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史类学会简介之一: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会(3)
附二:台湾“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古典文学》目录 《古典文学》第一集 学生书局 1979·12 卷头语 | 王熙元 | 周诗的悲剧性蕴涵 | 林政华 | 天问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意识 | 陈怡良 | 史记·魏公子列传评析 | 吴 屿 | 对汉赋若干疵议之商榷 | 简宗梧 | 六朝乐府与仙道传说 | 李丰楙 | 谈敦煌写卷的解读与通俗文学之研究 | 李殿魁 | 论古典诗中思古与慕远之情 | 陈器文 | 碑帖与诗之校刊 | 于大成 | 咏物诗之评价标准 | 黄永武 | 禅家理趣诗牧牛图颂 | 杜松柏 | 北曲格式变化的因素 | 曾永义 | 孙行者与猿猴故事 | 郑明俐 | 试论贾岛的诗歌 | 林明德 | 胡应麟诗薮的辨体论 | 简锦松 | 红楼梦的伶人群像 | 康来新 | 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几个层面 | 黄庆萱 |
《古典文学》第二集 学生书局 1980·12 本集内容简介(代序) | 罗宗涛 | 楚辞篇第争论之辨识 | 张正体 | 荀子之文学 | 鲍国顺 | 文心雕龙论文学风格 | 沈 谦 | 论文心雕龙中的“清” | 王金凌 | 山经地志与诗之校勘 | 于大成 | 唐诗中的禅趣 | 邱燮友 | 论杜甫在四川的诗 | 方 瑜 | 试探蒋昉《霍小玉传》的创作动机 | 傅锡壬 | 试论江西诗社宗派的形成 | 龚鹏程 | 词的对比技巧初探 | 王熙元 | 东坡词中的感情表现 | 郑向恒 | 评介董西厢:兼论研究诸宫调的新方向 | 王士仪 | 论元代题画诗 | 包根弟 | 中原音韵中之作词十法析论 | 朱荣智 | 从冯梦龙编辑旧作的态度谈所谓宋话本 | 胡万川 | 聊斋志异的特殊风格 | 罗敬之 | 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哲学思考 | 曾昭旭 |
《古典文学》第三集 学生书局 1981·12 序 | 黄锦鋐 | 诗经“子矜”正释 | 何錡章 | 左传的人物形象 | 周 何 | 庄子与文学 | 左松超 | 楚辞体制造辞之辨识 | 张正体 | 服饰、服食与巫俗传说:从巫俗观对楚辞的考察之一 | 李丰楙 | 文心雕龙与文选在选文定篇及评文标准上的比较 | 齐益寿 | 唐诗中的山水 | 李瑞腾 | 唐传奇的性情与结构 | 龚鹏程 | 朱子的武夷棹歌:兼及对陈注的商榷 | 王 甦 | 略论《三国演义》与裴松之《三国志注》的关系 | 胡楚生 | 包拯、文彦博与平妖传:谈小说研究的史实考察 | 黄启方 | 陈光蕊、江流儿故事与西游记 | 郑明俐 | 几番风雨到红楼:大陆三十年来《红楼梦研究》批判 | 杜松柏 |
《古典文学》第四集 学生书局 1982·12 古典文学的研究与力量(代序) | 黄永武 | 尚书与文学 | 许锬辉 | 南朝诗的修辞特色 | 王次澄 | 驳郭沫若对杜诗的曲解 | 张梦机 | 以禅喻诗到诗禅一致:严沧浪与王渔洋诗论比较 | 黄景进 | 论旧诗予新诗的启示 | 游 唤 | 两幅案头山水之胜境:从写景意境比较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 | 沈 谦 | 令引近漫考 | 林玫仪 | 词的诗话:宋词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 徐信义 | 六朝志怪小说简论 | 王国良 | 三遂平妖传的妖异人物 | 魏子云 | 论《孽海花》的小说艺术 | 赖芳玲 | 韩国汉文小说的功名思想与中国的关系 | 林明德 | 魏禧论作者与作品的关系 | 林保淳 |
《古典文学》第五集 学生书局 1983·12 序 | 吴宏一 | 楚辞体制造辞之辨识 | 张正体 | 汉书对文学之影响 | 王明通 | 小品骈文例释 | 王令樾 | 杜诗中意象表现 | 简恩定 | 唐诗中之齐梁体 | 黄坤尧 | 论近体律绝“犯孤平”说 | 李立信 | 评历代诗话论周美成词之得失 | 韦金满 | 白袍小将薛仁贵 | 李文彬 | 白蛇传之内在冲突与象征 | 白崇珠 | “金瓶梅作者屠隆考”补说 | 魏子云 | 吟风阁杂剧的内容与思想 | 谢锦桂毓 | 从探春判诗看《红楼梦》的地点 | 王关仕 | 胭脂井上断肠花:晚清诗人眼中的珍妃 | 蒋英豪 | 《人间词话》境界一词涵义之探讨 | 黄志民 | 古典散文与现代散文 | 游 唤 | 试论文学史之研究:以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为例 | 龚鹏程 |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