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治学心语 >

蒸揭补 残书复 刘建明,37年“诊治”各类文献1000多册

http://www.newdu.com 2017-11-24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刘建明小心翼翼地整理破损的西夏文献。方 莉摄(人民视觉)
    【绝活看点】刘建明,“全国技术能手”,首创“挖镶法”修复残片文献,参与完成敦煌遗书、《永乐大典》、西夏文献等多项重大文献修复项目。
    穿过一条古色古香、雅朴静谧的走廊,轻轻推开尽头处的一扇门,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师刘建明,正低头伏案,修复一本破损的民国图书。他用蘸上浆糊的毛笔,轻刷书页裂口处,将补纸粘上压平。动作一气呵成,工具却极为简单:一块透光板、一张纸、一支毛笔、一碗浆糊而已。
    古籍修复师的工作,就是对破损古籍进行修复。“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古籍修复就是给古籍治病,让古籍重新焕发光彩。”刘建明说。他从事古籍修复工作已有37个年头,修复过各类文献1000多册。
    “这个书封不太平整。”刘建明一边介绍,一边顺手捡起喷壶,对一本已补接好的书封喷水,用两块大理石压书板压在上面:“压上两三天,就平整了。”喷水压平这道工序貌似简单,其实很有讲究。“用多大力气、与书距离多远、喷出的水是否呈雾状,都会直接影响到书页的平整效果。”刘建明说。
    一本古籍的修复,需要哪些程序?“专家会诊、制订修复方案、数页拆书、选配修补纸、清洁书页、修补、喷水压平、折页、捶平、压实、齐栏、装订等,十几道工序……”刘建明说,正是在这种一遍遍看似“重复枯燥”的工序中反复打磨,自己才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有些古籍年代久远,唯恐碎了,拿起书来,我连一口气都不敢使劲出。”刘建明捧起一本用宣纸包着的图书,轻轻放到桌上,缓缓打开宣纸,露出一本严重破损、布满水渍霉斑、书页完全粘在一起的古籍。这就是行话说的“书砖”,修复最考验功力。
    “一般要经过蒸、揭等程序。”刘建明拿起竹楔,将这本“书砖”破损粘连的书皮小心翼翼分层揭开:“每天都如履薄冰。其实,这本书破损得还不算厉害。”10多年前,刘建明修复西夏文献时,不少书页破损散开,成为小残片。按照惯例,那些无法复原的残片会被统一装在一个口袋里,既不美观,又容易导致进一步破损。“我们就准备了一本空白的线装书,根据残片大小,先在书页中‘挖’出相应区域,再把碎片‘镶’进去。”刘建明指着手机里的照片向记者展示。他首创的“挖镶法”,既保证了书页的基本平整,也不会像粘贴剪报一样凸凹不平;每页纸镶嵌一张西夏文献残片,既美观又便于翻阅。
    善本修复,原则是“修旧如旧”,尽可能接近善本原来的样子。“破损比较严重的古籍,需要重新选配与古籍材质、帘纹相同、颜色相仿的纸张,有时会花费三五天时间去找一张更合适的书纸,有时还需要自己对纸张进行配色调染。”刘建明指着摆放纸张的书架:“装裱书画店里,都未必有我们的纸张齐全。”书架的不同格子里,“竹纸”“单宣”“桑质的溜口薄皮”……贴着的格式标签,让人看花了眼睛。
    刘建明说,修古籍,往往是长时间做一项重复性的工作,同样的虫洞可能一补就是上千页。“修复一本破损不太严重的古籍大概需要1周,破损严重的需要几个月,若碰上像《永乐大典》、敦煌遗书等破损严重的古典大作则需要花费1年左右。”
    说话间,刘建明又坐回到他的书桌前,左边放置带折叠杆的放大镜,右边是照明灯,中间一台电脑,在这个四方小桌旁,他时而低头忙碌,时而拿起古籍书页查找修补遗漏之处,修到满意处,他脸上露出会心一笑,接着又埋头忙碌……(李素利、王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