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5月中气,一般在公历6月21日或22日。这天太阳黄经到达90°位置,太阳走到黄道的最北端,阳光直射地球的北回归线。所以,这天北半球的各地都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黑夜则最短),而且越往北白昼越长、黑夜越短,直到北极圈白昼成为24小时。今年的夏至交节时间为6月22日0时38分。 夏至还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早在公元前7世纪,我们的先人用土圭测出正午日影最短的一天,这天就是夏至。夏至也是个重要的节令,《史记》记载:“夏至日,祭地。”在明清时期,每逢夏至,皇帝都要率领文武百官到北京地坛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 夏至是一年中阳盛到极点的时刻,按我国传统科学的解释,阳盛到极点时,没有丝毫的停留,阴气就开始从地底上升,所以夏至又称“一阴生”。标志农历12月的“十二消息卦”,5月为“姤”卦,阳盛到极点本应是6根阳爻,但实际最底下的那根阳爻已变成阴爻了,代表“一阴始生”。唐代权德舆的诗《夏至日作》写道,“璇枢(北斗)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炎暑)景,今日一阴生”,就是这个意思。 唐人元稹有《咏廿四气诗·夏至五月中》诗: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龙潜渌水坑,火助太阳宫。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这里写的是夏至五月时炎热在加剧,以及蝉鸣、雷电、彩虹等物候和天气现象。夏至过后,阳气开始衰落,阴气开始生长,所以诗中说“二气各西东”。 有一点要注意,天文历法中的“夏至”与气象学中的“盛夏”不是同步的。虽然夏至一阴始生,白天开始变短,但由于地面接收热量的积累效应,天气还要继续热下去,到1个月后的“大暑”才热到顶点,所以气象学中的“盛夏”要比夏至推迟1个月才出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