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末清初大儒黄宗羲撰《明儒学案》列“泰州学案”以降,对泰州王艮一脉学术思想的研究绵延不绝、波澜迭起。及至近现代,梁启超在《明儒学案节本》眉批中首提“泰州学派”这一概念后,于是乎以“泰州学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活动持续不绝、论著数量可观。然而,对“泰州学派”的内涵如何界定、其门派成员归属的标准如何确定等问题则众说纷纭。近期,同济大学哲学系朱义禄教授的力作《泰州王门思想研究》一书,由孔学堂书局出版。此书,研究视角新颖独特,不守故蹈常,一反旧说,对原著纂要钩玄、精细阐释,观一书而知泰州王门流脉之全貌。此书在章节安排上前后勾连,深得《史记》“互现法”之神韵。论述方法文哲史兼容,传承了泰州王门诸贤论辩的语言风格,可读性强。正如著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杨国荣教授在该书序中所言:“在很多方面发前人所未发。”在“精审”“明理”和“实用”这三方面无疑体现该书作为研究泰州王门思想最新成果的理论特色。 生命本真的揭橥。从生命价值的哲学高度对泰州王门诸贤的生活世界做深度阐释,是《泰州王门思想研究》一书最大的亮点。朱教授长期深耕于明清思想史的研究,积淀深厚,成果丰硕,又会通学界以往相关研究成果;但其不满足学界有关对“泰州学派”研究的成说,独辟蹊径,以“泰州王门”立论,将代表性人物锁定为七人:即王艮、王栋、王襞、何心隐、颜钧、罗汝芳与李贽。泰州王门以王艮为宗主,其他六人均为王艮一脉;但在地域上除“三王”外,其他四人均非泰州人。这说明“泰州王门”的提法重在学派思想的传承,而非地域关系的界定。以“师承关系”作为学术门派确立的主要依据,显然是有学理依据的,亦折射出“泰州王门”诸贤重师道的优良传统。这不是简单的概念转换,而是著者从泰州王门重生命价值的学术取向阐释这一门派思想的共性与个性,应该说是对传统研究范式重大的突破和创新。阳明学研究著名学者钱明研究员在该书序中认为:朱教授对泰州王门的研究成果是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诸领域中的“最大亮点之一”,应该不是虚言。 生命世界的色彩。全书在理论阐释架构上采用总分结构,大体以师传关系及影响排序:“前言”部分重点以“自得”“悟道”“狂者”“嗜欲”与“讲学”等五个关键词展开,高度概括了“泰州王门”思想传承的共同特征,以“自得”为宗旨统摄全书是一大理论特色。前六章分别阐释“泰州王门” 诸贤在学术思想及实践领域的卓越建树,以凸显各自的思想理论内涵及实践创举。诸如:以“身本”论作为彰显“泰州王门”宗主王艮的思想纲领,以“第二代传人”为题明晰了王栋、王襞在泰州王门中承前启后的学术地位,以“大成仁道”一词作为王艮思想传人颜钧对师说的理论深化和发展,以“平等”一语作为颜钧弟子何心隐践行师门宗旨的理想,以“赤子之心”一说作为颜钧弟子罗汝芳展示人性本真世界,以“异端者流”自称语阐发王襞弟子李贽对名教世道极其愤懑的反讽意义。以上六章内容,以人物思想学说及其实践特色为中心,各自独立阐释又前后勾连,浑然一体,演绎了泰州王门诸贤狂飙突进式的思想锋芒,及其标新立异的行动力,由此奠定了泰州王门在阳明心学、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独特地位。本书最后两章,以约占全书四分之一的篇幅,对泰州王门在历史上的影响作了详细的论述。分别以泰州王门“在明清期间的影响”“在近代的影响”为题,系统地阐释了王艮的思想学说“绵绵数百年不绝”,李贽“坐圣门第二人”及对汤显祖、袁宏道的影响,罗汝芳对汤显祖的影响,近代梁启超对“泰州王门”的大力表彰、吴虞重评李贽的历史贡献、梁漱溟重启泰州王门平民化教育之风,无不展现出著者对“泰州王门”诸贤参与社会改革、推进文明前行精神的张扬。由此可见,该书最后两章的独到性论述具有填补这方面研究空白的意义。 生命价值的全新阐释。从生存论哲学的角度圆通泰州王门诸贤思想的差异性,是著者学术功力之所在。在整个阳明心学的流脉中,泰州王门诸贤相对于其他王门人物而言其思想走得更远、影响更宏阔。黄宗羲在《明儒学案·泰州学案一》(卷三十二)中有一判语:“王阳明先生之学,有泰州、龙溪而风行天下,亦因泰州、龙溪而渐失其传”。这是一个十分富有深意的学术观点,似乎又存在矛盾,如何在“风行天下”与“渐失其传”之间进行理论上的圆通?朱教授在书中借用明代书画名家董其昌论书法之道在于“妙合神离”一词,恰到好处地诠释了泰州王门诸贤在学术上走“异端”而不离其宗的玄妙。将王阳明的为学“自得”作为泰州王门诸贤思想创新的原发点,以“自得”精神为“真机”生发出“悟道”“狂者”“嗜欲”与“讲学”这些外在的行为方式,使得“泰州王门”诸贤具有了独特的思想倾向性,即所谓“妙合神离”。其“神离”的外在呈现即被世儒目为“怪异”之另类,由此亦不见容于当政者。也正因为这点王门“骨血”,最终演绎为泰州王门诸贤 “赤手搏龙蛇”“掀翻天地”的壮举,其中何心隐、李贽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妙合神离”一词,圆通了黄宗羲关于泰州王门思想对阳明心学的传承与超越,应该说翻出了新意,实现了泰州王门研究范式的转换。泰州王门宗主王艮所提出的“身本”论,这无疑是对其师王阳明所创立的“良知”说之深化和重大发展。在书中,朱教授对王艮的“身本”论显然是持肯定态度的,其认为王艮在理论上突破了王阳明良知学说的框架,即抹去了“心”的“主宰”义,申言“身”为“天下国家”“天地万物”之根本。当然,朱教授在书中除肯定王艮这一思想的积极意义外并没有停留在哲学思辨的层面上,而是将其放在王艮所处的特定历史背景及其百姓所遭受的苦难中加以阐释,如此王艮的“身本”论才有了历史的、思想的穿透力,呈现出“泰州王门”独树一帜的思想引领作用。正因为王艮“身本”论着眼点在于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具有启蒙思想家那种人权平等的观念,才使得由此衍生出来的“明哲保身”论有了道德伦理意义上的合理性和抗争皇权社会专制压迫的合目的性,从本质上说也传递出阳明心学的原旨,闪烁出人性的光辉。相对于王艮的“身本”论,其再传弟子李贽的“侯王与庶人同等”“大道不分男女”等“平等思想”则走得更远,包括“好货好色为真迩言”“有私必力”和“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等观点,从语言表述上看显然是与王阳明的“存理灭欲”思想相悖;但在如何解读李贽这一表面上有违阳明心学的言论,朱教授在书中则以李贽的“童心”说圆通其思想本意,重笔肯定人之“欲望”的正面价值和意义,使得“欲望”这个被污名化了的词语内涵回归本真,这是站在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及人本主义的立场上阐释李贽诸多所谓“大逆不道”的思想观点,实属洞见。 生命价值的真谛。“百姓日用即道”是泰州王门宗主王艮纲领性的思想要旨,大有鸢飞鱼跃、展露活泼泼的生命世界之大气象,其思想切入社会民生,具有深远的现实价值和意义。高扬生命的主体精神是泰州王门哲学价值的灵魂,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王艮所处的那个沿海地域文化有关;但其思想传承的谱系则远远超越了泰州地域的时空范围而成为阳明学门派中别具时代精神的旗帜。朱教授此书从哲学、历史学和文学等多维度、系统地阐释、回应了现代人所关注的生命价值取向问题,应该说传达出泰州王门诸贤的思想精华,读后颇有耳目一新之感!正如朱教授在“前言”中所说:该书系通论性的研究,且偏重于哲学方面,对泰州王门诸贤许多内容没有作详细的剖解,陈陈相因不符合自己的写作思路。由此可见,关于“泰州王门”是一个可持续研究的大课题,期待学界在这一研究领域不断有新的成果问世! (作者系宁波市王阳明文化研究促进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