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 徐鹏飞 儿童古籍普及出版市场看起来热闹、红火,但质量堪忧;而以成年读者为受众的古籍出版则连表面的热闹都没有,显得极端冷清。这一现状令人担忧,亟待改善 当下已越来越没有人愿意沉下心来认真校勘整理古籍,这个危机当然值得关注。同时,中国的典籍虽然浩如烟海,但整个社会阅读古籍的风气却令人担忧。 这些年,古籍整理和出版的速度很快、出版数量很大,但真正适合大众阅读的古籍并不多。近年来随着政府提倡中国传统文化进入基础教育,许多出版社都在选编传统文化的普及性读本,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这类读本目前有一千多种。一些匆忙推出的读本装帧设计虽然非常漂亮,但内容却未加斟酌:有的把《弟子规》《三字经》等古代的童蒙读物全盘拿来,直接编入,连宣扬封建糟粕的内容都赫赫在目,完全不考虑儿童阅读的“三观”门槛;有的把长篇巨著进行盲目的删减,支离破碎地拿来以飨中小学生;有的该注的不注、该说的不说,任意“发挥”个人对原文的理解;有的图文不搭配,只求足够花哨以吸引眼球……更多的则是内容上互相重复,千书一面,新意极少。 儿童古籍普及出版市场看起来“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其实乏善可陈。成人古籍的普及出版,则连表面的热闹都没有,显得极端冷清。这是为什么?成人的职业、爱好颇为多样、复杂,读者群的口味难以统一把握,这就需要古籍出版物能够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读者的需求。对古籍出版者来说, 满足成年人对传统文化学习的渴求,挖掘传统典籍中篇幅不长、专业性不强的适合大多数成年人阅读的普及本或优秀古籍的节选本,将这一工作做好颇为不易。 在全民文言文阅读能力普遍较低、“浅阅读”盛行的当下,古籍整理与出版工作不仅要做好学术层面的专业出版,还需要担负起在大众阅读领域中引导人们重拾古籍、帮助人们读懂古籍的使命,这就需要出版者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发掘菁华,防止“深废浅售”的孤陋。做到这一点,不但需要出版方去掉浮躁,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惟一的要务,还需要不断培养出既有解读古籍的能力,又有辨识古籍当代出版价值的专业人才。同时,若有民间资本助力优质的古籍普及出版,则将有助于吸引更多有识之士投入到这一事业中。 南朝的颜延之说:“观书贵要,观要贵博,博而知要,万流可一。”读书要在大量知识积累中获得“精要”。若要实现这一点,除了需要出版界和教育界的努力,还需要整个社会逐渐形成好学常读的风气,需要人们走出“过盛”的娱乐,沉静下来。当繁忙中“偷得浮生半日闲”时,安静地坐在窗前灯下,拿起一本意趣盎然的古书,在阅读中和先贤对话,在阅读中扩大眼界,体验精神的高拔,那么渐渐地,民族传统文化的菁华便能润物无声地陶冶和修养我们的民族。相信到那个时候,古籍整理专家和古籍出版行家也将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并吸引更多的后来者加入其间。 但是,必须意识到,这个阅读风气的到来并不容易,它需要社会合力尤其是有识之士的提倡。在此之前,我们文化出版界一定要多一些眼光、多一些耐心,把文化出版包括古籍出版做精做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