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与现代 >

古人怎么说“上厕所”?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天津市国学研究会 佚名 参加讨论

    古人怎么说“上厕所”?
    ——摘编自周连春《雪隐寻踪》
    大小便是件污秽事,谈论这个令人恶心。可这又是人生日常的寻常事,总有要说出口的时候。粗鄙的说法,古往今来一样,如撒尿、屙屎,古人也这么说,并且鄙俗的说法还有很多。引几条古文作证:《牡丹亭》里丫头春香借口上厕所,却溜到花园里玩去了,好长时间才回来,杜丽娘嗔怪说“劣丫头那里来?”春香道:“溺尿去来。”《儿女英雄传》:“十三妹纳了半天的闷儿,忽然明白了,说:‘我的姑奶奶,你不是要撒尿啊?”《水浒传》:鲁智深刚到五台山出家,就有一百个不习惯。那天一早,侍者见他赤脚出门,就赶在后面追,“赶出外来寻时,(智深)却在佛殿后撒屎”。《史记》也有廉颇老将军“一饭三遗矢”的典故,毛泽东《送瘟神》词中也有“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遗矢即拉屎,词都不雅。
    上厕所,古人究竟怎么表述呢?
    我们现在觉着还算文气的“如厕”,汉代时就相当于说上厕所。“如”就是“到、往、去”的意思。《史记·项羽本纪》记鸿门宴,当时刘邦看到危机四伏,情况不妙,坐了一会儿,就借口上厕所开溜:“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带着樊哙一起溜之大吉。古时又称厕所为偃(省称匽),也称屏厕。《庄子·庚桑楚》:“适其偃焉。”“适”也是“如、去”的意思。晋朝郭象注释:“偃谓屏厕。”《法苑珠林》卷九:“彼无威德者,或依不净粪秽而住,或依草木冢墓而止,或依屏厕故区而居,皆无舍宅,果报劣人。”《新唐书·逆臣传·史思明》:史思明穷途末路时,夜里做恶梦惊醒,于是“如匽”,不久唐军到来,问思明所在,人们“共指匽”,遂杀史思明。
    古人比较通俗的说法叫上茅司、上东司、登毛厕等。旧时人家建房,多把厕所建于正房正东偏北(即东北角)。这样,“东司”就成为厕所的婉称。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四十五出:“夫人,生得好时,讨来早辰间侍奉我门(们)汤药,黄昏侍奉我门(们)上东司。”《传灯录》有“东司上不可与说佛法”之说,朱晖《绝倒录》载宋人《拟老餮赋》也有“寻东司而上茅”句,按上茅应为上茅司。
    这都说得太直白,古人还有隐晦说法。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张千入牢科,云]那个是大的?[王大云]小人是大的。[张千云]放水火。”放水火就是放犯人大小便。原来古人把大小便称作“水火”,大约这属于忍不得的心急火燎事吧。还有“解手”,这是现在还在沿用的词。本来是解决某问题的意思,被借用作大小便。戚纪光《练兵实纪》七:“夜间不容许一人出营解手。”又为了区分大小便,而称大解和小解。《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天色大明,美娘起身,下床小解。”
    还有个说法叫“更衣”。古人身着长袍,上厕所不方便,所以通常要更衣,于是便借称解手。据说,汉武帝与卫青的姐姐卫子夫一见钟情,后来立为皇后。而当初汉武帝却是去更衣之时了却了一段风流债:“是日,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得幸”就是被上床温存了一把,可见汉武帝是去解手时顺便“幸”了一下卫子夫。还有赤壁大战前,以张昭为首的一帮人力主投降,孙权越听越恼火,史书记载:“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孙权以上厕所为名,拂袖而去,急得鲁肃赶紧追他。《水浒传》第43回也描写正陪李逵喝酒的曹太公听说里正请他去,有关于李逵的事情要报告,“曹太公推道更衣,急急的到里正家里”。
    说去“净手”,这类似于我们现在说去“洗手间”。明明是解手的地方嘛,却称作洗手的房间。而古人就是说这么个意思。《水浒传》第84回,宋江攻打蓟州,让时迁、石秀潜入城里做内应,石秀让时迁藏起来:“我教他去宝藏顶上躲着,每日饭食,我自对付来与他吃。如要水火,直待夜间爬下来净手。”水火、净手,一个意思。
    还有一个很文气的说法叫“出恭”。它的来历也确实高雅得很。在科举考试的年代,一考数日,考生一直在考场。而考试纪律森严,考生不能随便走动,除非要解手,便须举着一块“出恭入敬”牌,作为去厕所的通行证。这举牌子的事儿,是从元代开始的。受科考影响,一些私塾里也搞起了凭牌上厕制度,这从汤显祖《牡丹亭?闺塾》里可以找到证明:丫头春香陪小姐杜丽娘读书,对先生也要执弟子礼,也得遵守学塾规矩。要上厕所了,得向塾师请假:“先生,学生领出恭牌。”
    此后世人就将举子们的出恭婉称,当成解大手的世俗用语了。《西游记》里,猪八戒一旦发现打不过对手,常常会在逃跑时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沙僧,你且上前来与他斗着,让老猪出恭来。” 《儒林外史》第16回也说:匡超人的父亲匡“太公日子过得称心,每日每夜出恭小解都是儿子照顾定了”。俗世借用此称后,又把小便也归入“出恭”。元代关汉卿在《四春园》第三折里写道:“俺这里茶迎三岛客,汤送五湖宾,喝上七八盏,管情去出恭。”这里的“出恭”,从常识推断,应该是指“小恭”——喝了那么多水,当然要小便。不过,后人还是力图区别大小便的,于是又称解大手为出大恭,解小手为出小恭。《儿女英雄传》第38回:程相公悄悄问刘住儿:“哪里好出大恭,我也去。”
    还有“方便”,本是一个源自佛语“方便法门”的词,表示用灵活方式使人悟佛法,如《坛经》:“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可是国人就这么鄙俗,把解手后感觉舒畅类比于获得了法力方便,竟然称解手为“方便”。《西游记》第53回:“他两个腹中绞痛……那婆婆即取两个净桶来,教他两个方便。”
    此外,还有所谓“起夜”。顾名思义,这是指夜里起身解手。《三侠五义》第5回:张三说:“不是我爱小便宜,我上了年纪,夜来时常爱起夜。你把那小盆给我一个。”《儿女英雄传》第16回:“姨奶奶对邓九公说:‘你老要起夜,有我这马桶呢。你跟我一堆儿撒不好喂?……’大家听了,笑个不止。安公子忍不住回过头去把茶喷了一地。”
    总之,一个解手的事情,古人就有很多种表述,其中不乏委婉的意思。中国人含蓄,于此也可见一斑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