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青少年国学 >

历史上真实的“高陶事件”是怎样的?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语文报大学版2010年9月 佚名 参加讨论
    高宗武、陶希圣是20世纪30年代闻名全国的知识界风云人物。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学系的高宗武,是日、英文俱优的才子型学者和一流的日本通;毕业于北京大学,任教于中央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的陶希圣,是当时著名的社会史学家和食货派史学代表人物。
    在20世纪20、30年代“学者从政”的氛围中,高宗武、陶希圣也放下教鞭,步入政界。高宗武1933年11月以中国政治学校教授和日本问题专家的身份任国防设计委员会专员,负责日本问题研究,次年进入行政院长汪精卫兼部长的外交部。由于干练有为,1935年29岁的高宗武就担任了南京政府外交部亚洲司司长。1935年11月张群任外交部长,高宗武积极配合其工作,大有舍我其谁的气概。抗战初期,少数热心政治又对抗战信心不足的著名文人,不时聚集在高宗武和周佛海家,评论时政,视主战为高调,而以低调自诩,形成了著名的“低调俱乐部”。中日两国当局则以该俱乐部的高宗武为打通外交路线的首选人物。1938年2月高宗武接受蒋介石指派,辞去公职,以开“宗记洋行”为掩护到香港,操纵艺文研究会所属的日本问题研究所,负责对日情报重任。6月高宗武私自到东京会见日本政要,并带回日本促蒋下野、由汪主政等和谈条件,引起蒋介石的愤怒。在未能得到蒋谅解的情况下,高宗武开始积极为汪精卫的秘密“和平运动”奔走,并随汪到上海参与“汪日密约”谈判。与高宗武相比,陶希圣进入政坛则比较早。1927年2月陶希圣就任武汉中央政治学校政治教官,次年又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总教官,年底还到上海与陈公博等发起国民党改组派。1937年7月,陶希圣以著名社会史学家和食货派史学代表人物的身份应邀出席蒋介石召集的庐山谈话会,8月加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5组。1938年1月,陶希圣与周佛海在汉口创办隶属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但对外不公开的艺文研究会。1938年12月19日陶希圣随汪精卫飞抵河内,在河内住了几天。其间,12月22日,日本首相近卫文麿第三次发表声明,提出三项所谓和平条件。汪精卫草拟好答复的文电后,交给周佛海、陶希圣、陈公博三人带到香港发表,这个文电就是臭名昭著的“艳电”。1939年8月,陶希圣到上海,此后,作为汪方代表参加了汪日谈判。
    在与日本军政要人接触和谈判的过程中,高、陶发现日方并无和平解决中日战事的诚意,其根本目的是要灭亡中国。高宗武本来就不赞成在日本占领区建立政权,陶希圣的妻子和子女极力劝阻陶不要滑向汉奸的泥潭,重庆国民政府也想方设法促使高、陶等人迷途知返。在这种情况下,在1939年12月30日汪精卫在卖国的《汪日密约》上签字的当晚,高、陶相约出走。在杜月笙及其高足万墨林的帮助下,1940年1月3日高、陶秘密地成功逃出上海,5日到香港。随后陶希圣的三个子女也得到帮助顺利逃离上海,20日抵达香港。21日高、陶在香港《大公报》等著名报纸上揭露《汪日密约》,给汪伪汉奸集团以沉重的打击。周佛海在22日的日记中咬牙切齿地写道:“高、陶两动物,今后誓当杀之也。”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高陶事件”。“高陶事件”说明汪伪汉奸集团的投降活动是不得人心的,无论日本军阀企图用何种途径灭亡中国,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妄想。
    脱离汪精卫汉奸集团后,高宗武化名“高其昌”,于1940年4月持重庆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厅参事官员护照,偕夫人沈惟瑜经欧洲到美国。他最初协助驻美大使胡适工作,后经商并定居美国,1994年病逝。陶希圣于1940年6月在香港创办国际通讯社和《国际通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陶希圣于1942年1月逃离香港,2月到重庆,任侍从室第2处第5组组长,1949年随蒋介石逃到台湾,1988年病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