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家风家教大家谈:家教应力倡孝与俭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国学网 陈品高 参加讨论

        家风,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价值观在家庭教育上的体现和成果。无论是传统文人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还是普通百姓向往的“五福”(长寿、富足、康宁、好德、善终),反映的都是人们的核心价值观。而家训、家教则是实现这些价值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中国传统社会,因血缘关系而形成庞大的家族。而在现代社会,随着家族的缩小、家庭小型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熟人社会中那种利用道德自律的约束力量,大大减弱。家庭的早期教育和家风的熏陶感染对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是人格的养成具有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作用。家庭和睦又是社会和谐的基石。面对众多诱惑的多元世界,家庭的家教与家风日显重要。
        为了教育子孙后代,古人精心制定了一些家规家训。如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等。这些家训涵盖面广,涉及立志、修身、求学、治家、为人、处世乃至日常生活细节的规范。有些内容虽然带有封建宗法制度的色彩,不完全合乎情理,但在教育约束子弟、和睦家族家庭、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其中的有益部分,在今天看来,仍不落伍,值得汲取。特别是孝道与俭朴。
        时下的社会通病是,忙忙碌碌的很多人对工作、人生丧失了热爱,没有了神圣感,感受不到它们的意义。一些人只知道不断向外索取,追求享乐,满足膨胀的私欲而不知内省。而没有了神圣感,就不知敬畏,不会感恩,不懂珍惜,自然而然会道德沦丧。所以,当下的家教家风,应力倡孝与俭,因为它们是敬惜之心的发端。
        孝道在封建社会里升格为《孝经》,作为统治者推行封建宗法思想、维护社会秩序的理论依据,以之治天下,甚至还出现了有悖人伦有违科学的愚昧的《二十四孝》。本文所说的孝,是孝的原始意义:善事父母。首先是物质上的赡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这是孝的最底层次。其次是顺从,言语和气、态度谦恭、及时回应父母要求。孝的最高层次是发自内心、不带附加条件的对父母的敬爱。
        为人子,止于孝。子女奉养父母,晚辈侍候长辈,是本分。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美德。它也是一个人爱家爱国的出发点。从孝敬父母开始,继而爱小家,逐步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不独其亲的境界,进而爱大家、爱国家。
        俭朴也是古代家训里念兹在兹的。《诫子书》不足百字,思想深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至今被一些人奉为圭臬。司马光专门写了一篇《训俭示康》,指出崇俭戒奢、劳谦终吉。《朱子家训》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人们今天仍然耳熟能详。
        俭朴是人主观上对待财富、物质生活的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精神。这种态度体现出对劳动的尊重,对劳动成果的珍惜。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人的一种理性的自我克制欲望的能力和精神,使人不滋生贪婪物欲,不贪图享受,少一份索取,多一份奉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