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嘉义的地方传说与考证》 作者:黄阿有 著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稻乡出版社 内容简介: 传说中,王得禄兄嫂对王大人不仅有抚育之恩,而且王大人由从军,乃至首度取得军功,都拜兄嫂之赐,所以功成名就之后,王大人感念其恩德,而奏请貤封其兄嫂为一品夫人;传说中,遭王大人「败地理」的黄举人,其真实姓名,众说纷纭;林太监和王得禄的交情,扑朔迷离。另外,叶觐美屯田水牛厝、太保过沟二度散庄、王大人败加走庄的地理、将军圳为施琅将军所兴筑等,嘉义的地方传说很丰富。这些嘉义的地方传说,透过本书的史料考证与史实解读,您会发现,史实比起传说毫不逊色,甚且更为有趣。 26、 《「后设小说」的理论建构与在台发展:以1983至2002年作为观察主轴》 作者:黄清顺 著,国家教育研究院 主编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家教育研究院 内容简介: 「后设小说」自20世纪八○年代中期引介来台之后,因其形式特殊、叙事手法颇能一新耳目,加上文坛若干重量级作家的参与写作,曾经造成风潮,引起学界的注目,从而在台湾文学发展史中写下其特殊的篇帙。检视学界业目前已发表的相关论述,除早期的个别篇章与零星文本外,尚未见及较具全面性视野的通论和释例之作。本书试图对台湾小说的后设之路作一整体评价:一方面对其理论建构作出引介并加以检讨,另一方面则关注后设小说在台发展二十年(1983~2002)之间的兴衰起落。诸如:「后设小说」的定义为何?其理论根据与时代背景如何?何以后设小说成为「后现代」文学的具体指标?等议题,均为本书亟欲探究的课题。 27、《犹太与中国传统的对话》 作者:锺彩钧、周大兴 主编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内容简介: 本书乃由本所与驻台以色列经济与文化办事处合办之「犹太与中国传统的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发表论文集结而成。犹太教的研究在台湾乃一陌生且长久受到漠视的领域,因此本所邀请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Yoav Ariel(欧永福)教授及张平教授发表四篇论文,各从不同视域、论题看犹太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对话,并邀请国内在犹太教研究方面颇有心得的学者发表论文与之对话。希冀能以新的视野、新的观点,推动此一崭新的议题,与台湾、以色列之海外学者,进行深度交流。 28、《诠释与实践》 作者:张鼎国 著,汪文圣、洪世谦 编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政大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主编序(汪文圣) 谢谢张老师,明天见(洪世谦) 序(陈荣灼) 理解诠释与对话交流的哲学诠释学实践者——张鼎国老师(陈宣而) 第一部 诠释学论争及当代哲学对话 黎德尔论「第二哲学」 理解,诠释与对话:从哲学诠释学的实践观点论多元主义 「书写志异」与「诠释求通」——追究一场南辕北辙的哲学对话 文化传承与社会批判——回顾Apel、Habermas、Gadamer与Ricoeur间的诠释学论 「较好地」还是「不同地」理解?从诠释学论争看经典注疏中的诠释定位与取向问题 诠释学论争在争什么:理解对话与争议析辩?高达美与阿佩尔两种取径的评比 经典诠释与修辞学传统:一个西方诠释学争论的意义探讨 诠释、修辞与论辩沟通 共通感、团结与共识:对当代诠释学思考下的相关实践议题之审思 诠释学与诠释理论 全球化与文化际理解沟通:诠释学交互方式的适用性探讨讨 生活世界与理解沟通 第二部 面对未来——重探与追踪 德国哲学与德国哲学界现状——从两篇文章谈起 海德格的「现象学方法概念」再探 「实践智」与新亚里士多德主义 海德格、高达美与希腊人 指南山麓论「指南」——康德哲学中「启蒙」与「思想中定向」问题的探讨 历史、历史意识与实效历史——论高达美哲学诠释学中「历史性」概念之演变 文本与诠释——论高达美如何理解康德《判断力批判》 伫立时间边缘的希腊神殿:从海德格《艺术作品起源》回探《存有与时间》的诠释学出路慈 「谁是我们?」/「我们是谁?」对海德格纳粹时期「政治」探问的回顾 29、《当代东亚人文经典100》 作者:东亚出版人会议 编 出版日期:2011年11月 出版单位:台北:联经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出版人都有一种信念:一本书可以使人和世界变得更美丽。参与东亚出版人会议的成员,信赖书的思想和力量。为了一本书的权能和美学,大家对图书出版的事业锲而不舍。东亚出版人会议选定20世纪中叶以后,东亚各个国家或地区出版的名著和具影响性的作品,互相翻译出版这些作品、刊行导读本,是东亚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 这是超越国界和领域、构筑横跨东亚的出版共同体、读书共同体的文化、学术、理论试验。经过热烈讨论、认真研究,所推进的「当代东亚人文经典100」丛书项目,应该会突破东亚出版的域限,引起世界出版人的关注。 东亚各国出版的诸多作品,其内容和理论应该被正确认识、评价,东亚出版人会议发起的「东亚的书」运动也是东亚文明和文化被正确认识、评价的人文学运动。东亚地区(台湾、香港、中国、日本、韩国)透过100册经典人文图书的交流,及人文思想的相互传播,重新理解东亚的历史与文化,呈现东亚的价值与理念,建立东亚读书共同体及东亚文化人、知识分子对话的基础。 东亚出版人会议选定20世纪中叶以后,挑选东亚地区100种值得分享和具争议性的名著,互相翻译出版这些作品。本书即为上述100册东亚经典人文图书的导读本。 编者简介: 「东亚出版人会议」是一个民间的非盈利性质的会议,它以促进东亚地区的书籍交流为目的,由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韩国、日本的出版人组织而成。 2005年秋于东京举办了首次会议之后,东亚出版人会议于此后的六年间轮流在各个人文地区每半年举行一次会议。会议自始即力图避免当下许多「文化交流」中常见的一时性问题,而是以对各国家或地区人文书籍的出版现状以及对与之密切相关的人文学科、人文知识领域诸问题,进行持续坦率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为目的。与会成员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了解相互的人文出版,包括对各自图书出版历史情况的了解,也唯其如此才能摸索到重新开展东亚「书籍交流」活动的理想方式。 在书籍的产生与传播方面,前近代时期的东亚拥有远比西欧更为悠久的历史,也保持着更为长久的书籍共享的关系。这种对书籍的长期共享与交流不仅在东亚各地区催生了丰富多彩的书籍文化,也成为开拓具有各自特色的知识深化之路的巨大原动力。东亚出版人会议将曾存在于东亚地区的书籍共享与交流的关系称为「东亚读书共同体」,并致力于在现代再次促成这一关系的建立。在多次召开会议的过程中,各地的出版人提出了挑选「东亚地区一百种值得分享的人文书籍」并促进相互翻译出版的课题。而这套丛书的书目选择,正体现了东亚出版人对希望其它国家或地区的读书人相互阅读什么书、什么样的书值得介绍给其它国家或地区等问题的认真考虑。 30、《噶玛兰族:变化中的一群人》 作者:清水纯 原著;余万居、吴得智 译;詹素娟 主编校阅 出版日期:2011年11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 内容简介: 本书是日本学者清水纯女士,以文化人类学观点,在 1980年代中叶,对台湾原住民族中之一的噶玛兰族,从事实地调查,并记述、分析其传统社会、家庭,以及祭祖仪式、治祭仪等状态与变迁的研究报告。此书同时也为1990年代进入该田野的后继者建立了具有原创性的系统知识;读者无论是否同意清水纯的论点,都需藉由该书体系分明的民族志数据,认识噶玛兰人的传统社会文化。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无论学科背景为何,只要是有意探索噶玛兰社会文化的研究者,必然需到她的书里找寻根据;即使噶玛兰族如今的发展──经复名运动而得到官方认定为台湾原住民族的一支,此点完全超出清水纯当初的预想,但本书的先行地位与重要性,仍无可替代。 31、《台湾佛教人物访谈录(二)》 作者:卓遵宏、侯坤宏、阚正宗 访谈 出版日期:2011年11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史馆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2003年1月至2006年10月间,卓遵宏、侯坤宏、阚正宗等对当代台湾佛教人物所做的口述访谈稿10篇。全书分比丘、比丘尼、居士三篇,比丘篇访问对象有:悟明、戒德、净海、三力、明证等法师;比丘尼编包括:慧理、明圣两位法师;居士编则有对朱斐、张忠江、杜正民三位居士的访问。为留存历史纪录并示负责,在每一篇访稿之前,特标列出每篇之访问者、纪录者,以及访问时间、地点。本书所访之各法师、居士,在当代台湾佛教发展史上,均具有一定的地位与贡献,其事迹宜留存今后参考与借镜。我们相信:集合更多的访问对象,当有助于吾人了解当代台湾佛教之内涵与特质。 32、《山水诗研究论稿》 作者:王建生 著 出版日期:2011年11月 出版单位:台北:Airiti Press 内容简介: 绪论 山水诗的意义、流变、作品选录 第一单元 谢灵运及其诗 第二单元 比较鲍照与江淹山水诗的风格 第三单元 谢朓与山水诗 第四单元 骆宾王与山水诗 第五单元 孟浩然与山水诗 第六单元 王维山水田园诗 第七单元 王维、孟浩然山水诗比较研究 第八单元 王维与韦应物山水诗比较研究 第九单元 李白与山水诗 第十单元 杜甫山水诗与山水纪行诗 第十一单元 刘长卿与山水诗 第十二单元 刘禹锡与山水诗 第十三单元 柳宗元与山水诗 附录 作者著作目录表 33、《百年传承·走出活路——中华民国外交史料特展》 作者:沈吕巡、冯明珠 合编 出版日期:2011年10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内容简介: 国立故宫博物院与外交部结缘得从1948年细说起。1948年12月21日,徐蚌战况紧急,首都南京受到威胁,为顾及故宫文物安全,政府考虑迁运。而同时与故宫第一批运台文物登上中鼎轮的即是包括外交部六十箱承继自前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及外务部的重要档案。这批外交档案的命运与故宫文物相同,历经抗战、勘乱、辗转播迁,最后落脚台中雾峰北沟。外交部也曾与本院、中央博物院、中央图书馆、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及北平图书馆合组「六机关联合办事处」,可谓渊源深厚。1965年故宫博物院院在台北外双溪复院,40多年来与外交部合作无间,共同肩负起接待国际友人,拓展文化外交与维系国际关系。 首次与外交部合作在故宫办理外交档案展,则是于1997年7月1日举办「从『南京条约』到『日本投降』的耻痛与奋发-中华民国力争自由、平等外交史料特展」,即香港与九龙新界地区回归大陆那年。此展焦点为全世界媒体寻找与香港命运息息相关的《中英江宁条约》与《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此项展览充分满足了国际媒体需求,是一次成功的档案展。2000年,澳门回归,又合作举办「沧海桑田--澳门史料特展」,展出《中葡北京条约》等相关外交史料。这两个展览非但开启两部院合作策展的前例,也让外交部深入了解故宫典藏环境,以及对文物保存、维护与策展的专业能力,建立外交部将镇部之宝前清条约原档悉数寄存该院的信任基础。 2011年,国家档案法开始施行,外交部思考如何处理部中尚存历史档案,基于对故宫博物院的专业维护且前清档案应归故宫的考虑,遂决定将珍藏130多年的清季重要条约协议173件及615幅条约界图寄存故宫,迄今十年。故宫为求寄存详实,除登录编目,拍摄建档外,并于2006年起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共同进行数字化作业。目前寄存故宫的第一批外交档案包括条约原件与界图多已建档,以及百年来被注记为「极机秘」的中俄交涉秘档及疆域界图,也在外交部同意下全面公开,除由图书文献处策划「失落的疆域——中俄外交史料特展」外,也在故宫图书馆善本图书室中开放数据库供读者查阅。 34、《洪弃生的旅游文学〈八州游记〉研究》 作者:程玉凤 著 出版日期:2011年10月 出版单位:台北:文津出版社 内容简介: 《八州游记》是日治时期台湾文史学家洪弃生晚年旅游大陆后所写的游记。他是鹿港人,因长久思念祖国,为完成生平夙愿,于1922年前往中国大陆游览,将沿途所见所闻以日记体散文记述而成的文学巨作。本书的研究,主要探讨洪弃生壮游中华的动机、目的与收获,分析《八州游记》的体式与版本,可了然其内容有对自然景观有细腻的描写、详细记述人文古迹、考实辨异前人之误,以及随时抒发感慨议论,并详细分析它的写作方法。尤其深入探讨洪弃生的思想与人格特质与内心世界,建构洪弃生的全面形象,最后总结《八州游记》对文学、史学、文献学、旅游学的价值与贡献,有助于读者通盘了解全书。 作者简介: 程玉凰,台湾省云林县人,民国四十三年生,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国立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东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目前任职国史馆及台北医学大学兼任助理教授。着有《嶙峋志节一书生──洪弃生及其作品考述》、《洪弃生传》。曾编纂《资源委员会档案史料初编》、《资源委员会赴美实习史料── 民国三十一年会派》、《韦永宁先生访谈录》、《中华民国史事纪要》、《孙运璇赴美实习专辑》、《胡新南先生访谈录》、《沈镇南案史料汇编》等等。撰有:〈台湾乙未抗日之役〉、〈资源委员会培训人员的探讨——从孙运璇日记看赴美实习情形〉、〈重建台湾文学史之人物研究──以古典文学家洪弃生为例〉、〈洪弃生论日据下的台政〉、〈林占梅与「万壑松」唐琴之谜〉、〈洪弃生《瀛海偕亡记》版本考校〉、〈国风是贵族文学〉等论文多篇。 35、《丁日昌与近代中国》 作者:丁新豹、周佳荣、麦劲生 合编 出版日期:2011年10月 出版单位:香港:香港中华书局 内容简介: 序一(丁新豹) 序二(周佳荣) 序三(麦劲生) 第一辑 务实政事 1.改革时代的务实主义者──论丁日昌的政治性格和文化取向(麦劲生) 2.佐主为治──丁日昌1843年至1864年的在幕生涯(布琮任) 3.丁日昌与晚清两淮盐政(卜永坚) 4.太平天国后江苏省县级行政危机──以阜宁县为例(张瑞威) 5.江苏巡抚时期的丁日昌(丁洁) 第二辑 思恩报国 6.志絜行芳报国恩──丁日昌与何绍基交游和创建絜园经过(周佳荣) 7.丁日昌与王韬之洋务思想──以海防建设观为中心(林启彦) 8.光绪初年之晋省赈捐──丁日昌与潮州地方社会的关系(马木池) 9.丁日昌与香港(林国辉) 10.内地化与近代化──清季丁日昌与台湾新政之论述(李金强、黄嘉康) 第三辑 文教事功 11.丁日昌的藏书、著书、编书与禁书(胡志伟) 12.《火器略说》与晚清军事工业(叶深铭) 13.丁日昌督译《柬埔寨以北探路记》之研究(区显锋) 14.选择的记忆──以丁新民编《济阳世泽:附丁氏族谱》为例(蔡志祥) 15.丁日昌研究述评(刘智鹏、刘蜀永) 附录 丁日昌研究书目提要(文兆坚) 照我寸心千古赤──丁日昌与近代中国研讨会纪要(侯励英) 36、《世俗的神圣:古典小说中的宗教及文化论述》 作者:黄东阳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台湾学生书局 内容简介: 上篇 超凡悬绝的圣地──神圣空间在历史上的迁变 第一章 初始的圣地──葛洪《神仙传》所建构之神圣空间及其进入之法式 第二章 悬绝的时空──唐五代仙境小说中时间母题之传承与其命题 第三章 变型的仙乡──宋人传奇〈王榭〉仙乡变型例探究 中篇 心理投影的神格──偶像人格形塑的世俗化倾向 第一章 利益的崇奉──由《夷坚志》考述南宋五通信仰之生成及内容 第二章 颠狂的真相──由《济公全传》推溯济公「狂行劝喻」之思维模式及其社会意义 下篇 世俗性格的神道──屈服于社会意识的神道诠释 第一章 宗教的屈从──杜光庭道教小说《录异记》之圣俗分判及其世俗化倾向 第二章 异变的天道──解读《欢喜冤家》于天道下对女性情欲的理解和安置方法 第三章 入世的神道──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对清初灵异传闻之理论组构与评议法式 参考书目 资料来源:台北《汉学研究通讯》等 陈友冰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