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治学心语 >

徐廷华:李可染与他的“师牛堂”

http://www.newdu.com 2017-11-24 国学网 徐廷华 参加讨论

    “师牛堂”,是我国著名画家李可染晚年的画室堂号。那是劫后复出的李可染于1981年,在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期间,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时书写的一幅鲁迅联语。题款写“鲁迅先生联语云‘俯首甘为孺子牛’,此语给我启发教育,吾因此开始画牛,并名我画室为‘师牛堂’,今逢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年纪念,写此以志敬仰。一九八一,可染并记”。
    写下这段话时,李可染已是74岁高龄。
    1907年,李可染出生于江苏徐州一个平民之家,童年的李可染酷爱戏曲绘画,常用碎碗片在地上画戏曲人物,博得邻人围观。1916年,李可染入徐州“吴氏兄弟小学”读书。图画老师王琴舫见李可染聪慧好学,赞曰:“孺子可教,素质可染”,遂给他取学名可染。
    说起20世纪的中国画坛,徐悲鸿画的马,吴作人画的熊猫、金鱼,黄胄画的驴,李可染画的牛,皆可为一时之选。
    李可染画的牛极富生活情趣,或行,或卧,或凫于水中;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或观山,或引吭,或竞渡,寥寥数笔,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牛”,成为李可染绘画的重要题材之一,始于上世纪40年代的四川重庆沙坪坝,那是抗战激情高昂,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月,李可染的家与牛棚相邻,国破山河在,与窗外蜀中水牛早出晚归的田园风景之间形成的强烈对比,更增添了李可染对家乡的热爱,对和平的期盼,缘此,李可染画了大量的牛画。郭沫若曾为李可染所画之牛,特地撰文《水牛赞》。牛被誉为“国兽”,象征着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不屈的民族精神。同时,暗含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之意,李可染特制“孺子牛”印章自勉,尤其在赠送友人的作品上,总是题写“俯首甘为孺子牛”,并加盖此印。“孺子牛”表达了李可染愿为真善美俯首的人生态度,画牛已然成为李可染抗战岁月心性和真情的流露。
    李可染早期画牛以线为主,潇洒、写意,喜欢表现牧童嬉水、牧童戏鸟等题材,一如田园牧歌,充满了文人气息。
    乃至晚年,李可染更是着意画牛。画的最多的是《五牛图》。在题款时总要写下这句话:“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而不居功,纯良温驯,时亦强犟,稳步向前,足不踏空,皮毛骨角无不有用,形容无华,气宇轩宏,吾崇其性爱其形,故缕缕不倦写之。”其中“足不踏空”正是李可染的人生观和艺术实践的写照。
    牛的题材虽单一,在画家的笔下却姿态纷呈,表现出不同的意境。《牧韵图》中,那盛夏浓荫树下,牧童躺靠在树干吹笛,牛伴着笛声酣睡;《秋风吹下红雨来》中,落叶纷纷,牧童在牛背上追逐的画面;《林茂鸟竞归》中,牧童在归途看到成群的鸟儿盘旋回巢的情景,无不寄托画家的深邃寓意。尤其是后者,正是今天大批海外学子一拨一拨回到强大了的祖国的隐喻。
    借牧童的眼,表达寓意新鲜的主题,可谓李可染的独出心裁。当然画家的许多脍炙人口的山水画更是重视意象的凝聚。如他画的《鲁迅故乡绍兴城》(1962)、《井冈山》(1976)、《长征》(1978)、《春雨江南图》(1984)等等,都是上乘佳作。特别是他的《万山红遍》则是其中的代表作品。1962年至1964年间,画家以《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七幅山水画,听他女婿俞律(原南京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书画家、京剧谭派票友)说,他在创作这些作品时,用了大量故宫旧藏的朱砂,以厚重的积墨为底,又点染了大量的朱砂,黑红透亮,极具气势,堪称李可染创作盛期的巨制。“每画完一幅,决不让自己缓气,偏要把画挂起来细细琢磨,必要挑剔出刺来,一一记录在纸上。譬如某处的山高了,某处的树少了。次日必要‘救’回来,‘救’了也还不罢手,再挂再挑剔,这样再三再四,通过极苦达到成功的极乐。”
    李可染去世后,有一挽联写道:五百年间出大师,其唱导曰:“陈言务去”;三千世界殒巨星,有余晖是:“东方既白”。此联精练贴切。无“陈言务去”必不能开辟国画新途,无“东方既白”则看不到国画的希望。这正是“师牛堂”画室主人在长期实践中悟出的结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