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曲阜发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号召;2014年9月24日,他又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上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指示。自此,“两创”成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正在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新辉煌。近十年来,不论是理论界、思想界、学术界还是政府、社会各界都在对“两创”进行学理性思考、探讨,同时积极在实践中加以落实、探索,取得了诸多可喜的成绩。笔者始终认为,除了继续针对现实层面的规划与实践加以调研与评析之外,对于历史上的类似于“两创”的思想观念与实践,应该加以认真梳理总结,提炼出一些具有超越时空的,具有普遍价值、时代意义的观点、方法,为今天的“两创”提供借鉴。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亘古亘今,取得了辉耀千古的文明成就,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华文化精神中本身就蕴含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智慧。其中,孔子是一位最不可忽视的典型案例。结合孔子一生的思想与事迹,我们可以发现,他不仅在文化上具有文化自觉和自信,而且提出了一些重要的“两创”观念,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可以称之为文化“两创”古典型之典范。因此,总结孔子的“古典型两创”的理论与实践,会为今天的新时代文化“两创”提供某些有益启示。 “斯文在兹”:在自觉与自信之中确立方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