?如果他们愿意,他们能把大头儿子考成是隔壁老王的种。全祖望、林春溥、催述等大V,就认为《孔子世家》中的两个地方有问题:“陈蔡兵围”和“楚昭议封”。 先说“陈蔡兵围”。 这事《孔子世家》里说得很清楚。打个比方说吧,兄弟你对朝鲜和韩国都看不顺眼,带着一群小弟在两国边境瞎转悠。这时美帝听说你很有才,想把你挖过去当参谋。朝鲜和韩国一听慌了,两国的高级官员坐在一起商量,最后联合派兵把你给围住了。 这也太不靠谱了,韩国和朝鲜是死对头,两国官员怎么会坐在一起喝茶,又联合派兵呢?韩国又是美帝的小弟,怎么敢明目张胆拦住老大想要的人? 再说“楚昭议封”。 这事大意是说,你被朝鲜和韩国的联合人马给围住了,派了个小弟去美帝搬救兵,奥巴马同志调了军队来接你。你到美帝后,奥巴马打算把新奥尔良划给你,让你玩玩。这时,希拉里对奥巴马说,这家伙的小弟个个都是将帅之才,观海你这么干,我大米国危矣。结果,你做酋长这事就这么黄了。 事实上,奥巴马同志此时正与普大帝在叙利亚杠上了,哪有闲工夫管你这破事。 由此可知,《孔子世家》确实不怎么靠谱。 四 我们可以质疑司马迁的人品,但不能侮辱他的智商。 司马迁“十岁则颂古文”,后又“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一个十岁就读古文《尚书》,后来又把西汉国家图书馆的书给轮了一遍的超级学霸,怎么会对这两则存在明显漏洞的史料都看不出来? 只有一种可能,司马迁是故意的!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了表现偶像孔子有经天纬地之才,牛到楚昭王想用却不敢用?如果是这样,反而好理解,脑残粉为偶像编百科的时候,多少干过这种烂事。 接下来,司马迁放了一个大招。 为了避免翻译出错,还是引用原文吧——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 孔子56岁的时候,终于大权在握,开心之余,顺便把鲁国大夫少正卯给剁了。 这事发生在400年前,司马迁怎么知道? 他的依据是《荀子》,因为最早记载这事的是荀况。 这事是真的吗? 不是。 最早提出质疑的是孔子的另一个脑残粉朱熹。朱熹认为这是“齐鲁陋儒”造的谣,如果真有这事,《左传》为什么不提? 接着,王若虚、清尤侗、阎若璩、崔述、江永、梁玉绳等古代大V纷纷表示这是谣言,梁启超、钱穆、唐君毅等近、当代大V也认为这事不靠谱。 理由有以下几点: 1、时间对不上号,孔子56岁的时候根本不在鲁国。 2、那时没有名字中含有“相”字的官位,“行摄相事”中的“相”,不是后来的丞相,而是相礼之相,说穿了,孔子的职权仅限于处理一些礼仪上的事。 3、这事在《论语》、《孟子》、《春秋》、《左传》等同时代的书中都没有记载,偏偏在晚出100多年的《荀子》中横空出世。 4、这事不符合孔子以往的言行。 司马迁知道这些吗? 问这个问题,实在是有辱他的智商。 五 强行插入一段,荀况挖了这么一个坑,坑了后世不少V。 有人说,杀的好,对于乱政者就是要杀。 有人说,杀的不好,儒家一朝权在手,就充当专制的帮凶。 有人说,杀这个行为好,对待阶级敌人就是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但对象弄反了,孔老二这个破落的奴隶主阶级代表,居然残忍了杀害了新兴地主阶级代表少正卯同志。 有人说,孔子没杀少正卯。 孔子没杀少正卯,这种声音最小,也是事实。 司马迁既然知道偶像没有杀人,又为什么要将这个段子编入到《孔子世家》中? 第一种可能,司马迁认为孔子诛少正卯是对的。 正如荀子所说,死读书不知变通、不遵礼法的人,是“陋儒”。荀子的主张,有点法家的倾向了,这正是朱熹绕着弯子骂荀子的原因,你丫就知道杀杀杀。不过,孔子的偶像周公也诛杀了管蔡,这并不妨碍周公被后世尊为圣人。 如果是这样,那么司马迁膜的孔子,其实是他心目中的孔子。 第二种可能,司马迁用春秋笔法来隐藏他真正的观点。 西汉的太史令是从西周的巫史演变而来的,巫史作为天子和上天沟通的媒介,代表天意,有权训御君王的言行。换句话说,神棍的权力大得很,平时喷喷天子不在话下。所以说,那个时候的史书——《尚书》有一说一。 用史官来监督天子,只有尧舜禹汤这种圣王才能接受。三家分晋,礼崩乐坏,由此圣王不复。而“鸟生鱼汤”们很难忍受一个糟老头子天天在耳边叽叽歪歪。所以说,《春秋》文约意微。 司马迁意识到了这种“古今之变”。社会进步了,装神弄鬼这套玩意Hold不住皇帝老子了。迫于压力,他不得不把“孔子诛少正卯”这个开启终端之争的事件编进《孔子世家》,但作为太史令,他身上又留存了巫史监督天子的一些遗泽。 如何是好?只好运用偶像的春秋笔法——故意留下了这么多破绽,等待后人来破解。 如果是这样,那么真不愧是脑残粉,这种花式膜,简直了。 (感谢@清风廋竹宋遗民 兄指出小文的一个常识错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