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露天饮食摊,到处可见。不过,被称为排档,大概是来自香港。据讲香港以九龙为中心,大约有2700多个固定小贩摊位。有人解释说,是由于一字排开,故云排档。贩卖饮食的,又称大排档。对此,有人说是大牌档之音讹。因为营业须领取牌照。此大排档与寻常排档无关。 沿着改革开放的足迹,饮食文化也从香港到广州,继而北上扩散。大排档遂成露天饮食摊之通称。一个大字,不仅张扬摊位之规模,还有普罗大众之意象。 然而,已经有人溯源,与饮食有关的排挡来自南宋。的确,检索《汉语大词典》,收录有排当一词,解释为帝王宫中设宴之称。作为语源,《汉语大词典》援引的是由宋入元的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一《御宴烟火》一条,其云:穆陵初年,尝于上元日清燕殿排当,恭请恭圣太后。还引了南宋人武衍的《宫中词》诗句:圣主忧勤排当少,犀椎鱼拨总成闲。 其实,在文献中专设排挡一项并加以解释的,是我最近整理出版的《钱塘遗事》(《钱塘遗事校笺考原》,中华书局,2016年)。卷五《排当》条云: 宫中饮宴名排当。理宗朝排当之礼,多内侍自为之一。有排当,则必有私事密启。度宗因之故。咸淳丙寅给事中陈宗礼有曰,内侍用心,非借排当以规羡余,则假秩筵以奉殷勤。不知聚几州汗血之劳,而供一夕笙歌之费。此说可想矣。有诗云:花甎缓步退朝衙,排当今朝早赏花。玉镫金鞍皇后马,香轮绣毂御前车。 《齐东野语》中的穆陵指宋理宗,与《钱塘遗事》所述时代相同。《钱塘遗事》的作者虽署名为元代的刘一清,实际上跟周密生活的时代也相同。专讲排当一词沿革的《钱塘遗事》,比偶尔提及排当的《齐东野语》作为语源似乎更妥当。 不过,近日又发现了比《钱塘遗事》时代更早的排当语源。整理南宋前期名臣周必大的《玉堂类稿》,于卷十八《端午帖子》的《太上皇后阁》中发现一句便从端午节,排当过天申。如果仅仅是一句诗,恐怕还说明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在这句诗之后,周必大还加上了一条自注: 禁中以置酒为排当。当字去声。 有了这句禁中以置酒为排当的注释,便可清楚周必大诗中的排当就是指《钱塘遗事》所说的宫中饮宴,二者完全相同。周必大(1126-1204)在南宋第一代皇帝高宗的绍兴年间登进士第,在第二代孝宗朝担任宰相,一直活到第四代皇帝宁宗初年。这首《太上皇后阁》当作于宋孝宗在位期间。据此,我们便可以将排当上溯到南宋前期,而非后期的理宗时期。 宋代的排当是指宫廷宴会,今天的大排档是指平民街头饮食。二者有着云泥之差,唯一的相同之处,便是都与饮食有关。因此,难以断定今天的大排档一语就是来源于宋代的排当。 难以断定的确是古已有之,固然令人有些失望。不过,失望之余,我还找到了古今排挡之间的一点关联。这点关联也是周必大留给我们的。周必大说,当字去声(dng)。如此读排挡之挡,跟今天的读音完全相同。从发音上看,彼排当即此排档。 五月去北京开会,炎热的傍晚,看到在街头路旁的排档摇着扇子痛饮扎啤的老少爷们,煞是羡慕。回首十年前的2006年夏季,在成都参加宋代文化研讨会,晚上和一群年轻的学人,也曾到一个大排档畅饮扎啤,大快朵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