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青少年国学 >

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中国商人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语文报大学版 佚名 参加讨论
来自上海的中国商人徐荣村在1851年伦敦首届世博会上,以自己的“荣记湖丝”参展并一举荣获大奖的史实,将中国与世博会的渊源一下子推前了16年,而且是风光地推前了16年。
    徐荣村(1822~1873),广东香山人,名瑞珩,字德琼,道光年中到上海经商。当时的上海,群商云集,良莠杂糅,而徐荣村则以“货则上品,售之则上价”的经商理念闻名沪上。徐荣村目光敏锐,思路清晰,深谙经商之道。他认识到,要获利必须和洋人打交道,而论获利之巨,“无他物更驾于丝茶之上者”。因此,他把自己的经商重点放在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重头戏——丝茶上,又尤以著名的“辑里湖丝”的贸易为重中之重。据记载,辑里湖丝在当年中国的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1847年上海出口的生丝中,辑里丝就占了约63%。当时有民谣道:“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界。申江番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指的就是这种黄金行当。徐荣村勤劳刻苦,办事练达,在商战中练就了一双判断蚕丝质量的“火眼金睛”。在当时的百货商贸中,蚕丝质量的优劣高低是最难把握检验的,于是,不少商人借故优劣杂陈,或干脆以劣充好,蒙骗买家。时间一长,华商的信誉就被商界所诟病。徐荣村深知信誉乃经商之本,他对自己经商的丝茶等物审择再三,一丝一茶,必居上品,在源头上保证了蚕丝的质量;加上与人为善,买卖公道,蚕农和洋商都乐意与他交往,所以他的事业一路发达,很快成为上海的一名巨商。
    1850年,英国向全世界宣布,将在次年举办首届世博会。极具商业机敏与智慧的徐荣村获悉这个消息后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于是,他很快命人精选了12包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紧急船运伦敦。最初,由于包装上的粗陋,“荣记湖丝”遭到了冷遇。但好在世博会的展览时间长达数月,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好货不愁人不识”,经过反复比较,“荣记湖丝”的各种优点逐渐显现出来,受到众人的青睐。最后评选时,众评委的评语是:“在中国展区,上海荣记的丝绸样品充分显示了来自桑蚕原产国的丝绸的优异品质,因此评委会授予其奖章。”就这样,众评委一致“推君丝为会中第一,中外人无异词”。“荣记湖丝”一举夺得大奖,并由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亲自颁发奖牌和奖状。
    有着强烈商标意识的徐荣村知道,伦敦世博会的成功意味着自己迎来了更多的商机,他请来画匠将奖状上的“翼飞美人”图案描摹下来,作为以后荣记产品的商标,并为之广为宣传。从此,荣记商品在中外市场大为畅销,成为极受欢迎的畅销货。
    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英国政府努力想把它办成一次世界贸易大会。19世纪中叶,英国一半以上的工业品依赖外国市场销售,原料也大部分从外国进口。可以说,没有对外贸易,英国的发展就会陷于停顿。正因为如此,当时驻华的英国外交部门和商人们都得到了来自国内的指令,要尽可能促使中国出席这次世博会。据文献记载,当时在华的英国官员和商人们的确组织了相当多的中国商品远赴伦敦参展,包括丝绸、棉花、药材、茶叶、植物蜡、煤炭等工农业产品,以及刺绣、漆器、翡翠、瓷器、鼻烟壶、雨伞、折扇等工艺品。在组织中国产品参展伦敦世博会的洋行中,就有徐荣村服务的宝顺洋行,因此,徐荣村能参与其中也就不难想象了。
    (选自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世博读本》一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