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经典道教与地方宗教 ![]() 时 间:2014年12月 作 者:谢世维 主编 出版单位:台北:政大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上卷 Gil Raz/Local Paths and the Universal Way: Daoism and Local Religion in Medieval China(Gil Raz) 松元浩一/宋代考召法的基本构成(松元浩一) 酒井规史/地方的雷法与《道法会元》:以《洞玄玉枢雷霆大法》为中心(酒井规史) 张超然/援法入道:南宋灵宝传度科仪研究(张超然) 高振宏/温琼神话与道教道统──从刘玉到黄公瑾的「地祇法」(高振宏) 下卷 David Mozina/Daubing Lips with Blood and Drinking Elixirs with the Celestial Lord Yin Jiao: The Role of Thunder Deities in Daoist Ordination in Contemporary Hunan(David Mozina) 谢聪辉/泉州南安奏箓仪式初探:以洪濑唐家为主(谢聪辉) 林振源/正邪之辨、道法之合:台湾北部道法二门源流(林振源) 萧进铭/淡水的法教、道法关系及年例祭天仪式──以忠义宫、保安庙及福德庙府为核心的探讨(萧进铭) 谢世维/地方宗教中的道法关系:以台南和意堂为核心的考察(谢世维) 14、在想象的界域上——巴修拉诗学曼衍 ![]() 时 间:2014年12月 作 者:黄冠闵 着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内容简介: 本书从法国哲学家巴修拉(Gaston Bachelard, 1884-1962)的诗学以及想象形上学的相关主题出发,以想象论的理论关心为轴,挖掘出可开展与对比的论述轴线。全书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元素诗学」,由四篇文章组成,分别关联到火、水、气、地等四元素的物质想象。第二部分为「遭遇与开展」,其中涉及更基本的想象论基础,也将巴修拉放在一个对话的位置上,与海德格、沙特、布什亚进行对话。本部分的论述加入了中国哲学、诗学的要素,以呈现当代视野下的比较研究,透过哲学想象论与诗学,思考文化对话、生命感受、美感经验的交织脉络。 【元素诗学】 第一章 巴修拉論火的诗意象 前言:元素诗学的定位 一、巴修拉诗学的主要特征 二、火元素的经验特征 三、火焰与宇宙之火 四、身体之火 五、火与灰烬 本章结论 第二章 音诗水想:倫理意象之一环 前言:水元素的经验特征 一、巴修拉论诗中的水意象 二、杨可烈维契论音乐中的水意象 本章结论 第三章 气风意象与倫理想象:巴修拉的尼采解讀 导论:伦理意象 一、想象的形上学与道德想象 二、从气风意象看尼采 本章结论 第四章 巴修拉诗学中的土地意識 前言:土地诗学的梗概 一、土地意象举隅之一:工作、劳动的意象 二、土地意象举隅之二:金属、矿石、结晶 三、土地意象举隅之三:幽闭与亲密,乔纳情结 四、土地意象举隅之四:休憩意象,岩穴∕迷宫的意象 本章结论 【遭遇与展开】 第五章 巴修拉論语言及想象 一、巴修拉的诗存有论 二、诗语言与伦理意象 三、诗意象的独特性:瞬间与孤独 本章结论 第六章 想象論的分歧:巴修拉与沙特 前言 一、问题⁄交错 二、沙特的想象论 三、巴修拉的想象论 本章结论 第七章 徘徊于十字路口的形象与想象:論巴修拉与布什亚 前言 一、巴修拉──追寻一个想象的形上学 二、布什亚──对表显实在的质问 本章结论 第八章 生动性:想象力与自然场所 一、想象的位置:一个原始的不确定性 二、双重性与想象的生命:巴修拉 三、自然与生命 本章结论 第九章 巴修拉诗学中的寓居与孤独:一个诗的场所論 一、独立意象与诗的瞬间 二、孤独的力量 三、寓居于孤独之中 四、跨文化的对比:陶渊明诗中的孤独感 本章结论 跋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