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刘超:“一代儒宗”马一浮的书法哲学

http://www.newdu.com 2023-08-25 《华夏文化》 刘超 参加讨论

    2023年是马一浮先生诞辰140周年,为了纪念“一代儒宗”马先生,浙江大学和四川大学相继举办了“六艺一心——马一浮学术思想及世界意义特展”、“现代学术转型视域下的儒学——纪念马一浮诞辰140周年、谢无量诞辰139周年学术研讨会”。
    
    马一浮先生游走经学、西学、道学、佛学,最后返归儒学弘扬“六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梁漱溟总结其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丰子恺尊奉马先生为“中国书法界的泰斗”。先生一生多数时光隐居不出,读书、习字和作诗三件事充斥于日常生活之中,注重体证内究是其学问的一大特色。
    马一浮的学问体系归结为“六艺论”,是以儒家思想学说为根柢来统摄天下诸学(古今中外一切学问),其内容具有广大深厚的哲学意蕴和圆融无碍的学科体系。我们品鉴与研究他的书法艺术应该站在文化哲学的立场上来对待,先生的书法是其生命哲学中“体道”的学问。笔者认为马一浮的书法符合“书法哲学”的范畴和标准,具体可以从书法之“体、工、用”三个层面来探析。
    马一浮论书法哲学之体,有三个层次的内涵。第一,书法的书家所承载的“仁”的内化,“依于仁”方可“游于艺”,书法不仅仅停留在艺术层面的欣赏,而且是知仁、识仁、体仁的生命体道方式,这是马氏书法哲学的“不易”之体。第二,马一浮的书法包含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不分碑帖,融合诸家,在篆隶书方面临摹功夫很深,楷书和草书(章草)的成就不凡,行书是最具自家面目且成就最高,总的来说以取精用弘的习书观念形成“不名一家,不拘一体”的书法面目,这是马氏书法哲学的“简易”之体。第三,马一浮认为书法如其人更如其时代,时风世变是书法书风转变的原动力,欣赏历代书法可以抚阅世事的变化与无常,习书可以体世道,“世变所系,微眹可观”此为马氏书法哲学的“变易”之体。
    马一浮论书法哲学之工,在实践方法上特别重视对古人经典的临摹,书法临摹和程朱的读书穷理、尽性、至命的功夫一样,把“主敬涵泳”、“切己体察”作为用功的方法。首先,“调心”、“自适其适”的涵养功夫是马氏书法在书斋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因为它能够达到自娱自乐、与古为乐。其次,“摄心”、“心印”的心性功夫是马氏书法实现“性功两见”的重要方式,因为它归结为由艺臻道、以道统艺。
    马一浮论书法哲学之用,基本上是从三个方面进行展开。第一,书法可走向诗教的德性。通过评“骨力”、言“刚毅”、说“入雅”三者之间的关系来揭示书法与诗歌的互融会通,并把书法从“温柔敦厚”之《诗》教扩展到广义之“诗教”即到达人之德性的整全。第二,书法可达到礼乐之和序的状态。笔法是礼,气韵是乐,在古今碑帖不同风格的书法中汲取营养,达到礼乐的美学境界,具体而言可以用“多数的统一”来理解书法的礼乐和序。第三,书法可以完成人格的整全。书法可以使书家在观碑读帖、运笔理墨中潜移默化地变化气质、涵泳性情,在体证内究中复归其性,并促成释回增美完成人格。
    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浪潮的冲击,以及近现代教育体制下学科分科,当代书法史往往局限于艺术史领域视角下的研究,缺少文史哲大的文科理论视野的观照。马一浮先生“明统类、始条理”的学术理念和六艺论理论体系下的通而不局的哲学思维,把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循文字发展的规律,注重文字学与书法字体的演变流传关系,把书学重新回归于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之中,以触类旁通、一以贯之的学问理路化解学科分科的壁垒,以此能够构建一个新文科体系下文史哲互通互现的新书学。关于书法创作方面,马一浮先生认为一切书法技法都是见闻、知识、才能的经验学问,能够通过书法临摹与创作经自家心性体验而有所感、有所悟才是书法实践的最终极的目标。书法实践的目的与读书趋同,是可以达到变化气质和复性立人的目的,这马一浮的书法哲学实践的内核,对当代书法创作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典范意义。
    (作者单位:湖北美术学院书法教研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