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如说儒》第八讲完整版:大学之道(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2:11:03 腾讯儒学 徐晋如 参加讨论
下面是曾子的解说。首先来解说何谓“明明德”,着重点在于一个“明”字,在于前一个“明”字。“明明德”前一个“明”是一个动词,是阐明;后一个“明”是一个形容词,美好、光明。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朱熹在他的《四书》当中犯了一个习惯性的错误,就是他总是把“自”解释成自己,实际上在先秦的时候表示自己都用“己”,而“自”是什么意思呢?它是一个介词,“从”、“经由”,表示这样的一个意思,你从哪来呀,你自哪来呀,你打哪来呀,你自哪来呀,就这么一个意思。所以这里面曾子引经据典,他说你看,我们的《尚书》里面三个重要的篇章,《康诰》里面提到了“克明德”,能够去阐明美德,德行,“克”是能够;《大甲》里面说:“顾諟天之明命”,这强调一个“明”,光明美好,“顾”是一个语助词,“諟”呢就是这个“是不是”的“是”啦,“天之明命”,上天的光明的这样的一种给予,“命”呢,它是上天给予人的东西叫做“命”;《帝典》里面说能够去阐明宏大的德行,叫做“克明峻德”,他说经典里面都在提到“明德”,都强调了一个“明”字,都要通过“明”,“皆自明也”,都要通过“明”,通过去阐明,才能够让德行得到彰发。 这个呢,你可以去联系《中庸》里面所讲的“自诚明”和“自明诚”的意思。“自诚明”指的是上智之人,他的天性,他就是品格已经非常完全了,所以他就很容易地他就懂得真理,懂得道。而“自明诚”呢,就是经由去探究学问来获得品格的完全。所以这里面强调了一个“为学”,做学问一定要不停地去转移变化气质,如果一个人读书,他不能够转移气质,不能够变化气质,读的书再多,也只是两脚书橱,而不是真正的在读书。 我介绍我的好朋友杨智深先生认识我的老师龚鹏程教授,龚教授是当代唯一的有资格称之为国学大师的学者,真正的大师。我的学问呢,连龚老师的零头都没有。下来以后,杨智深先生就跟我说,他说龚老师比我想象的还要儒雅得多,我说那当然,因为龚老师是一个真正的读书读到生命完成的人。 就说我当年,广东卫视拍了一个与我有关的纪录片。那么它一系列的纪录片,其中还有别人。制片人就感慨,他就说你们看,这两个主人公,有文化的脸和没有文化的脸,这个差别是非常大的。所以经常,我们看到,很多的学者也是博导、著名学者,可是你看他的脸,就是一脸的没文化,这就是他的读书是没有能够做到“明德”,没有经由“明”去做到品格的完成,这样的书是白读的,因为他的所谓的“学问”不是学问,只是学术。什么叫“学问”?学道,问道,才叫做学问。那现在只是学术。 下一章开始解释新民,由这一章我们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一定要理解成是“新民”,而不是“亲民”。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这一段,同样也是引经据典。先秦的时候的引经据典,有一个特点叫做“断章取义”,他们往往只是取这些经典的一些字面义,并不是说我的这个意思就一定要跟我要表达的意思完全一致,他有时候只是取其中的一句,甚至于只是取其中的一个字,这是先秦时候引述经典的习惯的一个通例,叫做断章取义。 “汤之《盘铭》曰”,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盘”就是他洗澡的这个盆,澡盆上面刻了一行铭文。那么从商代到周代,实际上也算文物了,这个文物可能当时人家都能看见,所以上面这段铭文大家都知道,上面写的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知道,从小就学一个词叫“座右铭”,就在桌子的右侧上面刻上一段铭文,鲁迅先生写一个“早”,刻一段铭文来用于警醒自己,警戒自己。其实古代的很多器物上刻的都是铭文,这个铭文一定是要有一定的文化意蕴在其内的。所以“汤之盘铭”,上面也有一段很有文化意味的九个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真的能做到每天把自己洗得很干净,天天把自己洗得很干净,一天的又一天,总是让自己那么干净。这段话看起来好像很无谓啊,不知所谓啊,但实际上它有非常强烈的道德训诫意义。 《康诰》里面说,这是《尚书》里面说,“作新民”,去鼓舞振作,教化民众,叫做“作新民”。 接着又引述《诗经》里面的话:“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周,尽管它是一个有历史悠久的这样的一个邦国,但是它接受的天命却是历久常新的。由这一点来说,所以“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这个“极”,它的本意,中国的这个房子,它都是有一个屋顶,一个坡状的这样一个屋顶,那个屋顶上面最高的那个呢叫“屋脊”,这个脊一开始不是写成脊梁的脊,就写成这个“极”,引申指“最高”,因为天像一个穹庐,它的最高的那个点就是北极星,就是天的正中,所以叫做北极星。 但是我认为,这里面的“极”,并不是到极致的意思。因为无所不用其极,用到极致的意思,这与儒家的主流思想是相背离的。你要是去读《易经》,你就会知道,《易经》告诉你的思想是你到九五就要停止了,不要到九六,盈不可久,不要到极致。儒家思想讲你不要到极致,那么这里面的“极”是什么意思呢?我在古训当中,古代的解释当中找到一个这个“极”的另一个解释,就是“权”。所以“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就是“无所不用其权”的意思。“权”是什么意思呢?“权”的本意是秤砣,就是讲平衡,只有平衡才是能够止于至善,才能找准最好的位置,所以你所谓的这个位置实际上是你与他人、你与社会都达到一种平衡。我认为是这样的一个意思,当然我这个意思也不一定正确,但是我这里面提出来供大家思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