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干部谈读书:保持“第一次”的定力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国学网 习骅 参加讨论

    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故事,其实在顺境中长期保持清醒更考验一个人
    那年我揣着毕业证,登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临行前,好友送了我一本书,钟叔河选编的《曾国藩与弟书》。他说,多保重,不管什么时代,有些基本道理是一样的。
    20多年来,这本书都快翻烂了。
    开始是书的副题吸引了我:一个政治家的私房话。像曾国藩这样所谓“立德立言立功”的政治人物,到底给弟弟们讲过什么悄悄话?一定是官场宝典吧?奇怪的是,信里尽是些小事情小道理,以琐碎家务事为主。比如入仕京城不久,老乡好心好意捎点土特产来,或者“雪中送炭”给点银子补贴补贴,要不要?
    其中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的一封信吸引了我的注意。这年六月初二,年轻的曾国藩一夜之间连升四级,由小小从四品擢为从二品大员,迈出了位列晚清四大名臣之首的关键一步。25天后,他给三个弟弟写了一封信,平静讲述了对待人情来往的态度。
    他写道,他进京第一天就在神明前发下毒誓,“以做官发财为可耻”,坚决不拿人一个子儿!他说,今天拿人好处,明天发达了对方一定要回馈。拒绝吧,不近人情;答应吧,即使费尽心机报答,人家还觉得亏,能有好结果吗?他总结道,无缘无故的好处其实都是“钓饵”,不咬钩就罢了。
    曾国藩没有让“第一次”发生,或者说,始终与“第一次”保持了安全距离。但我有足够的理由认为,他在“第一次”面前也纠结过。
    曾家世代务农,家徒四壁,他进京赶考的路费都是借的。清朝官员工资低,他咬牙做了一件青缎马褂,只在逢年过节和有重要公务时才穿,以至于30余年后,这件衣服还像新的一样。尽管非常想家,却7年多没成行,因为没有路费。他在家书中多次诉苦,已经欠人家500两、1000两了,探家就没钱还账了。
    曾国藩此时对物质的需求,属于维持起码生活的“刚需”,即使是一两银子,也比他后来当两江总督时的1000两更温暖,更让他心动。况且,对于一个昨天还受欺侮的农家子弟来说,陡然受到尊重的精神体验和扬眉吐气的满足感,如同饿汉面前的一碗红烧肉,诱惑难以抵挡。
    面对一拨一拨表达善意的老乡和朋友,曾国藩不是“不想”,有时思想斗争还很激烈。有一天他听说某同事收到了好礼,有点眼红,夜里梦到了这件事。为此他十分羞愧,在日记中做了自我批评。
    曾国藩最终为什么能战胜自己?他早已冷静地算明白了,那是一笔得不偿失的愚蠢买卖。
    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故事,其实在顺境中长期保持清醒更考验一个人。
    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决定了人无法摆脱动物性,动物所具有的欲望人一样不少,这是曾国藩面临选择时内心挣扎的原因。同时,人又是具有理性取舍、趋吉避凶能力的高级动物。曾国藩最终用清醒的利益考量,战胜了动物性欲求,证明了自己是一个明智的人,也暗合一句名言“不可收买是最崇高的政治道德”。
    这些道理,在这本书中,讲了很多很多。
    (作者系中央纪委驻国家铁路局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局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