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青少年国学 >

说说古文中的“天时”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语文报教师版初中总第2 佚名 参加讨论
《孟子·公孙丑(下)》有“天时不如地利”一句,其中“天时”一般解释为“有利于作战的季节气候条件”或者“有利的时机”,粗略看来,很是合理。但仔细推敲,却不难发现矛盾之处。
    下文有“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一句,首先,攻守双方的交战季节是一样的,季节条件不可能只对进攻方有利或者只对防守方有害。其次,为何是“环而攻之”才能“得天时”?难道只攻打南门或是东门就不能享受“有利于作战的季节气候条件”?再次,中国古代兵法在讲到包围作战时特别讲究“围三缺一”,为的是避免防守方无路可走反而更加拼命抵抗,“环而攻之”明显违背这一作战思想,那就谈不上“有利的时机”了。
    由此看来,“天时”应该有其他的解释。
    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对天时的解释是“谓时日、支干、孤虚、王相之属也”,根本没有提到和季节、时机有关的内容。那么朱熹所讲的又是什么意思?
    苗永川编著的《孟子今读》中对此则这样解释:古代作战,以天干和地支所标识的时日和攻守地点的方位的合理配合作为取胜条件之一,并以此预测胜败凶吉,这就叫“天时”。依据此说,“时日、支干”都有了明确的解释。那么“时日”和“支干”是怎样配合的呢?这就需要了解古代术学中的“孤虚”说。
    孤虚,全名应该叫“六甲孤虚法”,传说传自黄帝。“六甲孤虚法”建立在天干地支的基础之上,孤和虚各有其意。
    先说“孤”,怎样求出“孤”呢?我们以“日孤”为例。十天为一旬,这一旬中的每天都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搭配命名(古代的年、月、日、时都是以干支搭配表示的,想想算命先生经常用到的生辰八字),我们知道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天干和地支两两相对,十个天干分别配了十个地支,还有两个地支无处可摆,这两个地支就叫“孤”,和“孤”位相对的位置即“虚”位。古人将每个地支配一个方位,子为正北,午就是正南。我们假定进攻方的孤位是子和丑(就是正北和北偏东方向),那么虚位就是与之相对的午和未(正南和南偏西方向)。在战争中对“孤虚”法的应用原则就是四个字:背孤击虚。就是要把自己的军队安排在孤位来攻打虚位上的敌人。以上面假定的方位为例,如果进攻方将军队摆在子丑位,敌人的军队摆在午未位,那么进攻方的胜算将大大增加。
    我们回到“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一句,为什么孟子强调一定要是“环而攻之”,而不是“戮力而攻之”或者“乘虚而攻之”?因为“环而攻之”会查算孤虚,不会演算方位,总会在某一时间某一个方位上对自己是有利的,即使是蒙,也一定有蒙对的时候。如果“环而攻之而不胜”,在敌人的“三里之城,七里之郭”面前败下阵来,这就证明天时的作用是有限的,得天时之利拿敌人也没有办法,所以才有“是天时不如地利者也”的结论。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