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治学心语 >

树瓷以德 锋出磨砺——非遗传承人孟树锋的追陶之梦

http://www.newdu.com 2017-11-24 国学网 俞时美 参加讨论

    
    孟树锋利用“合坯技术”制作精美陶瓷作品
    
    孟树锋为庆祝香港回归制作的《耀瓷刻花龙凤牡丹纹碧海宝珠》
    孟树锋,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项目中最具代表性、影响力的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55年1月,他出生于一个耀州窑的五世陶家。孟树锋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是铜川市陶瓷研究所前所长。他的作品沉稳雄浑而灵秀飘逸,做功考究且内涵深邃,风格鲜明又手法多样。其里外双刻难度极高,缠枝纹理精美绝伦。他的窑炉烧制采用燃煤馒头窑、柴窑并以气窑辅之,窑火流动,自然落灰,特色鲜明。他既有学院派的优势,又有多年一线实践的基础,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展参赛,其作品多次获奖并被国内外的博物馆收藏。
    上世纪70年代,孟树锋跟恩师李国桢先生在铜川苦研三秋,终于使失传八百年的耀州青瓷重放异彩。他主持完成的国家和省市非遗项目、科研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外观设计专利百十项;有专业论文五十余篇与专著发表,是陶瓷全套工艺技术及历史文化、艺术美学等综合研究的国务院津贴专家,也是通晓古今各大名窑名瓷、熟知现代各类陶瓷技艺的陶瓷文化学者;在央视“寻宝”栏目中以“专业学陶瓷、职业作陶瓷”辨解古陶瓷真伪的过程中,阐述得理因俱全,令人折服,在业界享有“以仁义满天下,以传承创经典”的美誉。由于在专业研究及行业内外的影响,他被多所院校聘为客座教授。
    梦源陈炉镇
    耀州窑是中国“北方青瓷的代表”,它创烧于唐,成熟于五代,在北宋形成了独特风格的刻花青瓷,并且辐射到陕甘交界的旬邑窑、河南的临汝窑、宜阳窑、宝丰窑、新安城关窑、禹县钧台窑、内乡大窑店窑、广州西村窑、广西永福窑等,造就与宋代五大名窑并齐的“耀州窑系”。金元后,其中心窑场黄堡镇因受战火蹂躏逐渐衰落,窑工纷纷流入陈炉镇。明清以来,陈炉镇已成为继黄堡镇之后西北地区最大的陶瓷重镇,其产品转变为铁绣花、黑釉、白釉、酱釉、兰花等民间日用粗瓷,但陈炉瓷和耀州青瓷概念是不同的,这中间已存在了传接和瓷类发展方向的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末,陈炉窑场逐渐衰落,如今只有废弃的三十余座马蹄窑和满山触目可及的碎瓷片,以及家家户户匣钵垒砌而成的院墙,还能印证当年的辉煌历史。
    孟树锋自幼生活在陈炉这样一个制陶烧瓷的环境里,从小跟陶瓷结下不解之缘。1976年,他顺利通过了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入学考试,从而奠定了他今后从事陶瓷业的基础。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在陈炉陶瓷厂一干就是十二年,并出任厂长七年。期间他一方面将前辈们当年因时间和条件未完成的耀州瓷研究工作继续完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自己在民间瓷上的潜心研究,全面恢复并开发了已经面临艺绝的陈炉民间瓷,并且开拓了出口渠道,改进了生产线,培养了技术队伍,曾使陶瓷厂的年生产量高达1500万件。直到1992年,他卸下厂长重任,开启了新的陶人追梦之旅。
    走近“非遗”传承人
    陶的目的是塑形,塑造艺术家自己的型,即技艺的型、人格的型、道德的型,以内涵美来求大美,这才是艺术的本质,更是艺术创作的核心价值,唯有好的品格,才能成为艺术进步的基点。孟树锋为人朴实谦和,热情坦诚,认为“诚”乃立品之源、“信”乃立身之本。他将一生研陶制瓷和对整个行业奔走的心得总结后提出:唐朝重造型,宋代成多色,元代出奇画,明清长釉彩;一贯地包容谋求大同,不断地顺势变化创新,善和诸方诸材成我瓷。这些关于中国陶瓷的精神和文化的观点受到许多业界大家的赞同,也被多种书刊所引用。2007年6月9日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时,他被评为“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孟树锋竭力将耀州窑主持申报并成功获得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唯一的陶瓷类国家试点项目。他离开家乡后,组建了陕西铜川陶瓷研究所,同时担任这两个项目的负责人与首席研究专家。2013年7月23日,设计准备了三年之久、包括中国唐宋时期五大名瓷在内、由中韩两国陶瓷专家联合试烧的仿唐代耀州窑燃柴窑炉,在陕西铜川市陶瓷研究所正式点火。大家一致认为,仿唐代燃柴窑炉复原试烧基本成功,远隔了千年的陶人之梦初步变为现实。
    以传承创经典
    “土是有生之母,陶为人所代生,陶人与土配成双,天地阴阳酝酿。水火木金协调,宫商角徵交响,汇成陶海叹汪洋,真是森罗万象。”郭沫若的这首《西江月·颂陶》,形象地赞颂了陶瓷与土、与火、与天地阴阳的交融。从原料的开采、加工,到最终一件完美瓷器的诞生,这其中要经历若干道工序才能实现。陶瓷是土与火的艺术,而窑炉正是完成这一历练过程的载体,这一载体又在不断创新中发展。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孟树锋通过40年从事耀州瓷的研究和开发,主持了大大小小十余项科研项目,对当地陶瓷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恢复了耀州青瓷,拯救了民间陶瓷,试制成功红底玉缕青瓷,解决了古老耀瓷的创新问题。2004年1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他荣获“中国陶瓷名窑恢复与发展贡献奖”。如今,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活态景观,复原宋代工艺流程,把传承和教学结合起来,培养新型陶瓷技艺人才,并希望这个心愿能早日实现。
    薪火相传,绵延不绝。人生有梦才最美。孟树锋现在已退休,然而在他看来,真正的艺术事业是永恒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