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四皓通常被称为南山四皓:一是日本人在朝鲜发掘的汉墓中掘得一竹篾筐子, 上面绘有那四位高士, 旁有隶书南山四皓的款识;一是河南邓县出土一南朝画像砖大墓, 内有浮雕石砖楷书南山四皓四字。东汉人崔琦 (约104~158年间在世) 有《四皓颂》,开首便说:昔有南山四皓者,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东园公是也。(引自宋吴淑《事类赋注》卷十一) 商山如何可易词为南山,商山与南山有何关系? 南山即指终南山,由太白山延至商岭组成,包括商山在内;四皓所隐即汉都长安之南的商山,故又可称为南山四皓悖。 陶渊明罢官归田, 东篱采菊, 悠然想起同样是隐居者的南山那四位前辈, 按诗理看, 洵属直诠正解。联系到陶渊明曾撰有一部《圣贤群辅录》, 四皓列名其间, 足见他对此四人的景仰之情, 诗中的南山为用典就更是可能了。 以南山连名四皓亦不希见, 如《高士传》:高车山上有四皓碑及祠, 皆汉惠帝所立也。汉高后使张良诣南山迎四皓之处, 因名高车山。再如唐李白《重陵送别范宣》诗: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皓;明许潮《同甲会》:俺几个茹灵芝,共效南山叟。皆是。 南山四皓后有出山辅政之举, 故陶渊明目其为圣为贤。悠然见南山,悠然闲放的背后,当别有隐情, 身在草野而心存帝阙, 这才是诗人赍志没地,长怀无已伴随他一生而无从割舍、难以化解的情结。 个人解析 东园公 姓唐(一说姓庾),名秉,字宣明。秦末汉初之际隐士,商山四皓之一。商山四皓为避秦乱而隐居商山,结茅山林。四人德高望重,汉高祖刘邦多次请他们出山为官,不至。后刘邦宠幸戚夫人,打算另立太子,吕后急找张良商量,张良便请出商山四皓出面。后来商山四皓被太子刘盈请去,成为太子上宾。刘邦见太子有四位大贤辅佐,消除了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的念头。刘盈后来继位,为汉惠帝。 江苏省苏州西山岛西北部的凤凰山西南有一东村,因东园公隐居于此而得名。村中有东园公祠,门楼正面书东园公祠四字楷书大字,背面横额为商山领袖四字。 绮里季 是汉代的一位著名隐士,是商山四皓之一,他曾力谏汉高祖刘邦废太子之事。绮里季与东园公、夏黄公、甪里这四位饱学之士先后为避秦乱而结茅山林。 甪里先生 是汉代的一位著名隐士,是商山四皓之一,甪里与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这四位饱学之士先后为避秦乱而结茅山林。高祖尝召之为官,不至。 夏黄公 又称黄石公,原来姓崔名广,字少通,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一说本是齐国人,因隐居夏里修道而得名。秦汉之际一位著名隐士,与隐士绮里季,东园公,甪里并称为商山四皓。秦末天下大乱,四位老人为躲避战乱而隐居商山。汉高祖曾召夏黄公入廷为官,辅佐太子。传说张良年轻时曾得到黄石公的指点。张良在圯桥替黄石公三次进履,得黄石公送的一部《太公兵法》。黄石公后来回故里隐居,并在鄞西一带行医。传说黄石公逝世于黄古林,享年九十余岁,葬于余姚覆船山。黄石公有一女儿名叫黄姑,继承父志,在乡里行医看病。四皓隐士夏黄公,为东周、秦、汉时的著名三朝儒学文人之一。他因与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三人在秦朝时不满秦始皇的焚书抗儒暴行,遂在秦及汉初同时隐居于陕西的商山,故被世人并称为商山四皓。又因四人都是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故也称四皓隐士。他们的事迹经常进入历代文献对《易经》中的相关贞寿、颐寿、隐德、嘉遁等词义注解或条文解释,须眉皓白一词,也因他们的四皓而出。 夏黄公秦时曾为朝廷的博士,据《史记》记载:刘邦曾多次相邀他们四人出仕,但都被拒绝。后刘邦欲改立戚氏所生的赵王如意为太子,吕后听了很着急,张良就献策请来了四皓以辅助太子,终于使太子的地位得以保住。但在太子刘盈即位汉惠帝后,朝政大权旁落其母吕后,四人预感报国无望,就又重归深山隐居。后来夏黄公终老夏禹故里(四明山石钮村),葬于姚江南岸的覆船山(今河姆渡村的福寿山)。为了永世纪念他的功德,乡民将夏黄公墓的渡口,历世称为夏墓渡(河姆渡实际为夏墓渡的方言误音)。 大隐为古句章的发祥地之一,因传为大禹的石钮村故里,故有夏里之称。夏黄公实际是夏里黄公的一种简称,故也有大里黄公的称呼。 《陈留志》中称黄公姓崔,名广字少通,齐人。隐居夏里修道,故号夏黄公;三国虞翻的《答王府君》中,则黄公定鄞人,非齐人也;《廿四史》中也认为,陶渊明诗句有黄绮之终南、杜甫诗句有黄绮终辞汉的一说,则黄为姓无疑;《会稽地志》中称为大里黄公;《甬上耆旧传》中说,县西二十五里地名为黄公林,相传为汉黄公隐处,即古之大里也;《四明谈助》载,大隐山本名句章,以大里黄公居此,故称大隐;《慈溪志》先贤人物记载为荒周时四皓大理(同里)黄公;清王渥在《大隐山即事》中也有云:此亦四明真福地,当年曾隐夏黄公。凉生古井春波绿,秀拥层峦夕照红。凡此种种,都已能证明夏黄公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人的,并可初步断定为是东周战国时期,跨秦到汉初的著名历史人物。 历史年纪 七国争雄成形于公元前403年;东周末年约为公元前256年;七国并列于公元前256年到221年;秦朝大统于公元前221年到206年;初汉刘邦到刘盈为公元前206年到194年。其中七国至秦只有35年的历史,整个秦朝只有15年的历史,汉初刘邦到刘盈也只有12年的历史,四个时期跨朝相加为62年。夏黄公至刘盈元年时称为八十龄皓首,其约十八岁前是可算在东周末期的。所以《慈溪志》定位于荒周先贤(以出生年代为准),相对还是比较正确的,但称之为战国、秦、汉人也无不可。夏黄公是当前慈溪志中有记载的最早名人,其同汉朝的乡贤名人尚有从事王修、主簿郑云、梁宏、孝子董黯等。其实黄公名字前还可列入越国大夫文种,文种助越王勾践从越国都城之一的勾余城起,最后成就了吴越大国的霸王伟业。而夏黄公的隐居墓葬地勾(同句)章大城,正是为了永久性地彰(同章)显勾践的伯爵功勋而建。文种因为是文(同汶)溪人,这才进入宋建慈溪孔庙的忠义孝弟(同悌)祠乡贤神主牌位(慈城原还有文种巷流传纪念)。可能因为文种是何地人的历史说法较多,夏黄公也欠确全名又有齐人一说,故作为宁波地区(于勾余、勾章演变而来)最早的全国名人,这才有些根据不足。但无论如何勾章作为越王勾践的功勋大城,黄墓渡因黄公墓而得名,都是现代宁波不可忽视的重大文化名人遗产之一。 主要事迹 刘邦登基后,立长子刘盈为太子,封次子如意为赵王。后来,见刘盈天生懦弱,才华平庸,而次子如意却聪明过人,才学出众,有意废刘盈而立如意。刘盈的母亲吕后闻听,非常着急,便派自己的 哥哥建成侯吕释之去请开国重臣张良出面。吕释之对张良说:您是皇上的亲信谋臣,现在皇上想要更换太子,您岂能高枕而卧?张良推辞道:当初皇上是由于数次处于危急之中,才有幸采用了我的计策。如今天下安定,情形自然大不相同。更何况现在是皇上出于偏爱想要更换太子,这是人家骨肉之间的事情。清官难断家务事啊!这种事情,就是有一百个张良出面,又能起什么作用呢?吕释之恳求张良务必出个主意。张良不得已,只好说:这种事情,光靠我的三寸不烂之舌恐怕难以奏效。我看不如这样吧!我知道有四个人,是皇上一直想要罗致而又未能如愿的。这四个高人年事已高,因为听说皇上一向蔑视士人,因此逃匿山中,不作汉臣。然而皇上非常敬重他们。如果请太子写一封言辞谦恭的书信,多带珠宝玉帛,配备舒适的车辆,派上能言善辩之人去诚恳聘请他们,他们应该会来。然后以贵宾之礼相待,让他们经常随太子上朝,使皇上看到他们,这对太子是很有帮助的。于是吕氏兄妹和太子当真把这四个后人称之为商山四皓的老人请来了,把他们安顿在建成侯的府邸里。 在一次宴会中,太子侍奉在侧,四个老人跟随在后。刘邦突然见那四个陌生的老人,都已八十开外,胡须雪白,衣冠奇特,非常惊讶,问起他们的来历,四人道出自己的姓名。刘邦听了大吃一惊:多年来我一再寻访诸位高人,你们都避而不见,现在为何自己来追随我的儿子呢?四个老人回答:陛下一向轻慢高士,动辄辱骂,臣等不愿自取其辱。如今听说太子仁厚孝顺,恭敬爱士,天下之人无不伸长脖子仰望着,期待为太子效死,所以臣等自愿前来。刘邦说:那就有劳诸位今后辅佐太子了。四人向刘邦敬酒祝寿之后就彬彬有礼地告辞而去。刘邦叫过戚夫人,指着他们的背影说:我本想更换太子,但是有他们四人辅佐,看来太子羽翼已成,难以动他了。吕雉这回真是你的主人了!戚夫人大哭。刘邦强颜欢笑:你给我跳楚舞,我为你唱楚歌。刘邦便以太子的事件即兴作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相关诗词 原文: 《商山四皓》 李白 白发四老人,昂藏南山侧。 偃卧松雪间,冥翳不可识。 云窗拂青霭,石壁横翠色。 龙虎方战争,于焉自休息。 秦人失金镜,汉祖升紫极。 阴虹浊太阳,前星遂沦匿。 一行佐明圣,倏起生羽翼。 功成身不居,舒卷在胸臆。 窅冥合元化,茫昧信难测。 飞声塞天衢,万古仰遗则。 《题商山四皓庙》 杜牧 吕氏强梁嗣子柔,我于天性岂恩仇。 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 《谒四皓庙》 白居易 天下有道见,无道卷怀之。 此乃圣人语,吾闻诸仲尼。 矫矫四先生,同禀希世资。 随时有显晦,秉道无磷缁。 秦皇肆暴虐,二世遘乱离。 先生相随去,商岭采紫芝。 君看秦狱中,戮辱者李斯。 刘项争天下,谋臣竟悦随。 先生如鸾鹤,去入冥冥飞。 君看齐鼎中,焦烂者郦其。 子房得沛公,自谓相遇迟。 八难掉舌枢,三略役心机。 辛苦十数年,昼夜形神疲。 竟杂霸者道,徒称帝者师。 子房尔则能,此非吾所宜。 汉高之季年,嬖宠钟所私。 冢嫡欲废夺,骨肉相忧疑。 岂无子房口,口舌无所施。 亦有陈平心,心计将何为。 皤皤四先生,高冠危映眉。 从容下南山,顾盼入东闱。 前瞻惠太子,左右生羽仪。 却顾戚夫人,楚舞无光辉。 心不画一计,口不吐一词。 闇定天下本,遂安刘氏危。 子房吾则能,此非尔所知。 先生道既光,太子礼甚卑。 安车留不住,功成弃如遗。 如彼旱天云,一雨百谷滋。 泽则在天下,云复归希夷。 勿高巢与由,勿尚吕与伊。 巢由往不返,伊吕去不归。 岂如四先生,出处两逶迤。 何必长隐逸,何必长济时。 由来圣人道,无朕不可窥。 卷之不盈握,舒之亘八陲。 先生道甚明,夫子犹或非。 愿子辨其惑,为予吟此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