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届台湾海洋文化的吸取、转承与发展研讨会 时间:2012年6月1至2日(周五至周六) 地点:国立交通大学浩然图书馆B1国际会议厅 主办单位:国立交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内容简介: 6月1日(周五) 9:30-10:30 【专题演讲】 Picturing Gentleman: Early Japanese Portrait Photography in Taiwan(Prof. Joseph Allen,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10:50-12:20 【Panel I-a】 主持人:许雪姬(中研院台史所研究员) 视觉表述与日常生活殖民性﹕一九二五年台北州警察卫生展览会(蔡慧玉,中研院台史所研究员) 评论人:Prof. Joseph Allen 十七世纪台湾的政治生态学:荷西与汉人在台政权的环境探索与资源利用(曾华璧,长庚大学通识中心特聘教授) 讲评人:待定 日本「大正民主主义」思想与台湾知识分子(张修慎,静宜大学日文系副教授) 讲评人:陈翠莲(政治大学台湾史研究所副教授) 【Panel I-b】 主持人:蔡石山(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系、人社中心主任) 兰屿核废料的幻想主题分析:《兰屿双周刊》所建构的语艺视野与群体意识(李美华,交通大学传播与科技学系副教授) 讲评人:黄淑铃(交通大学传播与科技学系助理教授) 祖灵与恶灵:反核废与达悟主体性的追寻(黄淑铃) 讲评人:李美华 13:30-15:00 【Panel II-a】 主持人:施正锋(东华大学民族发展与社会工作学系教授) 跨文化接触:耶稣会士的新竹经验(林文玲,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系副教授) 讲评人:吕欣怡(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系副教授) 日治时期水产讲习会之发轫(吴文星,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讲评人:许雪姬 日治初期台湾机械制糖业的成立与三井物产(黄绍恒,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系教授) 讲评人:锺淑敏(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Panel II-b】 主持人:庄英章(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系讲座教授) 从原住民族生存权拆解(重构)传播权:达悟族的启发(魏玓,交通大学传播与科技学系副教授) 讲评人:孙曼苹(政治大学新闻系教授) 穿过在地麦克风:兰屿广播电台个案研究(孙曼苹) 讲评人:魏玓 多样性语料训练与华语声调习得(赖郁雯,交通大学外文系助理教授) 讲评人:许慧娟(清华大学语言研究所教授) 15:30-16:30 【Panel III-a】 主持人:吴文星 国际组织在美中贸易争端解决过程中的角色:以WTO为例(高佩珊,交通大学通识中心助理教授) 讲评人:刘祥得(铭传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 台湾与复兴中的中国:郑克塽后的马英九(Stephane Corcuff(高格孚),法国里昂政治学院副教授) 讲评人:施正锋 【Panel III-b】 主持人:杨谷洋(交通大学电机与工程系、科技与社会中心教授) 后进发展国家的科技硅岛迷思(潘美玲,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系副教授) 讲评人:黄崇宪(东海大学社会系助理教授) 科技、民主与经济发展:台湾的实证研究(岳俊豪,交通大学人社中心博士后研究) 讲评人:赖惠子(台北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 6月2日(周六) 9:30-10:30 【专题演讲】 台湾近代美术的现代性与风景形构(白适铭,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 10:50-12:20 【Panel IV-a】 主持人:蔡慧玉 「文化公民」的素养:流动思维(蒋淑贞,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系副教授) 讲评人:胡正光(交通大学通识中心副教授) 1990前台湾女子足球的国际交流(张生平,交通大学体育室教授) 讲评人:陈政雄(实践大学休闲产业管理学系教授) 台湾街道命名的空间政治--以台北为个案(黄雯娟,东华大学台湾文化学系助理教授) 讲评人:康培德(东华大学台湾文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6月2日(周六) 10:50-12:20 【Panel IV-b】 主持人:慕唯仁(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一分为二」,或是冷战结构的内部化:重探矛盾论与历史发生学的问题(刘纪蕙,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教授) 讲评人:慕唯仁 「共和」在日本的创出与展开――政治概念的翻译与幕末明治日本之政治论述(蓝弘岳,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讲评人:慕唯仁 13:30-15:00 【Panel V-a】 主持人:贺安娟(师范大学台湾语文学系副教授) 西方经典《茶花女》在台湾剧场:改编与转化(段馨君,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系副教授) 讲评人:贺安娟 从海岛到海岛,从人间到《人间》:关晓荣的文学与实践(彭明伟,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系助理教授) 讲评人:徐秀慧(彰化师范大学国文系副教授) 从达悟族知识体系之建构谈社会规范与恐惧性诉求之传播(郭良文,交通大学传播与科技学系教授) 讲评人:李美华(交通大学传播与科技学系副教授) 【Panel V-b】 主持人:黄富三(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员) 「人间佛教」理念影响下战后台湾「新创佛曲」的发展--以佛光山与慈济基金会为例(高雅俐,交通大学音乐所助理教授) 讲评人:吕心纯(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助研究员) 国立台湾大学台北帝国大学时期典藏律令相关史料再探(杨永良,交通大学通识中心教授) 讲评人:黄富三 「台美人认同」的美国化、多元化和准制度化:以美国人口普查及相关台美人草根运动为观察核心的研究(2000-2010)(许维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系助理教授) 讲评人:张圣琳(台大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副教授) 2、第二十三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2年6月1至2日(周五至周六) 地点:静宜大学任垣楼(台中市沙鹿区中栖路200号) 主办单位:静宜大学中国文学系、中国文字学会、静宜大学汉字研究中心 内容简介:议程 本研讨会分两个场地:任垣楼国际会议厅(A场地)、任垣楼120视听教室(B场地) 6月1日(周五) 13:20-14:20 【专题演讲】 中国文字的世界观(金荣华) 主持人:邱德修 14:20-16:00 A场地主持人:许锬辉 说「袭」──兼论古汉字的异字并合现象(黄德宽) 讨论人:廖名春 古籍训诂与文字形音义的解构──以《经典释文》「分」、「别」、「离」、「去」四字为例(黄坤尧) 讨论人:王初庆 《岳麓书院藏秦简(壹)》文字研究(洪燕梅) 讨论人:林清源 《历代汉方医书大成》全文检索版与俗字混用──以日本江户时代手写文献中的俗字使用为例(松冈荣志) 讨论人:罗凤珠 B场地主持人:陈瑶玲 从古文字角度看《山海经.海经》部分「一曰」成因──兼谈《海经》成书时地(邹浚智) 讨论人:许文献 殷商至秦代出土文献时称的文字特色(彭慧贤) 讨论人:陈美兰 释「裘」──兼谈上博《凡物流行》甲本简17之编联问题(许文献) 讨论人:黄丽娟 「士」、「土」辨(陈嘉凌) 讨论人:苏建洲 16:20-18:00 A场地主持人:王初庆 《说文》重文例之商兑(蔡信发) 讨论人:许锬辉 论会意型异体字字系(吕瑞生) 讨论人:柯明杰 「画」字「画」文化新探——以先秦文物印证文字形构(陈绍慈) 讨论人:吕淑萍 从学习成效深思汉字教学(周碧香) 讨论人:李琇玲 B场地主持人:宋建华 朝鲜后期异体字专著「奇字汇」初探(金爱英) 讨论人:宋建华 魏晋刻石篆形探析(连蔚勤) 讨论人:宋建华 卜辞「冎凡ㄓ疾」再探(张宇卫) 讨论人:胡云凤 清华简《祭公之顾命》第十一简考释三则(马嘉贤) 讨论人:洪燕梅 评议卜辞「(此字为「几」左下角加一「血」)」字词性及其用法(罗慧君) 讨论人:姚志豪 6月2日(周六) 9:00-10:00 【专题讲演】 我在金字塔底(周凤五) 主持人:邱德修 10:00-11:50 A场地主持人:周凤五 《汉印文字征》卷十一校读记(施谢捷) 讨论人:林素清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八)·《命》〉研究(林素清) 讨论人:施谢捷 楚器楚简文中所表现出的楚人用字特色(魏慈德) 讨论人:许学仁 《上博简(八)》所见「二声字」研究(邱德修) 讨论人:周凤五 B场地主持人:蔡信发 数字中文平台(许锬辉、钱恒廉、叶健欣) 讨论人:周亚民 《干禄字书》辨似观念探述(陈姞净) 讨论人:刘雅芬 中日汉字知识库──传播与扩散观点(周亚民) 讨论人:罗凡晸 论隶变与中古俗字(蔡忠霖) 讨论人:吕瑞生 6月2日(周六) 13:10-14:50 A场地主持人:徐富昌 说尸及《山海经》中的诸尸(赵林) 讨论人:蔡哲茂 清华简《系年》管窥(廖名春) 讨论人:徐富昌 从「金」、「」、「乱」诸字,探讨文字演变的一些情况及问题(张荣锟) 讨论人:郑宪仁 B场地主持人:庄雅州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咏物赋研究(季旭升) 讨论人:袁国华 读《上博八》札记五则(高佑仁(赖怡璇代宣读)) 讨论人:邱文才 《上博七·凡物流行》「箸不与事」释读(吕佩珊) 讨论人:季旭升 15:10-16:50 A场地主持人:赵林 说文解字中的天文史料析论(庄雅州) 讨论人:蔡信发 清儒段桂王朱四家《说文》注本篆文字形之研究(柯明杰) 讨论人:柯淑龄 论段玉裁对《说文》「同意」之诠释(马伟成) 讨论人:翁敏修 B场地主持人:蔡哲茂 多媒体华语文汉字教学简报制作探析(江惜美) 讨论人:黄沛荣 试论声符替换与简化的关系——以《景德传灯录》为例(高婉瑜) 讨论人:蔡忠霖 关于殷墟卜辞字体分类的商议(姚志豪) 讨论人:施顺生 3、「马偕与台湾之现代化发展」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2年6月1日(周五) 地点:真理大学大礼拜堂B1牛津会议室(淡水区真理街32号) 主办单位: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北部大会、真理大学人文学院 内容简介:议程 10:00-11:20 【《马偕日记》中译本之执行与成果】 主持人:吴铭达 报告人:陈志荣、吴文雄 11:20-12:30 【马偕与台湾北部基督教之宣教】 主持人:陈尚仁 北、基、宜马偕足迹探研(蔡主恩) 马礼逊在马六甲与马偕在台湾宣教之比较(胡兴荣) 评论人:蔡维民 13:30-14:50 【马偕与台湾现代化教育研究】 主持人:魏耀挥 马偕与今日教育(郑仰恩) 马偕之医疗教育与马偕医学院之创立(戴宝村) 评论人:周宗贤 15:20-16:40 【马偕与台湾宗教与文化研究】 主持人:蔡维民 马偕与其它宗教(王荣昌) 马偕中西字典之研究(张屏生) 评论人:陈政三 4、「宗教中的教徒——第二届历史上的民众与社会」研讨会 时间:2012年6月1日(周五) 地点:东海大学茂榜厅(台中市西屯区台中港路3段181号) 主办单位:东海大学历史学系 内容简介:议程 10:30-12:00 主持人:吴学明(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 改宗所引起的家庭与人际冲突:以十九世纪台湾基督徒为例(王政文,东海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 评论人:吴学明 「土著观点」视野下的改宗叙事:镇西堡泰雅人Utux、Gaga的转变及诠释(黄国超,静宜大学台湾文学系助理教授) 评论人:赵星光(东海大学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台湾与韩国第一代基督徒——高长与徐相仑为例(姜仁圭,中原大学应用华语文学系副教授) 评论人:欧力仁(中原大学宗教研究所副教授) 13:00-14:10 主持人:古鸿廷(东海大学荣誉教授) 庙宇、市街改正与信徒:从《水竹居主人日记》看日治台湾的慈济宫与地方社会(蒋竹山,东华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 评论人:王志宇(逢甲大学历史与文物研究所教授) 台湾通灵现象的发展脉络——信仰者角度的考察(林美容,慈济大学宗教所教授)、(李峰铭,高雄大学通识中心兼任讲师) 评论人:邝芷人(东海大学哲学系教授) 14:30-15:40 主持人:林美容(慈济大学宗教所教授) 从北朝关中道佛混合造像碑看教徒信仰问题:以「义邑」为中心(仓本尚德,日本龙谷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评论人:陈清香(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教授) 中国中古时期僧侣的入道因缘——以三高僧传为中心(林韵柔,日本明治大学文学部招聘研究员) 评论人:蒋义斌(台北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16:00-17:30 主持人:吕士朋(东海大学荣誉教授) 安基利科修士「圣告图(The Annunciation)」中「道成肉身」的隐喻与象征(苏信恩,东海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 评论人:张弘毅(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历史与地理学系副教授) 「斋匪」与「菇民」:以十九世纪中叶的浙江庆元县地方社会为讨论中心(罗士杰,美国康乃迪克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 评论人:邱丽娟(台南大学文资系教授) 异迹与赏罚:明末天主教民间传播的数个案例(吴昶兴,中原大学宗教研究所助理教授) 评论人:罗士杰 5、圣严法师与当代汉传佛教的回顾与前瞻:第四届圣严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法鼓山信众论坛 时间:2012年6月1至4日(周五至周一) 地点:国立台湾大学集思国际会议中心(台北市罗斯福路四段85号B1 主办单位:圣严教育基金会、法鼓山僧团 内容简介:议程 6月3日(周日) 11:00-11:50 国际会议厅 主持人:惠敏法师 从圣严法师的禅修经验探讨开悟的共通过程与身心反应之可能(释果晖) Between Zen and the Pure Land:Locating Yongming Yanshou’s Model of Chan as Bodhisattva Cultivat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ontemporary Buddhist Practice ( Albert Welter) 回应人:Dan Getz 苏格拉底厅 主持人:杜保瑞 圣严法师对藕益智旭《教观纲宗》的解读角度探析——圣严法师对禅与天台教观之融会(王晴薇) 「人间净土」的反思(越建东) 回应人:陈平坤、林建德 柏拉图厅 主持人:释果光 圣严法师的华严思想(黄国清) 再探圣严法师的净土思想——有无二相的念佛观(释果镜) 回应人:陈剑锽 洛克厅 主持人:黄柏棋 当代汉传佛教学术发展的思考与批判:关于1949年以来台湾本土佛教史学与思想变革诠释问题的探索(江灿腾) 圣严于汉传佛教诸宗教判之判摄研究(施凯华) 回应人:李丰楙 阿基米得厅 圣严法师人间佛教思想在汉传佛教中的历史地位(缪方明) 汉传佛教西方传人——约翰克鲁克教授学佛传法的历程(释常纯) 回应人:Jimmy Yu 13:30-14:20 国际会议厅 主持人:释果晖 Resurrecting Xuanzang(602-644):The Modern Travels of a Medieval Monk (Benjamin Brose)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佛学入门书籍出版事业——从杨文会居士至圣严法师而言(Gregory Adam Scott) 回应人:Dan B. Stevenson 苏格拉底厅 主持人:周伯勘 智旭与《四书蕅益解》——从圣严法师的《明末中国佛教之研究》说起(龚隽)圣严法师旅行书写中的历史特质研究(王美秀) 回应人:徐圣心、丁敏 柏拉图厅 主持人:释果祥 有机农业的理念与心灵环保的精神(孔健中) 规划法鼓山成为金山/北海岸地区面对复合性灾害之区域急难救助公共空间——落实整体关怀计划(商能洲、邱明民) 回应人:释果光、张菁芬 洛克厅 主持人:赵碧华 圣严法师与维摩诘经(涂艳秋) 当代女禅师的培养与弘化——以法鼓山比丘尼僧团为例(释常谂) 回应人:陈英善、释昭慧 阿基米得厅 主持人:蔡源林 试论圣严法师的人格特质对其弘法事业的发展与影响初探(释常元) 圣严法师大普化教育的实践——以圣严书院课程规划为例(林其贤) 回应人:赖贤宗、蔡源林 15:00-16:20 国际会议厅 主持人: Mario Poceski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Ven. Taixu’s Humanistic Buddhism (Eric Goodell) The Rise of Citizenship Consciousness among China’s Student-Monks, 1911-1949(释融道) Deathbed Dynamics:Dharma Drum Mountain’s Assisted-Chanting (Zhunian) Group in Historical Context (Stephanie Lin) 回应人:Rebecca Nedostup 苏格拉底厅 主持人:Dan Getz 培力与相互调适:社会企业关怀弱势就业者之职场心伦理探究(李礼孟、宋明德)What Makes the Buddhist University “Buddhist”·(蔡金玲) The Transcultural ME in the Cross-cultural WE – Collaborative Reflective Narratives and Contemplative Practice (Chyleen Mei Yu Shih、Keith Brown) 回应人:张英阵、Mariam Levering、Mario Poceski 柏拉图厅 主持人:江明修 法鼓大学志愿服务动机之研究(吴正中) 以圣严法师思想与理念建构生命教育核心价值之初探(辜琮瑜) 法鼓山安心服务站服务模式初探:以莫拉克风灾为例(黄晓薇、陈宜珍、常法法师) 回应人:陈圭如、王增勇 6月3日(周日) 15:00-16:20 洛克厅 主持人:释昭慧 圣严法师对「净念相继」与「入流亡所」的诠释(陈剑锽) 圣严法师创建法鼓山之时代意义——以「四个环保」思想为对象之研究(胡健财)圣严禅教之安心法门(陈平坤) 回应人:越建东、涂艳秋 阿基米得厅 主持人:黄国清 从《六祖坛经》「无相颂」谈「心六伦」思想与大乘佛法之入世与实践精神(林妙贞) 圣严法师的「观音法门」思想(谭惟) 圣严法师对「无」字话头之观点与实践(释常庆) 回应人:黄国清、果镜法师、陈英善 6月4日(周一) 10:50-11:40 国际会议厅 主持人: Rebecca Nedostup Hearing the Absolute Hearing : Interpreting Guanyin’s Perfection of Hearing in the Lengyanjing (Brook Ziporyn) The Construction of Yog·c·ra Orthodoxy in the Republican Period (William Chu) 回应人:Mario Poceski 苏格拉底厅 主持人:龚隽 「心灵环保」经济学——二十一世纪的心经济主张(释果光) 圣严法师的如来藏教法与当代实践(杜正民) 回应人:高长、释果晖 柏拉图厅 主持人:罗因 从楞严经看实践「心五四」的三层次(释常华、释果醒) 现当代大陆义净律学研究之回顾与思考(冯相磊) 回应人:胡健财、王惠雯 洛克厅 主持人:涂艳秋 当圣严v.s.印顺(I):从《法鼓全集》和《妙云集》论二师思想之同异(陈美华)论圣严法师对「禅」之承传和转化:以印顺法师观点为对比之考察(林建德) 回应人:陈平坤、蔡耀明 13:20-14:10 国际会议厅 主持人:蔡耀明 Dependent Co-Evolution: Kropotkin’s Theory of Mutual Aid and Its Appropriation by Chinese Buddhists (Justin R. Ritzinger) The Gendered Palate: Spiritual Eating in an Age of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Jennifer Eichman) 回应人:Mariam Levering 苏格拉底厅 主持人:萧丽华 法鼓山默照禅修历程中促进心理健康因子之转化机制探析(杨蓓) 瓦砾与真金——谈《禅门三要》之作势禅(翁丽雪) 回应人:许文耀、林义正 柏拉图厅 主持人:胡健财 圣严法师社会关怀弘化之时空研究(赵碧华) 汉传佛教在中国大陆少数民族地区传播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以新疆为例(彭无情) 回应人:游祥洲 洛克厅 主持人:邱明民 圣严法师的环境哲学思想(程进发) 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能否和如何借用佛教思想资源(陈洁) 回应人:林朝成、黄英杰 6、「马克思主义在东亚」国际学术工作坊 时间:2012年6月6至9日(周三至周六) 地点:国立交通大学光复校区人社二馆110室(新竹市大学路1001号 主办单位:国立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 内容简介:议程 6月6日(周三) 14:00-17:00 Chair: Jocye C.H. Liu Deprovincialized Marxism(马克思主义去地域化)(Prof.Harry Harootunian, New York University) 6月7日(周四) 10:00-12:00 Chair: Jocye C.H. Liu Capitalist Modernity, History and Temporality (资本主义现代性、历史与时间)(Prof. Moishe Postone, University of Chicago) 13:00-15:00 Panel: Market, Neoliberal Democracy and Public Domain: Korea and Contemporary Debates(市场、新自由主义、公共领域:韩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辩论) Moderator:梅森直之(University of Waseda) Market Utopia: The Crisis, Neoliberal Democracy, and Transnational Korea(市场乌托邦:危机、新自由主义民主体制以及跨国化韩国)(Hyun Ok PARK, York University) The rise and differentiation of Korean ‘PD’: A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Korean Marxism(韩国公共领域论述(PD)的兴起与分化:韩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史)(白承旭,Chung-Ang University) Commentator: 朱元鸿(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陈信行(Shih-Hsin University) 15:30-17:30 Roundtable: Taiwan Leftist Movement: History and Contemporary Contexts(台湾左翼运动历史与当代运动脉络) Moderator: 陈克伦(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Taiwan Left and the Third World(台湾左翼与第三世界)(林深靖,Chief Editor of biweekly “New International” / Researcher of Hao Ran Foundation) The Disappearing Class Analysis: The Problem of the Debates 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in Taiwan(阶级分析的隐没:试论台湾政治经济学讨论之一侧面)(邱士杰,PhD Student, Department of Histor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Commentator:胡清雅(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延光锡(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陈良哲(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19:00-21:00 Roundtable: Re-Treating Popular Democracy(重探人民民主) Moderator: 林淑芬(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Participants: 宁应斌(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黄德北(Shih-Hsin University)、陈信行(Shih-Hsin University)、夏林清(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Commentator: 白承旭(Chung-Ang University) 6月8日(周五) 10:00-12:00 Panel: Japanese Marxist Thinkers Revisited: Fukumoto Kazuo and Uno Kozo(日本马克思主义重探:福本主义与宇野弘藏) Moderator: 慕唯仁(University of Ottawa) Provincializing Marxism in 1930s Japan:Disjuncture, Abstraction and Adequacy(日本三十年代马克思主义的地域化)(Max WARD, Middlebury College) Failed Abstraction – A Critique of Uno Kozo’s reading of Marx’s theory of the value form(失败的抽象化:论宇野弘藏对马克思价值形式理论之诠释) (Elena Louisa LANGE(University of Zurich) Commentator:梅森直之(University of Waseda)、Moishe POSTONE(University of Chicago) 13:00-15:00 Panel: Origins of Marxisms in Japam(日本马克思主义渊源) Moderator:Max WARD(Middlebury College) The perceptions of “capitalism” before Marxism(马克思主义之前关于资本主义的认知)(梅森直之) The Reception of Marxism and Social Democracy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Japan(二十世纪初期马克思主义在日本的传播与社会民主主义) *Translated by Kiri PARAMORE(Leiden University) Commentator: Christian UHL(University of Ghent)、蓝弘岳 15:30-18:00 Panel: A View of China from Marxist Perspective: Late Qing Treaty Relations, Lu Xun, and Contemporary Capitalist Society(从马克思主义看中国:晚清外交政策、鲁迅与当代资本主义) Moderator: Hyun Ok PARK(York University) Reconsidering Treaty Relations 重思晚清外交签约关系 (Stacie HANNEMA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Lu Xun’s Contradiction, and the Temporalities of the Commodity Form: Re-Assessing the Significance of Lu Xun’s Yecao 鲁迅矛盾论以及商品的时间性:重探鲁迅的《野草》(Christian UHL, University of Ghent) From the critique of capital to the administration of capital: Marxism’s curious path in China(从资本批判到资本管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奇特轨迹)(Jake WERNER, University of Chicago) Commentator:钟月岑(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彭明伟(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慕唯仁(University of Ottawa) 6月9日(周六) 10:00-12:30 Panel: From a Critique of the Cold War Conditions to Rethinking Asianism in a Global Capitalist World(冷战的昨日、今日与未来,以及资本主义世界下的亚洲主义重探) Moderator: Ding Tzann LII 李丁赞(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After the Post-Cold War: China·Today’s Marxism and its future(后冷战之后:中国·今日马克思主义与未来)(戴锦华,Peking University) One Divides into Two, or the Internalization of the Cold War Divide: Rethinking Contradiction and the Topology of History(「一分为二」,或是冷战结构内部化:重探矛盾论以及历史发生学的问题)(刘纪蕙,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Rethinking Asianism in a Global Capitalist World Interrogating Takeuchi Yoshimi, Wang Hui and Kuan-Hsing Chen(世界里重新思考亚洲:以竹内好,汪晖与陈光兴为中心)(慕惟仁) Commentary and Concluding Remarks: Prof.Harry HAROOTUNIAN 7、明清以来道教思想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2年6月10日(周日) 地点:辅仁大学济时楼9楼国际会议厅(新北市新庄区中正路510号) 主办单位:辅仁大学宗教学系 内容简介:议程 9:20-10:00 主持人:庄庆信 台湾基隆广远坛的传承与演变研究(李游坤) 与谈人:胡其德 10:20-11:50 主持人:李丰楙 日治以前真武信仰在台之发展(王泳家) 台湾玄天上帝信仰的实践与推展——以外澳接天宫为例(盛翠颖) 与谈人:庄宏谊、郑灿山 13:00-14:30 主持人:林富士 明传奇中道教神真群像论析(赖慧玲) 道教拔度仪式的意涵与功能——以台湾清微道宗为例(林美芬) 与谈人:郑素春、郭超然 14:50-16:20 主持人:胡其德 高雄天坛斗堂其礼斗科仪研究(张文政) 从乩童现象看巫觋信仰在台湾的发展(蔡州隆) 与谈人:李丰楙、林富士 16:30-17:30 【综合座谈】 主持人:李丰楙 引言人:林富士、胡其德、翁太明、张意将、侯明福、庄庆信 8、第十六届台湾地理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2年6月2至3日(周六至周日) 地点: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诚101教室(台北市和平东路一段162号)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 内容简介:议程 6月2日(周六) 9:30-10:00 专题演讲:农村再生——台湾农村新希望(黄明耀,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水土保持局局长) 10:30-11:50 【农村空间转变】 主持人:梁炳琨(台中教育大学区域与社会发展系副教授) 以色列基布兹(Kibbutz)及莫沙夫(Moshav)农业生产类型的时空发展与机能演变(郑胜华) 后现代的乡村地方:「清境」的象征地景建构分析(洪翊纯、阙河嘉) 「生态旅游」的知识传播:以《国家公园季刊》为例(阙河嘉、方幼人、吕宜华) Terroir意涵之探讨(张峻嘉、许嘉麟) 13:30-15:10 【农业型态对地方发展的影响】 主持人:谭鸿仁(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副教授) 无米乐聚落食米产业发展之探讨(梁炳琨) 电子商务与产销网络变迁初探:以拉拉山水蜜桃产业为例(许晓平) 以福卫二号卫星影像辅助桃园台地埤塘变迁调查之研究(谭智宏、许香仪) 土地价值变化看乡村农业发展──以新北市三芝区为例(李昀颖、张峻嘉) 15:50-17:10 【族群与地方文化】 主持人:汪明辉(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副教授) 原住民生态知识在当代农业的实践(官大伟) 桃园闽客交界地带的族群空间分布特色(林雅婷、韦烟灶) 家是(适)其所——以淡水老街周遭之慢活初探地理迁移之安适(蔡怡玟) 台南沿海地区虱目鱼地景之建构(张峻嘉、李品臻) 6月3日(周日) 9:00-10:20 【粮食商品链】 主持人:李明燕(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地理系副教授) 粜籴纪事:东港溪流域米谷贩运港口调查与研究(蔡淑真、李素馨) 稻米的商品链分析──以新竹县芎林乡为例(谭鸿仁、张书维) 苗栗县苑里镇稻作空间变迁与影响因素探讨(锺依伦、郑胜华) 10:40-12:00 【农业空间变迁】 主持人:郑胜华(文化大学地理学系教授) 台资与越南水产业发展的空间特性(李明燕) 大湖地区草莓栽植的空间扩散(陈美铃、陈信呈) 桥头糖厂冰品消费者的地方感与正港性之研究(黄馨霈、张峻嘉 9、第六届人文典范的探寻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2年6月8日(周五) 地点: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会议室(台北市罗斯福路四段一号)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 内容简介:议程 10:20-12:00 主持人:何泽恒 1/4 坚持的东北有情老姐——记江帆教授的治学与待人(彭衍伦) 特约讨论人:周志文 唐君毅文化理論探微——以《中国文化的精神价值》为中心(徐圣心) 特约讨论人:吴冠宏 13:30-15:10 主持人:许学仁 讀〈岳阳樓记〉杂說(刘汉初) 特约讨论人:黄奕珍 从〈神女赋〉到〈洛神赋〉——女神书写的创造、模拟与转化(李文钰) 特约讨论人:刘汉初 15:30-17:10 主持人:刘汉初 論《六朝麗指》骈散合一說的文章理論内涵及其学术意义(温光华) 特约讨论人:张蓓蓓 屈万里先生之文献学思想初探(赵飞鹏) 特约讨论人:许学仁 10、前瞻、扎根与展望论坛 时间:2012年6月16日(周六) 地点:国立台湾大学总图书馆国际会议厅B1(台北市罗斯福路四段一号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 内容简介:议程 10:10-10:40 【主题演讲】 从「看见」到「落实」之反思(陈良全,台大城乡所教授) 11:00-12:10 【研讨主题一:回顾与前瞻——灾害管理】 主持人:林建元(台大城乡所教授/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主任) 披荆斩棘:灾害防救国家型科技计划之启动(颜清连,台大土木系名誉教授/原灾害防救国家型科技计划主持人) 峰回路转:集集大地震与灾害防救法(熊光华,台北市消防局长)(待邀请) 未来一哩:灾害防救科技与实务之结合(王怡文,行政院灾害防救办公室组长) 14:30-16:50 【研讨主题二:扎根与望远——小区参与、营造】 主持人:喻肇青(中原大学设计学院院长) 他山之石:日本小区营造之新思维 后藤春彦(早稻田大学创造理工学部部长) 跨域结合:芝山岩文化史迹公园之梦幻规划(刘聪桂,台大地质系教授) 以下两场次主持人为黄世辉(国立云林科技大学创意生活系教授) 小团体大力量:菲律宾NGO与低收入住宅小区之营造(Arlene Christy D. Lusterio, TAO-Pilipinas-Executive Director) 在地发声:小区重建实战经验谈(张宏忠,南投上安小区发展协会总干事)、(罗善,高雄多纳部落大头目) 11、第七届「生死学与生命教育」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2年6月17日(周日) 地点:辅仁大学济时楼楼九楼国际会议厅(新北市新庄区中正路510号 主办单位:辅大宗教系、中华生死学会 内容简介:议程 8:50-10:10 主持人:郑志明(辅仁大学宗教学系教授) 礼貌与专业(杨荆生,国立空中大学兼任副教授)、(昝世伟,致理技术学院兼任讲师) 生命教育上游思想的深层结构:以清净为核心的生命熏修境界(刘易斋,中华生死学会理事长) 与谈人:陈锡琦(台北教育大学生命教育与健康促进研究所所长) 10:30-11:50 主持人:刘易斋 亚理斯多德与孔子死亡哲学之比较(罗志匡,文化大学哲学系硕士) 与谈人:杨荆生 综合座谈:邀请司马中原教授、张铎严教授、卢国庆教授、柯澍馨教授列席指导 13:00-14:20 主持人:曾焕棠(国立台北护理健康大学生命教育与辅导研究所教授) 台湾民间生死信仰的探讨(柯建宏,真理大学兼任讲师)、(李日斌,玄奘大学兼任讲师)、(蔡少华,空中大学兼任讲师) 台湾殡葬产业的趋势化(江万里,佛光大学生命与宗教学系教授)、(白可明,佛光大学生命与宗教学系硕士) 与谈人:郑志明 14:40-16:00 主持人:黄运喜(玄奘大学生命礼仪学位学程主任) 颜面重建技术--模型制作(赖承汉、杨敏升) 台湾地区殡葬流程之探讨--以会场布置为例(廖双台、柳皇良、杨敏升) 台湾殡葬礼俗--以客家功德科仪为例(邹正全、李日斌) 台湾殡葬礼俗--以佛化殡葬文书为例(芮朝义、李日斌) 与谈人:江万里 16:20-17:20 【综合座谈】 主持人:刘易斋 主题:礼仪师证照制度的拟定与发展 与谈人:郑志明教授、曾焕堂教授、杨敏升教授、刘正安总经理 12、专业华语与文化教学国际研讨会 时间:2012年6月16至17日(周六至周日) 地点: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细节待定)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际华语与文化学系 内容简介:华语文教学在世界各地深耕之际,学习者数目不断增加,而对专业华语 (Chinese for Specific Purposes; CSP)与华人文化教学的需求,亦逐渐扩大。凡商务华语、华人古典及现代文学、华人电影、导游华语、华人节庆文化、华人宗教信仰、华人生活与历史等课程均已纳入各语言中心以及海内外各大学华语文相关科系之课程规划中,以促成华语学习者对华人文化更深层的认知与了解。 一、会议主题范围 * 商务华语 * 新闻华语 * 法律华语 * 医学华语 * 学术华语 * 导游华语 * 宗教华语 * 华人节庆文化 * 华人文化生活 * 华人历史、政治、经济 * 华人电影 * 华人文学 * 第二文化习得 或是上述之外,和专业华语与文化教学相关之论文亦欢迎投稿 13、第二届沿山地区聚落与族群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2年6月19至20日(周二至周三) 地点: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馆北栋3楼第一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内容简介:议程 6月19日(周二) 9:10-10:10 【专题演讲】 主持人:谢国兴(中研院台史所研究员兼所长) 文字、口传与地下数据(刘益昌,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10:30-11:50 【族群关系与认同(一)】 主持人:许雪姬(中研院台史所研究员) 〈东番记〉所展现的汉番初期关系(翁佳音,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员) 与谈人:林伟盛(暨南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 从文献看清代康熙末雍正初(十八世纪初)水沙连地区的族群分布(简史朗,政大民族系博士候选人) 与谈人:张永桢(南开科大文化创意与设计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13:30-14:50 【族群关系与认同(二)】 主持人:陈延辉(前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教授/现行政院档案局档案保存价值鉴定委员) 通婚与转语:新竹山区赛夏族与泰雅族的民族接触(王雅萍,政大民族系副教授) 与谈人:叶高华(台大地理学博士/中研院人社科中心博士后研究) 隐匿的潮州人:台湾屏东沿山区域汉人族群的建构(陈丽华,清大人社中心客座博士后研究) 与谈人:李文良(台大历史系教授) 15:10-17:50 【聚落发展与经济活动】 主持人:刘翠溶(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特聘讲座) 原住民聚落之研究与方法论初探(郑安睎,国立政治大学民族学系博士) 与谈人:林曜同(国立台北大学古典文献与民俗艺术研究所助理教授) 十九世纪下半叶竹堑沿山地区的农业拓垦经济面临的挑战(林欣宜,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博士) 与谈人:吴学明(国立中央大学历史所教授) 18世纪台湾凤山八社地区的米谷运销:沿山产业与沿海港口的连结(吴玲青,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台湾历史文化及语言研究所助理教授) 与谈人:林文凯(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助研究员) 石门水库与原住民的经济变迁(1950-1960)(李力庸,国立中央大学历史所教授) 与谈人:官大伟(国立政治大学民族学系助理教授) 6月20日(周三) 9:00-10:00 【专题演讲】 主持人:黄富三(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员) 国家权力的进入与屯番保留区空间秩序的形成(柯志明,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台湾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10:20-11:20 【边区治理与社会秩序】 主持人:张胜彦(国立台北大学前人文学院院长/现历史学系兼任教授) 日治时期蕃地蕃人土地所有权的取得过程及其意义(曾文亮,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助研究员) 与谈人:潘继道(国立东华大学台湾文化学系副教授) 13-18区的族群与社会变迁(萧文评,广东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研究员) 与谈人:唐立宗(国立暨南国际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 安抚「番租」、「防番」信仰与社会秩序:以浊水溪中游为中心(洪丽完,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与谈人:王志宇(逢甲大学历史与文物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13:50-15:10 【边区治理与社会秩序】 主持人:潘英海(国立暨南国际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长) 嘉义县山区居民的宗教生活空间:地基主、土地公与大庙的阶层性(陈美铃,国立嘉义大学史地学系教授) 与谈人:刘正元(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台湾历史文化及语言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长) 醮仪与沿山地方社会:埔里建醮世俗化之探讨(梅慧玉,国立暨南国际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助理教授) 与谈人:李丰楙(国立政治大学宗教研究所讲座教授) 15:30-16:50 【信仰文化与地方社会】 主持人:王明珂(国立中兴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地方历史知识形成与心理疗愈之关系(简文敏,高苑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兼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主任) 与谈人:林益仁(静宜大学生态学系副教授) 身体病痛、女巫治病与历史记忆:噶玛兰人花莲新社聚落的起源(刘璧榛,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员) 与谈人:张隆志(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 16:50-17:30 【综合座谈】 主持人:洪丽完 与谈人:梅慧玉、萧文评 14、第四届国际汉学会议 时间:2012年6月20至22日(周三至周五) 地点:中央研究院(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 内容简介:1980年8月15日至17日,中央研究院在台北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汉学会议,当时所揭示的会议目的有三:一为宏扬中华文化;二为促进汉学研究;三为加强学术交流。其后,又分别于1986年12月29日至31日及2000年6月29日至7月1日召开第二届及第三届会议。为赓续此一传统,检视最近十年左右的汉学动向,并探索未来人文研究的新格局,中央研究院再度集结七个人文及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单位(历史语言研究所、民族学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中国文哲研究所、台湾史研究所、语言学研究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第四届国际汉学会议,邀请国内外学者,针对28个议题,分成68个场次,进行研讨。此次会议将尝试打破学科的畛域,甚至企图跨越「中华」文化的范畴和传统「汉学」的疆界。让来自四面八方的与会者都能针对「问题」,驰骋其意见,自由其思想,酣畅其心灵,共同成就一场丰盛的知识飨宴。 【台湾人文的普世视野——台湾的汉学资源及其数字典藏特展】 本次大会为介绍台湾典藏之汉学研究资料及其数字化之成果,特举办「台湾人文的普世视野——台湾的汉学资源及其数字典藏」特展,展出台湾各大机构与数字典藏与数字学习国家型科技计划推动建置的数据库,总计超过三十个单位参与,涵盖七十个以上数据库与两百多项展品。展示方式也异于以往,不再陈列实体的展品,改藉大型的电子广告牌来呈现典藏数字化的新科技,希望带给观众不同的视觉感受。 此次特展假本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文物陈列馆地下室(B1)大厅展出。展览时程为6月18日(周一)上午至23日(周六)中午为止,开放时间为上午八点半至晚上六点半。 开幕式订于6月19日(周二)上午十点举行,将邀请中央研究院副院长、数字典藏与数字学习国家型科技计划总主持人王泛森院士,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本届国际汉学会议秘书长黄进兴院士与副所长暨大会执行秘书林富士先生致词。敬请先进贤达莅临指教。 15、「艺术史中的魏晋与唐宋转折」国际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2年6月25至26日(周一至周二) 地点: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文物大楼B1会议厅(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内容简介:议程 6月25日(周一) 9:30-10:50 云气文的进化与意义(肥田路美) 东汉三国铜镜纹饰中的翼马图像试析(曾蓝莹) 11:10-12:30 汉晋之间视鬼术和鬼神画(来国龙) 由锺王小楷的受容看唐─宋的六朝书史观之变(卢慧纹) 14:00-15:20 四川绵阳平杨府君阙研究(林圣智) 吐鲁番吐峪沟石窟考古新发现──试论5世纪高昌佛教图像(李裕群) 15:50-17:10 魏晋南北朝时期与唐代的宫殿壁画(严娟英) 关于唐代壁画的一复原性考察──以屏风壁画为焦点(板仓胜哲) 17:10-18:00 综合座谈 主持人:严娟英 6月26日(周二) The Plethore of Guanyin Images in the Seventh and Eighth Centuries(王静芬) 唐、宋佛教密宗图像之变:以炽盛光佛为例() 10:50-12:10 隋唐墓俑的嬗变(李星明) 五代十国时期的墓主像(李清泉) 14:00-15:20 At the Crossroads of the Worlds of the Living and the Dead: Tombs of Tenth-Century Northern China(沈雪曼) 风景的距离唐宋山水认识论之变迁(白适铭) 15:50-17:10 八至十一世纪的花鸟画变革(陈韵如) 从十至十三世纪佛教版画谈唐宋之际绘画性图像的媒体转化与子模设计(黄士珊) 17:10-18:00 综合座谈暨闭幕式 主持人:石守谦 16、2012年西川满大展开幕暨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2年6月29日( 周五) 地点:国立台湾文学馆(台南市中西区中正路1号) 主办单位:真理大学台湾文学数据馆、国立台湾文学馆 内容简介:本研讨会录取论文如下: 东亚语境下的文学生产──析论西川满的长篇小说《台湾纵贯铁道》(蔡易澄,成大台文所硕班) 西川满《华丽岛显风录》之民俗文化探究(周晏菱,台师大国文所博士) 南国再现,神秘现代──试论西川满小说中的妈祖编写(中央大学中文所) 漂流民の台湾──西川満「ちょぷらん岛漂流记」の梦想と追忆(土屋忍,日本武藏野大学文学部准教授) 西川满的当代意义──从西川满、锺肇政作品之间的对话谈起(钱鸿钧,真理大学台文系助理教授) 论战前西川满文学的异国情调与台湾表象(陈允元,真理大学台文系兼任讲师) 台湾文学史分期缝隙中遗落的作家──战后西川满的台湾意象(张瑜庭,台师大台文系硕班) 1930年代末期至1940初期台南日人文学集团──以新垣宏一的足迹为观察中心(赵哲伟,成大台文所硕士生) 写实的西川满:《台湾纵贯铁路》的意识形态(叶衽榤,北教大台文所研究生) 那座山,那条河──以西川满笔下的淡水作品诠释地方及其精神之意象(蔡怡玟,台师大地理系博士) 17、「什么是家?」:「现代家庭」后的个人化、心理化、多样化趋势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2年7月3至5日(周二至周四) 地点: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第一会议室(台北市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内容简介:议程 7月3日(周二) 9:30-12:00 主席兼对话人:周碧娥 性别化的婚姻喘息:移民与变动中的跨国台商家庭(沈秀华) 评论人:林玮嫔 什么是家、何处为家?:在台越南外籍配偶之跨国婚姻与家庭(梁绮涵、冯涵棣) 评论人:李美贤 14:00-16:30 主席兼对话人:伊庆春 华人家庭做为论述的研究路径(王增勇) 评论人:林开世 在一群没有家的人身上探问什么是家?(黄嫒龄) 评论人:吕欣怡 17:00-18:15 主席兼对话人:吕欣怡 「比兄弟姊妹咯卡亲」:移民、亲属、与都市神坛(林玮嫔) 评论人:丁仁杰 7月4日(周三) 9:30-12:00 主席兼对话人:朱瑞玲 讨论太鲁阁族的家(王梅霞) 评论人:黄宣卫 当父/母缺席时:泰雅部落家庭生活的初探(潘恩伶) 评论人:章英华 14:00-16:30 主席兼对话人:林淑蓉 跨性别者如何成家(林文玲) 评论人:陈惠敏 讨论法国性犯罪者的家(彭仁郁) 评论人:洪素珍 17:00-18:15 主席兼对话人:林玮嫔 新世纪中国景颇单身女子个人性的挑战(何翠萍) 评论人:简美玲 7月5日(周四) 9:30-12:00 主席兼对话人:黄宣卫 情感与想象:不同世代的鲁凯人如何建构他们的「家」(郑玮宁) 评论人:谢国雄 跨地家园的营造--从海岸阿美族的研究出发(叶淑绫) 评论人:陈文德 14:00-15:30 【综合讨论】 主席兼对话人:章英华 与谈人:黄应贵 18、「古代交换与殖民模式的跨地域比对」国际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2年9月1至3日(周六至周一) 地点: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研究中心一楼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考古学研究专题中心 内容简介:议程 9月1日(周六) 9:30-10:30 【专题演讲】 主持人:臧振华(中央研究院歷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人社中心考古学研究专题中心执行长) Applications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o Macroregional Ceramic Databases: Examples from the Southwest Social Networks Project (Barbara Mills, Director, School of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Arizona,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1:00-12:30 主持人:Christophe Sand Going beyond the known World 3000 years ago: the Lapita exploration and colonisation of Remote Oceania (Stuart Bedford, ARC QEII Fellow, School of Culture, History and Language,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Australia) Sinicization or commercialization· Reconsidering material cultures of Southwestern China during the Han Dynasty(陈伯桢,国立台湾大学人類学系助理教) 14:00-15:00 主持人:陈伯桢 What Does Island Southeast Asia Tell Us about the Lapita Culture (Matthew Spriggs, Professor, School of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Australia) 从花冈山遗址上层文化類型出土玻璃珠看环南海史前交换网络(赵金勇,中央研究院歷史语言研究所助研究员/人社中心考古学研究专题中心合聘助研究员) 15:20-16:35 台湾史前黑陶互动关系体系的初步研究(劉益昌,中央研究院歷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人社中心考古学研究专题中心合聘研究员) 9月2日(周日) 9:30-10:30 主持人:Christophe Sand What is Late Lapita· (Glenn Summerhayes,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Gender and Sociology, University of Otago, New Zealand)Interaction Spheres in the Late Lapita of the Western Solomon Islands (Peter Sheppard,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Auckland, Auckland, New Zealand) 10:50-12:00 The Eastern Lapita Province: A Not So Useful and Misleading Concept in the Archaeology of Fiji/West Polynesia (David Burley, Professor, Dept. of Archaeology,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Canada) 13:30-14:30 主持人:赵金勇 The Evolution of Lapita Ceramics in the Mussau Islands (Patrick Kirch,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Lapita pots: a new look at regional and chronological variations in form and motif constructions (Christophe Sand, Director,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of New Caledonia and the Pacific, New Caledonia) 14:50-17:30 Rocks, pottery and bird bones: New evidence on the material culture of Isle of Pines (New Caledonia),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exchange mechanisms during its 3000 year long chronology (Louis Lagarde,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of New Caledonia and the Pacific, Noumea, New Caledonia)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Social relatedness reflected by motif analysis(邱斯嘉,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考古学专题中心副研究员) 9月3日(周一) 主持人:刘益昌 9:30-11:00 New Palaeolithic discoveries at BaXianDong Caves in Taiwan: Implications for the late Pleistocene human migrations in Southeast East Asia(臧振华) 从槟榔基因類群探讨台湾南岛语族的岛内迁徙与嗜好物的交流(胡正恒,静宜大学生态人文学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祇琁(东华大学多元文化研究所硕士)、陈文彬(益生生物科技公司执行长,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农艺学博士)、陈子智(益生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东吴大学微生物系兼任助理教授) 11:20-12:30 从高雄新园遗址的试掘结果谈台湾南部地区的大坌坑文化(颜廷伃,国立台湾大学人類学系博士) 19、「从相逢到交融:人类学与心理学的激荡与对话」研讨会 时间:2012年9月4至5日(周二至周三) 地点: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 内容简介:会议主旨 文化人类学与心理学两大学门的主流论述,虽然向来壁垒分明,研究取径也各有所重;然而,两者以「人」为研究主体的基本学术关怀,已然表明两学科之间实有相互激荡、彼此启发的对话关系。本研讨会的主旨即在寻找两学门之间可资沟通的接口,并开展其对话空间;藉此,期能在理论与方法论上,以多维视域来观照「人」的存在本质与生命万相,包括人的内在幽微与外在表意、心理状态与文化表征,并进而探索人与人之间,在不同成长背景与社会文化的建构下,仍可据以沟通并建立共鸣的交流基础。 本研讨会将以方法论的探讨作为两学门对话的出发点。亦即,藉「从相逢到交融」(From Encounter to Engagement)为题,一方面指涉本研讨会乃国内学界首次针对人类学与心理学进行对话,希望藉此「交手」,两者能由「相逢」,进而「交融」,乃至开展彼此学科的思考界域与理论深度;另一方面,则是指涉研究者如何「进入」研究对象的感知世界与生命情境中,与之沟通、交流,进而被对方所接受。之所以强调这种关系,乃因心理学或人类学,其研究莫不始于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邂逅;再由邂逅进而相交、相知;乃至「他山之石可以攻错」,从而蜕变与成长。凡此不同阶段的互动关系与对话过程,莫不牵动双方的内在人格特质、心理状态、生命经历、社会属性、文化价值、政经情境……,而这些都是本研讨会所欲探讨的主题,包括:人类学与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借用(田野研究、生命史),人类行为与心性之间关连的寻求,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沟通(共感或共融等),主体性的定义与探求(认知、感知、心性等),人与人或人与他者(人物、人天及人事)之间关系的理解。 会议进行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