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上的“国学”节目拥有高收视率;高价的“国学”班,大家争先恐后报名;书架上的“国学”论著触目皆是……近年来,我国各地迅速掀起一股国学热潮,孩子们成为热潮中的主流。然而,对少儿教育来说,国学启蒙是一把双刃剑,在帮助儿童学习传统美德的同时,也要注意拒斥其中糟粕的不良影响。 在许多家长和老师看来,包涵孝、礼、勤、诚、耻等在内的国学,汇集了中国很多传统思想和美德,对于现在多是独生子女的“00后”来说,读经诵典,既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又能让他们从小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更能提高孩子们的文学修养和理解能力。 但是,让孩子诵读国学经典,只是学习国学的第一步。有的孩子虽然能流畅地朗读《中庸》《大学》等古代典籍,但其中的深奥道理和真正精髓他们是否能懂呢?有专家认为,国学可以通俗但不能误读。否则,传播得越广,负面效应越大。 而且,儿童国学启蒙一直是“群众办学”,上演的是“民间演义”。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可资借鉴的教学计划,一切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中。师资力量、教材的选择都由各家培训机构自行确定,水平也参差不齐,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对国学会有多了解、又能积累多少知识,令人心存疑惑。 前不久,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公开表示,他担心国学虚热会烧坏传统文化。以国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受到关注和热捧,令人可喜,但他忧心的是,国学热的背后隐藏着许多问题,当下的国学热更大程度上是泛商品化推波助澜的结果。 实际上,光靠知识的灌输并非国学的最终目的,它的意义应该是渗透进每个人生活的细节中,贯穿在做人的道理中。知行统一,不能坐而论道。 国学只是引导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的一个载体。我们提倡学习国学,但老师、家长不可过于重视而影响或忽视孩子正常课程的学习,更不可盲目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幼儿读经也需要有所选择,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据新华社武汉5月29日专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