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书记校长心目中的大学:文凭、文明与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国学网 柯炳生 参加讨论

        在研究型大学中,研究生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研究生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科研工作的参与者;尤其是博士生,是学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生力军。作为一所以生命科学、农业科学和食品科学为优势的研究型大学,我校一直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近年来对研究生教育制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改革。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科学的质量观,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通过研究生教育改革,我校明确了“硕士生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博士生教育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定位,并相应调整了学制:硕士生两年,博士生四年,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五年。对于培养方案进行了修编,绝大部分专业的硕士培养方案实行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基本并轨,更强调应用性;对博士培养方案也进行了调整,提高了学术能力要求标准。改革了博士生导师选聘办法,副教授与教授具有同等的招生权力,每年根据其实际培养能力和条件,把有限的招生名额分配给条件最好的老师。改革了博士生招生办法,鼓励硕博连读,取消了博士生招生的统一考试,实行了全面的“申请考核制”,等等。
        在上述的研究生改革方案中,只有一项措施尚未能按照原定计划实施,这就是研究生津贴制度、奖助制度及其标准的调整。学费和奖助问题,可能是同学们现在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我校推迟了原定计划的实施,主要原因是国家今年制定了研究生学费制度,并且要对原有的奖助制度进行调整。为适应国家政策的变化,我校必须对原有方案进行调整。到目前为止,国家政策的具体实施细则尚未出台,因此,我校原定的研究生奖助政策改革只能暂缓实施,新的办法正在调查研究阶段。总体的原则是:第一,国家规定的津贴标准一定会得到执行;第二,研究生总体的受益水平尽可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尤其是博士生待遇争取有较大提高;第三,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从二年级开始,实行博士生待遇。我校有可能提高博士生待遇的最有利条件,是我校教师的人均科研经费数量较高,从科研经费中支付更多研究生津贴的潜力较大。这也符合国家政策主张的方向。这项工作,将根据国家政策情况,加快推动,争取早日实施。
        同学们关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可能就是文凭了。文凭是各位学习经历和学业水平的重要凭证。能否获得文凭,首先是取决于你们自己,取决于你们的努力。研究生阶段,是所有教育阶段中最为自由、最为宽松的阶段。千万不要抱着“混”的想法。也许,以前有人成功地混到了文凭,而现在已经不那么好混了。况且,混来的文凭,含金量很低。要想获得一张货真价实的文凭,你们一定要认真听取导师的指导,但绝不能完全依赖在导师的身上。你们要有强烈的主动精神,去努力发掘利用好各种学习资源、研究条件和成长机会。当你真正具备了这种主动精神,你就会发现,获得文凭,其实是件很容易的事情。文凭,只是学业成绩的最低标准。仅仅有文凭,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有超越文凭的研究态度和学术成就。近年来,我校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数量累计居全国十强,有的同学在国际顶尖刊物上发表论文,就是例证。希望你们能够延续这个传统,并取得超越性的成绩,在你们成长成才的同时,也为农大增光添彩。
        超越文凭,不仅仅要表现在学业方面,也还要表现在别的方面,这就是做人。这涉及到文明和文化。我们强调教育的核心职能是立德树人,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成为讲修养讲文明的人,成为有境界有文化的人。
        这里讲的文明,主要强调的是外部表现,是言谈举止行为。我希望中国农大的每一位研究生,都要做一个文明人,做一个现代文明人,做一个良好的社会公民。其中最重要的,是诚信、友善、守法。诚信是做人的底线,学术诚信是学术人员学术生命的底线。近年来,我校研究生开学典礼之后的第一课,就是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讲座。同往年一样,我们今年还是请我校吴常信院士来做这个报告。希望同学们高度重视学术诚信问题。友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我觉得,在我们的教育中,斗争和竞争的内容太多,湮没了友善教育。一些同学自我中心的意识太强,一点小事,稍不遂意,便怒气冲冲,戾气十足。这不仅会伤人误事,更会害己。不友善的人,很难成为快乐的人。守法,似乎无须说,其实最需要说。大学中的自由与民主氛围极为浓厚,而法治的观念却相当淡薄。很多人没有认识到,现代社会自由与民主的基本前提,是法治。在法治社会中,你有表达对某项规制不满的自由和权利,但是,在该规制没有修改之前,你就有遵守和执行的义务。我们强调依法治校,既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增强同学们法治意识的需要。我在今天这样一个场合说上面这些话,不是说我校的研究生有很大问题。但是,也确有个别人出现过很严重的问题,需要引以为戒。另外,我希望,我校的学生,能够用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成为社会文明风尚的引领者。
        文化,主要讲的是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涉及到“三观”。讲文明,是做良好公民的需要;有文化,是成为社会精英的需要。讲文化,也是一种超越,是对物质需求的超越,也是对个人福利的超越,更是对急功近利的超越。讲文化,就是要想得宽些,看得远些。我们中国农大的学生,当然也需要考虑个人的饭碗问题,但是,我们更应该有为中国人民的饭碗问题操心的胸怀。当你真正具备了超越了自己小饭碗的视野,能够为人民的大饭碗做出贡献时,你自己的饭碗问题,就一定不成问题。为解决中国人民的饭碗问题做贡献,是我校师生使命感的体现,是理想主义的体现,也是精英意识的体现。进一步地,我们还可以超越饭碗问题的视野:即便同学们毕业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那也同样需要有“为他人的福利操心”的使命感。而在这种为他人、为社会的奉献中,即便没有直接的、明显的、成比例的个人回报,你也会感受到充实、满足和快乐。有文化的人,是物欲低的人,是淡化功利的人,是内心充实的人,是乐观积极的人,是真正快乐的人。做一个有文化的人,需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你们以后会发现,研究生阶段,是读书自由时间最多的阶段。当然,现在的书也太多了,需要好好选择。希望你们读点大事件、大问题、大时代的书,不要读小时代——读小时代,就不会有大境界、大视野。
        同学们,我想,上面说的文凭、文明和文化这三件事,足够你们忙活好几年的了。祝愿你们都成为有文凭的优秀毕业生,成为讲文明的优秀公民,成为有文化的行业精英和社会栋梁!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 柯炳生 本文系作者在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人物小传:柯炳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先后获得北京大学理学学士、北京农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德国霍恩海姆大学农学博士学位。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副会长、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等。有关研究成果获国家决策部门重视和采纳,并受邀到国际农经大会做大会特邀报告以及FAO、OECD等国际组织做学术报告。获农业部软科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发表学术论文和政策报告近百篇,出版专著多部。担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以来,致力于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和改革实践,在师资队伍建设、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学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有所建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