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辅佐齐桓公治理齐国,发展经济,壮大军事,使齐桓公于春秋时代首先称霸,九匡诸侯,尊王攘夷,成为当时天下第一强诸侯。当然,在发展民生,提高国家战略储备方面,管仲也是颇有建树的,诸如调节米价。 当时的齐国,粮食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大量的粮食囤积在大夫家里,甚至关在粮仓里都腐烂掉了,而与此同时,民间一些贫困家庭却得不到接济。齐桓公很是担忧,对管仲说:“大夫多并其财而不出,腐朽五谷而不散。”问管仲该咋办?管仲说:那请从城阳大夫入手,在他身上先立一个典范。齐桓公不解,问:“为什么先从他入手?”管仲说:城阳大夫此人,穿金戴银,夜夜笙歌,财产多得没法计算,甚至连饲养的鸭鹅吃的都是上等的米谷,“而同姓兄弟寒不得衣,饥不得食”。看来此人吝啬得厉害,连兄弟都不照顾,我们在召见的时候要狠狠批评他,剥夺他的官职,不准他出门交游,这样就可以震慑其他的大夫,“灭其位,杜其门而不出”。 齐桓公依计而行,果然其他大夫看到城阳大夫的遭遇,就纷纷将积存的粮食散发给自己的远近兄弟亲戚,并且还积极救济那些贫苦的齐国人,“功臣之家皆争发其积藏,以予其远近兄弟……国无饥民”。城阳大夫的事情,从反面起到警诫作用,也起到示范作用。 有一年,齐国米价下跌,齐桓公担忧贵族们借机囤积粮食,而老百姓到歉收的时候又会饱受米价上涨之苦,问管仲有什么主意?管仲认为要鼓励民间自己修谷仓储藏粮食,还是老办法——从典型入手。 管仲说,今天我经过国都的市场时,看见刚刚修好的两座谷仓,我都记下来了,我们可以用玉璧聘请百姓当官员,以鼓励他们自己积储粮食,“君请式璧而聘之”,其实也就是一个鼓励。齐桓公又依计而行,果然,齐国人听说有这样的好事,就纷纷自主建筑粮仓,将余粮储存起来,民间的粮储随之增多了。 普通百姓,不以粮食为盈利工具,因此在没有商品意识的时候,也就缺乏危机意识,很容易受粮食生产形势的牵制,管仲以行政手段鼓励他们存粮,让他们觉得存粮有利可图,进而自觉地储粮,在无形当中加强了齐国的粮储,稳定了米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