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治学心语 >

梅静:在故乡寻找存在意义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梅静在她的工作室。资料图片
    今年33岁的梅静,从小在河北易县西陵镇的五道河村生活。后来,她考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硕士毕业后又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过7年,工作的内容都与乡村文化遗产有关。
    “我从小看着乡人以修缮古建为生,浸染在古建的空间和色彩中。我曾在冰天雪地里到张家口堡子里调研,也曾经跋涉数十日,在云南高山云海间调查村落遗产……”梅静说,看的越多,我越想回到故里,建设书院。
    刚开始很多人都不理解梅静,在北京发展挺好,为什么选择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而且还是开书院?梅静说,她和丈夫回乡是因为对这里文化遗产的热爱。
    实际上,梅静也是想给女儿一个接触自然的机会。“那时大女儿溪溪已经3岁,生活在北京的家里,这个家总面积不足70平方米,每天望向窗外只能看到更多窗时,我就会想起我小时候的故乡。”梅静从小看着西陵的山川,在古松林海中听松涛阵阵。一群小朋友“搂松挠儿(松针)”、挖野菜,抬头便看见青色的华盖山,旁边还有易水河。
    而促使梅静将建书院的想法变成现实的,是因为一次偶然机会,梅静回到老家走访邻里乡亲,结果发现,邻居家的女孩连个桌子都没有,只能在妈妈的梳妆台上写作业。想起自己小时候比较爱阅读,常常羡慕城里那些随时可以去书店或者图书馆的孩子,她回乡建设书院的想法更坚定了。
    2015年初,梅静决定通过众筹在自家老宅的地上建一个包括公共图书馆、绘画创作、教育讲座等功能的书院。“众筹很业余,但在很短时间就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有我在清华的学长、同门,也有我在设计院的朋友、同事,更有我在家乡的发小、闺蜜。”梅静说。
    2015年5月,书院第一轮众筹完成,开始建设施工。她亲手画了许多稿的设计图,每个功能区域都反复思考、仔细推敲。
    听松书院里,一进门就是五六十平方米的阅读空间,存放了万余册图书,涵盖名著、社会、自然、科学等,环境雅致,阅读氛围浓厚。梅静说,这家书院承载了她的梦想,“它是没有边界的乡村文化课堂,是在村落里传播文化知识的地方。希望这座书院能成为一个窗口,影响在这里长大的孩子们,提高家乡的教育水平,同时传播故乡的文化遗产。”
    在听松书院,每周六下午都开设有美育课堂,专为青少年设计。梅静会在书院里讲美育公开课。课堂内容根据时节物候的变迁,把经典诗文、绘画、音乐和书法融入其中,每季度还有走进自然的朗读和写生课程。
    在农村开美育课压力很大。梅静说,相比英语课等,美育课在不少家长眼中是“没用的”,从2016年底开课时的一位学生,到现在一年下来也只有9位学生,梅静表示非常感谢这些学生家长的支持。“因为我知道美育课的价值,哪怕只有一位学生听,我都愿意讲下去。”
    以书院为载体,梅静还在积极开发各类文创产品,“希望能够以书院为切入点,改变村里文化落后的面貌”。
    从最初回乡养娃的个人理想,到服务更多人的文化空间,听松书院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在文化贫瘠的地方实现书院的价值,在落后的北方乡村建设崇尚文化的听松社区……对梅静来说,未来的路还很长。(本报记者杨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