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如说儒》第一讲:现代性导致人类普遍堕落(5)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1:11:05 腾讯儒学 徐晋如 参加讨论
启蒙运动又是一场彻底否定精英主张平民权利的运动。启蒙主义者试图使人相信,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所谓的精英,人与人之间都是一样的,人们都是平等的。大家如果-关注一下网络,可能你们会看到有一位散文家,也是一位漫画家——丰子恺,他画了一幅图就是讲“平等”。这幅图就画一批人都站在那里,高高矮矮,这个时候来了一条线,把高的人,有的脑袋削去了半边,有的人头发削去了一半,那就是所谓的“平等”。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禀赋是不一样的,无论你是生物学还是社会学的统计结果都表明人是绝不可能平等的。 所以启蒙运动者相信人平等以后,认为每一个个体的思想都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于是他就鼓吹人人都有自主权,大家不要盲从上帝,不要盲从精英。启蒙运动以后,反宗教的思潮就成了一种主流思想。大家想一想我们小的时候,我们在读小学的时候家里面如果有老人,你吃饭的时候,你剩饭,你不吃了,老人可能会说,你要吃下去,浪费食物,菩萨会响雷打头的。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办?老师教你的,你会回答:世界上根本没有菩萨,这些都是迷信。菩萨的有无我们不去探讨,但是我们所知道的是,相信有菩萨的老人在道德上比不相信有菩萨的今天的人要好很多。 我的导师青年时候受尼采的影响——当然像我们这一代人读尼采读得很多,受影响也很深,像我导师那样的他那个年纪的年轻时候受尼采的影响是很罕见的。他说他那个时候非常地瞧不起宗教,但是等他现在这个岁数了——七十多岁的时候——他认为对于老百姓来说没有宗教是极其可怕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有一句话叫做“真正的无产者是无所畏惧的”,这句话是非常可怕,因为你无所畏惧你就可以无恶不作。上次在北京,我跟一位朋友,他是做风险投资的,但是他非常地有思想。他说我们当代人最欠缺的是什么呢?是敬畏感——敬畏感这个“畏”不是害怕,“畏”也是敬的意思,孔子讲“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这个“畏”不是害怕的意思,也是敬,“敬畏”就是敬的意思——缺乏一种虔敬之心。人一旦没有这种虔敬之心,他就敢于突破道德底线,可以去做很多放纵了人性当中恶的那一面的东西。 所以从启蒙运动以后,反智仇富的思想——这种思想我们称之为民粹思想——它就成为了现代社会挥之不去的一种魔魇。上周末的时候,我的老师龚鹏程教授来深圳,我去拜谒他。我当时说,我说我认为从美国发端的这种现代学术体制是一个癌症。我老师说,你说得不对,应该说现代性就是一个癌症。它就像癌细胞一样吞噬了所有的美好的东西,你要向高雅,向高贵去追求吗?告诉你,你这些东西都是虚假的,都是在装。我们就是我越堕落越快乐。这是何等悲哀的现象,这就是癌症的体现。于是整个社会也就呈现出一种“正声不作,大雅沦亡”的现象。 按照西班牙思想家奥尔特加·加塞特的定义,什么叫精英?什么叫大众?精英就是在各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大众就是在各方面对自己放任自流的人。所以精英跟大众他们之间的分别主要是体现为你的一种选择。而人的这种选择是多样性的,一定是会存在着精英和大众的分别的,可是启蒙运动否定掉精英了,那么一定是以大众的喜好作为文化倾向。这一点所导致的大众普遍认为的东西就被当成了是真理。大众普遍把自己认可的东西才叫做文化,而对于真正有思想,有价值的东西,大众用一句冰冷的三个字予以全面彻底地否定,哪三个字呢?“看不懂”或者是“听不懂”。我看不懂,我听不懂,这不是我的问题,这就是你的错。这就是大众的逻辑。 所以大众他是在各方面对自己放任自流的人,所以他在各方面,他都是要趋易避难——我要朝着容易的地方去走,我要去逃避掉那些难的东西,我去学习,我一定是朝着抵抗力最小的方式。现在的大学课堂总是要求老师讲课要生动有趣,声光色电样样都用上了,这才叫做很好的老师。其实真正好的老师不是说相声的,如果说我们把这种讲课生动有趣幽默当成好老师,那我们所有的大学老师,我们干嘛还要去读博士呢,我们直接拜郭德纲为师不就行了嘛——当然郭德纲先生是一个非常有文化的学者型的演员。 真正好的老师,他是让你懂规矩,懂得人格的成长。老师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传之道是尧、舜、禹、汤、周公、孔子以降的一脉相承的道。什么叫做“业”?“业”在古代的意思是一个大版,在上面记东西的大版,老师把这个大版传给学生叫做“授业”。“解惑”,这个“惑”是什么,孔子说自己四十不惑,惑的是什么东西呢——人生的目的。我们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有人认为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为显亲扬名,就是让自己父母脸上有荣光,自己能够有名气,这是一种人生观;有的人认为是做大官发大财,这又是一种人生观;还有一种看起来高尚一点,“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又是一种人生观。实际上孔子时代早就已经有了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叫做“古之学者为己”,我们读书的目的只有一条,是为了自己的人格成长、人格完成。我们之所以要有老师,是因为老师在人格的成长、人格的完成上是我们的前辈,他们能够带给我们他们的经验、他们的心得。 最近因为像哈佛、耶鲁、哥伦比亚这些世界一流的大学都纷纷把他们的老师——他们的最受学生欢迎的,或者说最学科前沿的——这些老师的讲课情况做到网上去,这就是所谓的“公开课”。很多人,包括我的好朋友徐小平先生在内都认为将来的大学将不在存在,我们都可以通过网络来掌握知识,我认为这个是彻底错的一个思想。因为你在网络上,你不能够亲炙于这些老师——“炙”本来的意思是烤肉——你不能亲炙这些老师,你无法学到人格成长。所以大学的根本目的,它在于培养完善人格的人,而不在于教你一种专业知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