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媒体报道,某本“惊世之作”在宣传文案中自称“万千读者口碑推荐,火爆微博、豆瓣、微信,阅读量超过1000万人次”。事实上,此书的确成功“震惊”了读者:大量吐槽出现在豆瓣和亚马逊等平台,豆瓣评分低至2.5分,亚马逊商城中超过半数评价为1星。更有甚者,据爆料,该书还涉嫌杜撰作者、挟洋自重、简单拼凑、跟风出版,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归根结底,就是“利”字当头。 “不知天地心,如何匠生成”。推原起始,出版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既是物质产品,更是精神产品。践行工匠精神,需要出版人时刻心存对文化和读者的敬畏,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讲求品位、格调、责任,讲求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设计质量、印制质量。然而,少数人反其道而行,无疑损害了出版行业的纯洁,造成了恶劣影响。 郢人运斤、庖丁解牛,工匠精神在我国历史悠久,其来有自。具体到出版业,孔子修《诗》《书》,定《礼》《乐》,奋乎百世之上,闻者莫不兴起。蔡伦、毕昇等在造纸、印刷术等的发明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成为创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力量。近代以降,鸿儒巨匠,代不乏人,以邹韬奋、张元济、叶圣陶、巴金等为代表的出版巨匠鞠躬奋斗。举其荦荦大者,《辞海》自发轫起百余年间,历经几代编辑,近万名编写者几易其稿,以“一丝不苟、字斟句酌、作风严谨”的辞海精神,打造了内涵深厚的传世精品,诚谓“一编谁纂聚,百世得宗匠”。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出版工作者坚守社会责任,发扬优良传统,策划出版了大批广受赞誉、影响深远的名家名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成为文化体制改革排头兵、思想文化主阵地、文化产业主力军,我国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居世界第一位,印刷业总产值、数字出版总产值居世界第二位。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谆谆告诫,“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出版业是文化建设的基础行业,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中的作用无法替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是生产精神文化产品的出版人的光荣使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