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郑珉中:两宋古琴浅析(7)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琴 玉壶冰
    第二张是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玉壶冰”,琴为仲尼式,通长119.1厘米、肩宽19.3厘米、尾宽13.3厘米、底厚1.1厘米。髹黑色光漆,鹿角灰胎,通身发小蛇腹间流水断纹,部分间细牛毛断纹。金徽。龙池凤沼作长方形。桐木斫,纹直而坚,色金黄涂黑色于其上,纳音微隆起,额下自轸池向上作斜出状。琴背池上方刻寸许篆书“玉壶冰”三字,龙池内有朱漆径寸楷书腹款两行,左为“宋绍兴二年”,右为“公路金远制”十字。发音松透响亮,饶有古韵。琴面弧度为较平的弓形,与《云烟过眼录》所记“琴薄而轻”的特点相合,额下减薄作斜出状乃仿效唐琴的做法,其制作工艺精美。原系清宫旧藏,为传世南宋古琴中金远的标准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琴 玲珑玉
    第三张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玲珑玉”,为清宫旧物,其造型较为少见,似仲尼式而异趣,方额去其两角,肩亦作圆角,项略直,万历刊《琴书大全》定为列子式,为明潞王琴“中和”式前身。通身髹黑漆,鹿角灰胎,发牛毛间蛇腹断纹,金徽。一徽左右六七弦下因久经使用指磨出沟。琴背长形圆头连弧状池沼。琴为桐木斫,纳音微隆起,未见腹款,池上刻寸许行书“玲珑玉”三字。池左右各刻行书铭文二句,“峄阳之桐,空桑之材。凤鸣秋月,鹤舞瑶台”十六字。池下刻行书“复古殿”三字,再下刻二寸左右大方印,篆九叠文“御书之宝”。铭刻均系旧刻并填以金漆。琴通长119厘米、肩宽19厘米、尾宽12.7厘米、底厚1厘米。琴面弧度较平,亦有薄而轻的特点。
    这三张琴显然并非皆是金公路的制作,而风格特点却有着相似之处,这既可能是一派作家的共同风格,也可能是同一时代的风尚如此。
    3.南宋后期新风格的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琴 海月清辉
    南宋后期新风格的琴以故宫博物院所藏、清宫遗存的“海月清辉”琴最为典型。琴为仲尼式,髹栗壳色漆,鹿角灰胎,发参差连续的水波形断纹。金徽。琴面较平,通长117.5厘米、肩宽18厘米、尾宽12.5厘米、底厚1厘米。琴背作长方池沼,琴面为桐木斫,纳音微隆起,未见腹款,池上方刻寸许隶书“海月清辉”四字,填以石青,其下刻约二寸阔边方印,篆“乾隆御府珍玩”六字,池旁至足之上刻梁诗正、励宗万、陈邦彦、董邦达、汪由敦、张若蔼、裘曰修七人的各体小字铭句并填以各种颜色。这张琴的形制特点与上述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集》所述“耸而狭”的特点相合。赵氏前文中所谓“夫子样”,即仲尼式。所谓“垂肩而阔”,是指项较长,肩自三徽始距琴首远且宽,肩宽则琴面自宽。“非若今耸而狭也”,其耸,指项短,肩距琴首较近,约自一徽许始;狭,即肩较狭窄,是说琴肩高耸且窄。赵希鹄在其书的《古今石刻辩》一章中有“嘉熙四年(1240年)自岭右回至宜春”一语,可知《洞天清录集》成书于理宗朝时期,或者更晚,则所谓的“今”即南宋后期,离其覆亡已为期不远了。如是,说“海月清辉”琴的形制特点是南宋后期新兴的仲尼式琴的特点就无庸置疑了。
    “海月清辉”与“玉壶冰”虽然都是仲尼式琴,但放在一起看,两者形制上的变化非常明显,可知南宋薄而轻之琴有如此变化。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