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畿與道教——陽明學者對道教內丹學的融攝 彭国翔 提要 :中晚明是儒釋道三教高度融合的時代,而陽明學與佛道兩家的關係,構成儒釋道三教關係研究的重要內容。但陽明學者與道...
良知三题——读史札记 曾敏之 一 从一篇文章中抄下这么一段话:“西方现代观念中,‘知识分子’和徒具文凭的‘识字分子’,有很大的分野:知识分子也者,不向现成观念屈膝,有...
四川大学哲学系“思问”系列哲学讲演之五 谈谈良知问题 黄 玉顺 / 演讲 崔罡 石永之 / 笔录 题 目:谈谈良知问题 演讲人:黄玉顺 主持人:高小强 时 间:2003年3月14日晚19:00 地 点:...
《颜钧集》与明代中后叶的平民儒学 陈寒鸣 明代中后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阶层的兴起,加以王阳明心学思潮的激荡,儒学呈露出由庙堂返民间,由经院之学而向大众化、通...
郭店楚简与《中庸》 梁涛 《中庸》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宋代列入四书以来,其影响更为深远。但对其成书与真伪,历史上一直有争议,成为学术思想史上的一大公案...
阳明子至善论的现代意义 石永之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儒学研究所) 阳明子的至善论本来属于儒家人性论的话题。先秦儒家中,孟子的性善论从道德的内在性来谈人性,主张先天性善,...
孟子与亚里士多德德性理论之比较 戴兆国 【内容提要】作为伦理思想的源头,孟子和亚里士多德的伦理理论都表现为典型的德性伦理形态,二者既存在着共通的思想内容,也有差异。...
由“明学术,醒人心”看李颙思想的王学特征 王心竹 [内容提要] 李颙通过对王学末流空疏之弊批判,确立了“明学术,醒人心”的抱负。在具体构筑他所昌明的“学术”时,他又将阳...
儒与禅:慈湖心学与佛家思想的关系 王心竹 作为陆象山(九渊)的高足[1],杨慈湖(公元1141-1226,名简,字敬仲,世称慈湖先生)在中国哲学史,特别是在陆王心学史上的地位,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