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老师: 某媒体中说:“有人恶作剧地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篡改为《瓦尔特保卫热被窝》……”请问其中的“篡改”用得是否妥当?谢谢! 辽宁读者 魏彭新 魏彭新读者: “篡改”的对象一般是历史、理论、方针、政策、精神、思想等比较重大而抽象的事物。例如: (1)这一历史绝不容许任何人任意篡改。 (2)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不容篡改的。 (3)本地区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的方针不允许篡改。 (4)这些人篡改了作品所体现的精神。 (5)这部伟大著作中所体现出的几个根本思想,不得随意篡改。 表示对具体的语言材料的任意改动,宜用“窜改”。例如: (6)原作中的两处话语被人窜改了。 (7)我发现稿子里有几个字被窜改了。 (8)账本里有3处数字显然被人窜改了。 (9)材料里的几个人名、地名有涂抹窜改的痕迹。 (10)地图上几条标示分界的线好像被窜改了。 因此,提到具体的电影名称的改动,宜用“窜改”,不宜用“篡改”。原句宜写成“有人恶作剧地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窜改为《瓦尔特保卫热被窝》……”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