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资源 >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十一):纪晓岚家书(6)

http://www.newdu.com 2017-11-24 国学网 陈友冰 参加讨论

    寄内子(论教子)
    父母同负教育子女责任,今我寄旅①京华,义方之教②,责在尔躬③。而妇女心性,偏爱者多,殊不知爱之不以其道,反足以害之焉。其道维何④?约言之有“四戒”、“四宜”:一戒晏起⑤,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矫傲⑥。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以上八则,为教子之金科玉律,尔宜铭诸⑦肺腑,时时以之教诲三子,虽仅16字,浑括⑧无穷,尔宜细细领会,后辈之成功立业,尽在其中焉,书不一一,容后续告。
      【注释】
    ①寄旅:寄住,寄居。
    ②义方:做人的正道。义方之教,即教义方。
    ③尔躬:你自身。
    ④维何:是什么。
    ⑤晏起:晚起。
    ⑥矫傲:骄傲。
    ⑦铭诸:牢记于。
    ⑧浑括:总括。
      【译文】
    父母共同负有教育子女的责任,现在我寄住在京城,教育子女做人正道的责任就落在你一个人的身上了。而做母亲的本性,多对子女有所偏爱,她们不知道偏爱而不讲原则,反而足以祸害自己的子女。那教育子女的原则是什么呢?大略说来有“四戒”、“四宜”:一戒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要遵守四戒,又必须规定四宜,一宜勤苦读书,二宜尊敬老师,三宜爱护众人,四宜谨慎饮食。以上八条,是教子的不可变更的条例,你应该牢记在心,时时用他教育三个孩子。虽然上述只十六个字,但它总括了无穷的意思,你要仔细领会。孩子们将来成功立业,都在这十六个字之中。信中不能谈到所有的方面,其余的事容后继续告知。
      【简评】
    乾隆十九年(1754)春,纪昀在会试中考了第二十二名,接着的殿试考中二甲第四名,授翰林院庶吉士。从此开始在京都的官宦生活,此时纪昀三十一岁,长子纪汝佶十一岁,纪汝传七岁。这封家信就是纪昀在北京写给献县崔尔庄妻子马氏的。主要谈两个孩子的教育问题。其中至少有以下两点值得借鉴:
    一是教育子女,是父母双方的责任。《三字经》中有“子不教,父之过”,这种说法并不全面,至少像纪昀这样的古人也不认可。信中提到如果丈夫长期出门在外,妻子在调教子女的问题上,更要承担主要责任。女人天生感情细腻,容易偏宠孩子。基于这一点,女人在教子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反思自己。这对于今天男方在外地工作或者承担的社会责任较重的官员、商人或打工者,女方的责任就更重。
    二是对孩子最大的爱,是对其在道义上的引导。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哪对父母不爱自己子女。如何才是真正的“爱”呢?爱不仅仅体现于养活孩子,使孩子身体健康,丰衣足食。父母的爱,更体现在对孩子思想上的教育。父母爱子无方,就会害了孩子。今天的一些官二代、富二代或影视、歌唱明星的孩子,由于忽视道义上的引导,娇惯任性,或嫖娼、或行凶,或吸毒,受到法律制裁,即是教训;
    三是信中提出的“四戒”、“四宜”八项原则,今日仍为教子之金科玉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