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品智生活:草木含趣畅春园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国学网 宋瞳 参加讨论

        靖难之役后,明成祖迁都北京。于是,自皇族至士大夫,一面在北京城内大规模兴建府邸,一面又于京郊纷纷购置园林别业。及至清朝,经数百年积累,北京西郊已发展为苑囿林立之区。其中皇家园林即为著名的“三山五园”。围绕皇家园林,士大夫兴建的别墅、居所等星罗棋布,形成了北京西郊独特的风景。
        自康熙时期始,皇家园林的建设集中在西郊海淀,其选址可谓别有深意。揆诸史料,据《大清一统志》记载,自明朝永乐年间始,于京城永定门外二十里,有南苑之设,其地方圆一百六十里。内放飞禽走兽,供皇帝游猎娱乐。至清康熙时期,也屡见皇帝往南苑射猎的记载。但南苑风景欠佳,不宜供皇室静养休憩。康熙中期,康熙皇帝欲建一园林供养祖母及母亲,选择何地就成为当务之急。最终,皇帝择定于西郊海淀建设“畅春园”。如今,我们还能从畅春园的择址与建造中体味清人建筑的智慧所在。
        中国古时建筑,最重风水堪舆。如果将其中种种神秘元素去除,其实质就是因地制宜,勘地选址。所谓风,一般指山之走向,风向因此而定。所谓水,则指水之来源。时至今日,建筑选址,仍要在一定程度上遵循古制,不能毫无规制、随意而为。可见古人智慧自有值得今人借鉴者,不可一概否认。
        以清代建筑理念看,首先,水源为城市、园林之血脉,无水则难以生存。京城水系,自元建大都后主要有二。一条为潮白河与京杭运河水系,自京城东朝阳门方向流入,为南方漕粮抵京之要道。另一条为昆明湖高粱河水系,乃元代著名学者郭守敬主持,引京外清河、沙河水入瓮山泊(今昆明湖),再经高粱河自西入京,至西海(今积水潭)。紫禁城金水河即仰赖此水系。海淀之地,当年为芦苇丛生、汪洋恣肆之区,“海淀”,即为水边之地,因元代京城贵水,故多称水积之地为“海子”。
        其次,山脉为地形冲要。京城山脉,同样主要有二,一为燕山山脉、一为太行山脉。二者交汇于京西北之关沟,即著名的八达岭长城所在,如同京城锁钥。不但地势足以拱卫京畿,于自然条件一面,亦为天然避暑之处。北京西山,为太行山脉余脉,近山之处,夏季远较其他地方凉爽。
        综二者而言,于西郊造园,依山傍水,襟峦带湖,不但引水方便,而且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故自明代始,就有达官贵人在此兴建别墅,消暑纳凉。例如明代米万钟兴建勺园(今北京大学内),就有“更喜高楼明月夜,悠然把酒对西山”之句。风雅高致、悠游林泉之意,可见一斑。另,中国古代向有“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之说,《淮南子》等古籍皆载。故古人有西北为天之端,为宇宙之极的想法。皇家建筑,其象征意义往往先于实用价值。以紫禁城为例,建筑格局一仿空中紫微星垣。故此,康熙皇帝建畅春园于西郊,除自然条件便利外,也不乏暗合天象、天人感应的传统思维。
        畅春园的修造过程中,亦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理念的精华。畅春园的设计者与主持建造者,据曹汛先生考证,与玉泉山静明园、中南海瀛台相同,都是清朝著名园林建造者——松江府人张然。而张然故去后,康熙二十八年到三十年间畅春园的整修增建,则由山水画家,青浦人叶洮主持。两位建造师都是中国南派造园山水艺术的代表,张氏之父张南垣,为我国著名的造园大师,曾主持修造横云山庄、竹亭湖墅、拂水山庄等江南私家别墅。张家世居北京,为清廷皇家服务,以假山堆叠技术名动天下,号称“山子张”。叶洮也非泛泛之辈,是清代山水画派新安画派的代表。
        陈从周先生《梓翁说园》中总结造园要点,有“山不在高,贵有层次;水不在深,贵有曲折”之论。同时认为园中必有山水,但叠山理水,不能分割而言。畅春园先定水源,后以擅长叠山之“山子张”设计,正符此种造园理论。有笔记野史称,畅春园兴建,为康熙帝下江南后,喜江南山水园林灵秀,故依样而建。不论此说确否,但畅春园由南派建筑师主持,引入吴中江浙艺术造园风格,熔天然人工景色为一炉,殆无疑义。
        不过作为皇家园林,畅春园的格局、规划都比南方私家园林更为宏伟。据乾隆时期成书的《日下旧闻考》记载,畅春园设宫门五座,规划为东中西三路,规制一依清代宫殿布局,占地约60公顷,且以水景为主。如此气魄,绝非私家苑囿可以企及。故畅春园杂糅江南园林之清雅紧凑与皇家宫殿之气度森严,开“三山五园”营造先河,个中艺术成就、建筑智慧值得后人探究。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